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二大腦》—大腦是用來創作內容而非儲存資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提亞戈·佛特

什麼是第二大腦,為什麼我們需要打造他?

我們投注不計其數的時間閱讀、觀看和傾聽他人談論我們應當怎麼做,該如何思考、過生活,但相對地,我們很少致力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將其化為己有。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資訊囤積者,雖然儲存了數不勝數的立意良好的數位內容,最終卻只是徒增焦慮和煩惱。而第二大腦其實就是一個「個人知識管理」的系統。
微軟研究顯示,一般美國員工平均每年花費76小時在找尋他們隨意放置的筆記、品像或檔案。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的報告指出,典型知識工作者每天26%的工時耗費在搜尋和統合分散於多個系統的資訊,而找到所需資訊的機率僅有56%
我們每周上班五天,光是尋找所需資訊平均要花費掉超過一個工作日,而且徒勞無功的機率將近一半

書中核心觀念

CODE法:獲取、組織、萃取、表達

第二大腦功能在於使我們構想具體化、揭開不同想法之間各種新的連結方式、是我們構想與時俱進以及強化我們獨特觀點,以下是主要思考邏輯
  • C獲取:儲存引發共鳴的資訊
    只把激發共鳴的資訊保存在你信任且可掌控的地方,並且忽略其餘的資訊,不必對他們進行分析決斷。
  • O組織:著眼於可操作性
    根據當前正進行的專案來組織數位筆記,按照效用來管理新資訊,不斷問自己這是否有助於推進手上的專案?
  • D萃取:找出精髓
    萃取出札記的精華,每回作筆記時都要問,我如何使它在未來盡可能有用,把自己想成不只是筆記的書寫者,更是筆記贈與人,送給未來自己容易發現和理解的知識禮物。
  • E表達:秀出你的成果
    資訊始終川流不息,且總是處於未完備狀態。由於不會有真正完善的資訊,所以不須等待著手創造的時機,愈早展開行動,就能盡早踏上日益精進的路程。
具創新力的人在認知各種關係和建立關聯性與連結方式上優於一般人

策展人觀點

成為精選內容的資訊評審員、編輯和詮釋者。像策展人那樣思考,掌控自己的資訊流
  1. 這對我是否有所啟發?例如收錄回饋意見的資料夾來作為心餘力絀時的新觀點。
  2. 是否派得上用場?例如專門存放圖像和繪畫影片的資料夾。
  3. 是否與自己息息相關?例如將與親友間溫馨幽默對話紀錄擷取下來。
  4. 是否令你意想不到?如果它沒有讓你感到驚喜,那就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所認知,也就沒有做筆記的必要。
各種情感會使理性思考有條有理,而非擾亂理性思考
萃取精髓使一切有效溝通的核心要素,要讓受眾把重中之重的訊息聽進去,並據以採取行動。而只要贏得對方注意,就可以詳談細節

PARA系統

組構資訊方法以可操作性為基礎,而非資訊本身的類型,並且以專案做為數位檔案的主要組織單位,問自己:「這筆資訊對哪個專案最有用處?」假設你正在進行一個專案,並且以支援專案的想法來組織資訊
  1. 專案(Projects):職涯或人生正努力進行的短期任務,有一個特定且明確的結果可以判斷是否完成
  2. 領域(Areas):想要逐步掌理的長期責任範圍,沒有最終目標,但仍然有想要維持的標準,例如健康、財務等
  3. 資源(Resourse):未來可能有用途的題材或旨趣,涵蓋所有感興趣的主題相關知識
  4. 檔案庫(Archives):來自其他三大類別的備而不用事項
依據可操作性來為四大類別排序:
專案最具可操作性且有明確的完成期限>領域有較長的時間範圍>資源可能隨著情勢變化而具有可操作性>檔案庫會持續處於被用狀態,直到我們需要它
也可以使用檢查表來判斷該歸屬哪個筆記夾中:
這一則筆記對哪個專案最能派上用場>如果對各專案都沒用,那對哪個領域最有用>如果對各領域都沒用,那屬於哪種資源>如果不屬於任何資源就丟進檔案庫
把筆記分門別類非最終步驟,你的第二大腦會隨著專案和目標改變而不斷演化,這意味著你永遠不須思慮使系統完美

