更新於 2020/08/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為別人而活

這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批評任何人的決定。
我喜歡我的日子怎樣過,想要過什麼生活,是我個人的事。只要我的決定不是殺人放火,也不是傷害他人,我的日子怎麼過,與你何干?
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賭博,每個決定、每個選擇,其實都是一場賭博。事情還沒結束的時候,有誰能說自己必定會贏或一定會輸?
其實我要作什麼決定,真的與你們無關,怎麼你們就這麼愛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批這評那,然後告訴我應該要怎樣做才對?
何謂正確?什麼是錯?你怎麼知道我的決定就是錯誤?
我的生活、我的人生,到底是誰負責?是你麼?你會承擔我的人生麼?
已厭倦別人對我的指指點點,更討厭凡事都要交代:為什麼我會做這決定;我打算怎樣做;我的計劃如何如何……
這一切,其實與你、你、你完全無關,我幹嗎要跟你解釋,為何要讓你明白?你認同與否,這也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
我接納你的意見,按你的建議作決定、去生活,你會給我飯吃、給錢我花、承擔我的生活麼?若跟著你的提議過日子,卻遭遇困難或活得不如意,你是否會替我承擔這個責任?
人總喜歡對別人的事指手畫腳、諸多意見,喜歡指示人家該如何走、作什麼決定,但卻不會為自己的提議負責任。
說時容易做時難,評論人家的事比羽毛被風吹起還容易,就是用嘴巴吹水而已,有誰不會?但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不是我,你怎知道我真實要面對的生活是怎麼樣的生活,我做每個決定和選擇時的艱難、困惱和心情?
你以為自己看得清,是因為你不是我。你以為自己看得比我高,是因為你並不清楚。針唔拮到肉唔知痛,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實實在在經歷過、面對過,才會真正體會。
我說的是體會,不是所謂的理解和明白。你理解、你明白,並不代表你能體會我的心情和感受,更不代表你就能做到同理心。
年少時上過輔導課,那時導師常常提醒我們,與受助者對話時千萬別說「我明白」、「我知道」、「我理解」,因為這些說話只會令受助者覺得你並不理解,亦不要嘗試判斷及評論對方對錯和提供意見。你只能用最簡潔的句子重複對方的話,然後嘗試點出對方的情緒例如:「因為你在這件事情上被誤解了,所以你覺得委屈。」、「因為家裏……,所以你感到……」。因為受助者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安慰和得到肯定而非教導。當然,聆聽過程中你必須要先調整自己的觀點,放下自己的看法,用心和設身處地嘗試代入對方的心態和思想,以令你能夠產生同理心,讓受助者感到共鳴。
我想家人和家人、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處,也該如此。或許你是真的打從心裏關心我,所以會很緊張地給與我全方位的建議和指導;或許你並不認同我的選擇,所以你很想透過你的觀點來說服我去「修正」我的決定;或許你是真的覺得我的做法很愚蠢,所以你很想透過對話來提高我的智慧……
然而,關心則亂,由於太過關心,令你忘記了我要的其實是支持:情感上的支持;心靈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支持,而非教訓、勸導、提醒和建議。
寫了這一篇連我自己也覺得組織混亂的文章,並不是要否定你們對我的好和關懷,只是想再一次提醒自己:我不是為別人而活的,我無須取悅他人或得到別人的掌聲,我就是我。
活了半輩子,我是真的厭倦了活在別人的評價聲之中了!原諒我的任性。

喜歡此文章請拍掌鼓勵。歡迎追蹤/支持流水桃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