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搞不定資料分類? PARA方法助你快速整理筆記【第二腦袋#2】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挺相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
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人以「本地遊」替代外遊,本來因為疫情而少了幾份兼差的我,因緣際會為多份報章和雜誌撰寫本地旅遊稿件,無端端成了本地遊作家,還因此出版了兩本遊遊書。
今年,和大家一樣,呆在家裡的時間特別長,因禍得福地,年初許下的四大目標(重新建立自己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每周撰寫最少一篇網文、每周拍攝及剪輯最少一條視頻,以及完成新的小說),前三項已經大抵達標,剩下最後一項更須加緊用功。
達成目標的過程,頗有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感覺——在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生產力;因為提升了生產力,於是更有效地管理個人知識,對創作能力和效率,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2014年開始接觸「生產力」(Productivity) 這門學問,由最初只是關注各式各樣的筆記和寫作軟件,到嚐試提高生產力的小技巧,如蕃茄鐘、子彈筆記;到參考各種理論和書籍,如David Allen的Getting Things Done,Tim Farris的The 4-Hour Work Week,Chris Bailey的A Life of Productivity⋯⋯
幾年下來,學了不少,卻不覺得自己的生產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究其原因,是我一直把時間花了在「學習」,而不是在「實踐」之上——
學習,不過拖延症患者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Source: [The Productivity Guide: My Best Productivity and Time-Management Tips](https://jamesclear.com/productivity)

整理資訊不如調整心態

不是說學習不重要,知識是無限的,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學習,我們必須要用對方法,才能善用有限的時間。
上一篇講到,第二腦袋的四大功能C.O.D.E (Collect收集, Oraganise整理, Distill過濾, Express表達)中,第一項是相對較易的,只要找到一個就手的方法,就可以快捷和有效地收集資訊。
然而,想法、興趣、理想、目標都是無窮無盡的,若我們把所有收集回來的資訊平鋪開來,將會多得讓我們無從著手,所以,第二腦袋的第二個功能:Oraganise整理,就是當中的關鍵。
Tiago Forte(「創建第二大腦」課程的創辦人)於是提出了一套整理資訊的方法:PARA Method.
PARA也是由四個英文字的縮寫組成,分別是Project項目、Areas領域、Resources資源,以及Archives檔案。
P.A.R.A. 的四個分類是互為關係的
Forte把世間萬事萬物,簡化成這四個類型,因為他認為,人不但時間有限,處理能力也是有限的,分門別類太多的話,絕對會影響效率。
PARA打破了我們一直源用的圖書館式分類方法,它不按科目來分門別類,而是按處理資訊的「緩急先後」來分:
Projects 項目
  • 凡是有明確目標、有完成日期的工作,都歸於此類
  • 例如:寫網文、開會、完成一個App、拍一條視頻⋯⋯
  • 因為有目標及期限,「項目」是流動性的,可以按需要增加,完成後可以刪除或歸檔。
Areas 領域
  • 有長期標準可依的活動,可以是你的「興趣」,也可以是你想建立的「習慣」、「目標」。
  • 沒有期限也沒有「最終結果」,但有一個「標準」,可以「永遠地」追求下去的。
  • 例如:健康、財政、旅遊、家居、汽車、寫作、生產力⋯⋯
  • 項目和領域很容易混淆,所以最好是舉例說明:
- 參加下一屆馬拉松是項目, 健康是領域
- 今年寫一本小說是項目, 寫作是領域
- 安排八天歐洲遊是項目, 旅遊是領域
- 結婚紀念晚餐是項目, 家庭是領域
Resources 資源
  • 有興趣或可能有興趣研究的題目或主題
  • 例如:加密貨幣、咖啡、園藝、項目管理,SEO,筆記方法⋯⋯(只是舉例,詳見下文)
  • 客觀的資料、收集來的資料、可以供日後參考的資料
Archives 檔案
  • 以上三類的過期檔案
  • 極少用到,但不能丟失的資料,例如護照的影印本、銀行月結單、電器說明書、寵物的免疫證明⋯⋯

PARA方法的優勢

簡單來說,PARA的四種分類,不是硬性地把資料鎖定在某個類目上,而是按資訊「使用程度」來顯示它們目前的「狀態」。
PARA裡的資訊是可以流動的:
收集來的資訊,還沒有任何具體行動的,可以先放在資源裡。
對某類資訊產生興趣,打算長時間投注精力時,可以把它們置放在領域裡。
對此等興趣有了明確的目標,要付諸實際行動時,就提升上項目。
項目完成,便收藏於檔案裡,有需要時可以隨時找到。
會否「付諸實際行動」,是PARA大法的關鍵詞。
我們一向使用的分門別類筆記方法,大多只是停留於「領域」的層面,每次打開筆記軟件,盯着數以十計的領域,而沒有立下決心付諸實際行動時,這些龐雜的資訊,只會增加我們的壓力,令人心情沉重,因為,就像之前說的,領域是沒有「最終結果」的
不把領域變成項目,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投入程度有多少,或者未來應再投入多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同時在做哪一些事情?長期和短期的資源該投入多少?