中間產物封包

將筆記拆分成多個較小單元,從小處著手。主要可以將筆記拆分為以下五種:
  1. 去蕪存菁的筆記精髓
  2. 未獲採納的構想
  3. 半成品
  4. 最終交付的成品
  5. 他人創造的文件。
善用中間產物封包對於推進工作有強效助益,使工作不易被打斷且可以在任何時段進行,而不需要等到有長時間才著手開始,因為可以依據可用時間來拆解;再來可以更快蒐集回饋的意見來提升工作品質。
而應該要如何取用這些封包並且用來完成專案呢?可以藉由搜尋>逐一瀏覽>標記以及借助偶然力,來取用這些知識資產來製作或是組合這些小型封包,其中偶然力的發揮需要若干視覺加強(例如筆記時多用圖表),才能夠在茫茫筆記海中擷取到偶然的靈感。
真知即所成

書中案例

泰勒絲

她曾發行過五部紀錄片向世人揭示她的音樂創作歷程。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她如何埋首於手機內容中,她說:「我沉浸於手機,因為那裡面儲存者許多筆記,我也用手機剪輯影片。」在筆記裡,她寫下(以及重讀、編輯和刪除)閃過腦海的歌詞和動人的旋律。在某次訪談中,她提到空格(Blank Space)創作過程:我於日常生活中想到:『哇我們對親密關係只有兩種實質選擇–不是天長地久就是毀於一旦,於是在筆記中寫下了這些想法,後來我想出「親愛的,我是偽裝成白日夢的暗夜噩夢」這句巧妙的歌詞,就把它安排到恰當的地方,將它和近幾年來構想的一些歌詞和寫成了這首歌。』
把握住那個想法,並看著它最終實現,會令我無比興奮。我必須那麼做,否則我將認為這個構想不夠好,並把它拋諸腦後

費曼的十二道難題

有人問過費曼是如何可以在理論物理學和量子力學有驚人發現外還可以出版許多著作,他曾在一次專訪中提到:「你必須持之以恆把十二個最愛的難題記在腦裡,儘管這些難題大體上會處於一個蟄伏的狀態。每當你聽到或讀到新的研究成果或新的解題訣竅時,就可用它們來測試你的十二道難題,以驗證它們是否有所助益。只要這麼做,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次成功,然後人們會說:『他是怎麼辦到的?他必定是個天才!』」

教父

教父的導演在柯波拉在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下,重讀教父的原著小說並且接下製作這部沒有人看好的電影的專案。他運用提詞本技能(prompt book)將原著小說有共鳴的內容寫到筆記本內,利用三環活頁夾來製作提詞劇本,裡面裝滿原著小說剪下和貼上的拍片素材,也可不斷將寫作劇本和規畫製作設計的筆記和指引加入其中。他曾表示過:「首次閱讀寫下感想是至關緊要的事,因為那是你對於覺得寫得好的部分,或是你不了解的地方,或是你認為不好之處最初的直覺觀感。」
接著柯波拉著手把自己的詮釋加入筆記中,依據五個準則來細分場景:劇情大綱>歷史脈絡>場景「外觀和感覺」的意象與基調>核心意圖>以及任何應當避開的潛在陷阱;並且使用多種不同註解方式來強調場景哪些部分最重要,當某頁筆記上有大量筆墨時就會明白,這是最至關緊要的場景之一。
我殫精竭慮把每個場景精髓濃縮成一個句子,僅用少數幾個字來表達場景的重中之重