若你的領域裡有「寫作」這個類別,內裡是多年來搜集得來的寫作技巧、名家寫作心得、自己的各種奇思妙想,卻沒有一篇完成了的佳作,那「寫作」對你來說,只是一個不着邊際的嚐好、夢想而已。
可是,只要你為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可以達成的目標,諸如:每天寫五百字、每月完成四篇網文、六個月寫一部十萬的小說......把這目標和相關的資料放在「項目」裡,那寫作便不再是一個遙遙無期的興趣,而是一個可以預期的成果。
用了PARA大概兩個月,它為我帶來了兩個重大的改變——
  1. 大刀濶斧地簡化資訊分類
  2. 切實地運用資訊,達成目標
具體的改變和實際上的操作,我們下回再談。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mson一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既然不會和汽車比速度,和超重機比力量,我們也不應和電腦比聰明、比快捷;要把電腦以至 AI 當成工具,處理我們不想處理的事,藉此空出我們腦袋的「處理能力」,去做我們人類最擅長,AI暫時仍未能取代的事情——創作。 為了好好培養上述的能力,我們需要一個「第二腦袋」。
過去一年,我驚訝地發現,小粉紅這種令人莫名奇妙的生物,已遍佈華人圈。 最初,我以為小粉紅等同於五毛黨,如電腦病毒般只能生存於網絡世界,直至他們在不經不覺之間,入侵了我的工作圈、朋友圈,甚至生活圈,令我覺得不勝其擾⋯⋯ 我說的小粉紅,指的是「盲目守護政權,堅信我黨是宇宙唯一真理標準」的人⋯⋯
每天寫作,你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趕着交稿,等不及靈感來到已經寫完了。 每次有人這樣問我,我通常都這樣回答。 有太多人以為,寫作靠的都是靈感,於是,很多人為了等待傳說中的繆思而遲遲未開始;更多人把自己一直未能動筆的原因,歸咎於靈感的欠缺。但作為全職寫手,「沒靈感」是不被允許的拖稿藉口⋯⋯
自小唸教會學校,受《聖經・創世紀》的影響,創作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神奇過程。 以前的我深信,只要盯着一張白紙的時間夠長,靈感就會如鬼魅般浮現,瞬間把白紙填滿,形成傑作。 就如偉大的畫作,本來都是一張張雪白的畫布;曠世的雕塑,來自一塊塊樸素的石頭⋯⋯ 事實並非如此!
前面三篇已大致講了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的來源、原理,以及對我的啟發,是時候講講實際上的操作—— 我不認為今天還有人會真的用筆和卡片來做筆記,那怕真的有,當出差或搬家時,將會非常痛苦,所以我們還是談論一下電子化的卡片吧。
還要學記筆記的方法?高中生嗎? 筆記方法最多影響你記筆記,怎麼可能顛覆創作思維? 若你看到標題時有以上的疑問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剛認識 卡片盒筆記法 時,也沒想過會受到這麼大的啟發⋯⋯ 對我的寫作流程,亦產生了莫大的幫助
我們既然不會和汽車比速度,和超重機比力量,我們也不應和電腦比聰明、比快捷;要把電腦以至 AI 當成工具,處理我們不想處理的事,藉此空出我們腦袋的「處理能力」,去做我們人類最擅長,AI暫時仍未能取代的事情——創作。 為了好好培養上述的能力,我們需要一個「第二腦袋」。
過去一年,我驚訝地發現,小粉紅這種令人莫名奇妙的生物,已遍佈華人圈。 最初,我以為小粉紅等同於五毛黨,如電腦病毒般只能生存於網絡世界,直至他們在不經不覺之間,入侵了我的工作圈、朋友圈,甚至生活圈,令我覺得不勝其擾⋯⋯ 我說的小粉紅,指的是「盲目守護政權,堅信我黨是宇宙唯一真理標準」的人⋯⋯
每天寫作,你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趕着交稿,等不及靈感來到已經寫完了。 每次有人這樣問我,我通常都這樣回答。 有太多人以為,寫作靠的都是靈感,於是,很多人為了等待傳說中的繆思而遲遲未開始;更多人把自己一直未能動筆的原因,歸咎於靈感的欠缺。但作為全職寫手,「沒靈感」是不被允許的拖稿藉口⋯⋯
自小唸教會學校,受《聖經・創世紀》的影響,創作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神奇過程。 以前的我深信,只要盯着一張白紙的時間夠長,靈感就會如鬼魅般浮現,瞬間把白紙填滿,形成傑作。 就如偉大的畫作,本來都是一張張雪白的畫布;曠世的雕塑,來自一塊塊樸素的石頭⋯⋯ 事實並非如此!
前面三篇已大致講了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的來源、原理,以及對我的啟發,是時候講講實際上的操作—— 我不認為今天還有人會真的用筆和卡片來做筆記,那怕真的有,當出差或搬家時,將會非常痛苦,所以我們還是談論一下電子化的卡片吧。
還要學記筆記的方法?高中生嗎? 筆記方法最多影響你記筆記,怎麼可能顛覆創作思維? 若你看到標題時有以上的疑問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剛認識 卡片盒筆記法 時,也沒想過會受到這麼大的啟發⋯⋯ 對我的寫作流程,亦產生了莫大的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一本關於信息管理與知識應用的書籍,提供了處理資訊爆炸時代的解決方案。本文分享了該書中的重點精華,以及作者的閱讀筆記,包括信息管理法則、如何應用第二大腦,以及養成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Thumbnail
第四步驟 :建立自己的任務管理系統 白話一點說,任務管理系統 = To Do List 說實話,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工作內容算是單純,沒有特別想過要使用To Do List,後來拆解每天的代辦事項之後,驚覺於公、於私,每天超過30項代辦事項,但是神(ㄓㄨ)腦(ㄊㄡˊ)如我,想靠著好記性去記憶所有事情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週計畫(Weekly Review)在坊間又稱為週檢討,或最近最常見的「週覆盤」、「週復盤」。本文介紹了知名能效人士 Tiago Forte 的週計畫方法,以及其特點、優點和缺點。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一本關於信息管理與知識應用的書籍,提供了處理資訊爆炸時代的解決方案。本文分享了該書中的重點精華,以及作者的閱讀筆記,包括信息管理法則、如何應用第二大腦,以及養成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Thumbnail
第四步驟 :建立自己的任務管理系統 白話一點說,任務管理系統 = To Do List 說實話,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工作內容算是單純,沒有特別想過要使用To Do List,後來拆解每天的代辦事項之後,驚覺於公、於私,每天超過30項代辦事項,但是神(ㄓㄨ)腦(ㄊㄡˊ)如我,想靠著好記性去記憶所有事情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週計畫(Weekly Review)在坊間又稱為週檢討,或最近最常見的「週覆盤」、「週復盤」。本文介紹了知名能效人士 Tiago Forte 的週計畫方法,以及其特點、優點和缺點。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