感想

因為常常會同時看很多本書,雖然已經習慣於切換於不同書之間,但還是會突然有一個時間資訊斷點,好像突然想不起來前面說到了哪些觀點,而欠缺這些觀點下會讓我覺得讀這本書是不是僅是徒勞無功。
但在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徒勞無功的,所有的知識其實都雜亂在我畫線或是筆記中,只要將他們擺在以用途為導向的資料庫中就好,只要在自己會需要用到的時候,再檢索出來並且慢慢整理(就像我整理這本書的書摘一樣),就像我也是在做筆記時想著之後應該怎麼展現出我有興趣的觀點。
所有的書寫最終都是要寫給未來的自己看,不管讀者多少,只有自己可以再寫出專屬於自己的文字,而所有汲取的資源包含以前的文字都將會是養分。擷取曾經強調片段讓自己可以著力在現階段新的靈感,藉由外包的筆記結果創造出自由思考及創意空間,再繼續將這些作為封包,循環著汲取整理產出,像一個習慣,外包知識的習慣。
avatar-img
15會員
60內容數
分享書中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不同角度的看書視角,書作為一個載體不應該是在閱覽後乘載著灰塵,更應該可以作為串連起讀者傳遞共鳴感的故事,期許能夠一起成長一起思考將所思所感落實在生活中,培養閱讀心態也打磨處事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但丁快書漫想 的其他內容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穿上怎樣的服裝,又能變成怎樣的人。但作為魚販,是黏著在皮膚上的魚鱗,沒有感覺便嵌在那,覺得癢的時候想拔下那些魚鱗,才發現體膚已經有不一樣的顏色了。
定位: 他是一種新的溝通方法,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理占有一席之地。 能夠隨時善加運用定位策略的人,無疑地將會成為人生競賽中的佼佼者。 你必須從消費者願意給你的地方著手。 噴射機在跑道起飛時,需要極大的動力才能飛離地面,但是當飛機以離地面三萬英呎時,飛行員只需七成的動力即可讓飛行速度保持在每
我尋找有沒有可以自動將Kobo畫線內容導入到Notion的方法,找到了某個網站也有跟我同樣的困擾,原本以為按照他的步驟一步一步就可以完成了,但卻還是在途中遇到困難,再經歷一次次將問題丟掉GPT尋求解答後,我想可以將更多這個網站可能比較沒有提到的部份以及我遇到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閃電擴張」的原文「Blitzscaling」是從德文的「blitzkrieg」而來。是二戰時,德軍採取的軍事策略,只需必要的武器、軍糧,就可以非常快速地行動,出奇不意地攻擊敵軍,並且取得勝利。當行動快速,離勝利就只剩一半了。但是,只要選擇持續征戰,便沒有退路,只會大勝利、或是大失敗
美學是我們所有的人類,感受一個物件、或是透過感官體驗所得到的愉悅 作者:寶林·布朗 分類:商業;經營管理 ;美學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穿上怎樣的服裝,又能變成怎樣的人。但作為魚販,是黏著在皮膚上的魚鱗,沒有感覺便嵌在那,覺得癢的時候想拔下那些魚鱗,才發現體膚已經有不一樣的顏色了。
定位: 他是一種新的溝通方法,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理占有一席之地。 能夠隨時善加運用定位策略的人,無疑地將會成為人生競賽中的佼佼者。 你必須從消費者願意給你的地方著手。 噴射機在跑道起飛時,需要極大的動力才能飛離地面,但是當飛機以離地面三萬英呎時,飛行員只需七成的動力即可讓飛行速度保持在每
我尋找有沒有可以自動將Kobo畫線內容導入到Notion的方法,找到了某個網站也有跟我同樣的困擾,原本以為按照他的步驟一步一步就可以完成了,但卻還是在途中遇到困難,再經歷一次次將問題丟掉GPT尋求解答後,我想可以將更多這個網站可能比較沒有提到的部份以及我遇到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閃電擴張」的原文「Blitzscaling」是從德文的「blitzkrieg」而來。是二戰時,德軍採取的軍事策略,只需必要的武器、軍糧,就可以非常快速地行動,出奇不意地攻擊敵軍,並且取得勝利。當行動快速,離勝利就只剩一半了。但是,只要選擇持續征戰,便沒有退路,只會大勝利、或是大失敗
美學是我們所有的人類,感受一個物件、或是透過感官體驗所得到的愉悅 作者:寶林·布朗 分類:商業;經營管理 ;美學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要打造第二大腦?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前文提過,紙本筆記容易弄丟且無法搜尋,而第二大腦「更容易搜尋」「更容易整理」「更容易加上註解」和「更容易分享」。 第二,因為我們的第一大腦——也就是我們生理上的大腦——不擅長「記憶」和「搜尋」,這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流。所以我們必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生理大腦之外,另外打造出來的數位知識庫,用來紀錄及管理個人知識。 這次的閱讀筆記中,我主要分享三個重點,包含方法(第二大腦核心功用CODE)、行動(做出改變與實踐的策略)以及目的(第二大腦真正的用途)。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看到任何的新事物時,心裡所升起的感觸或想法,其實會藏在心底或腦海裡,平常時因為用不到,所以就被放到大腦的抽屜,而且藏得很深。但如果在寫文章,需要它的時候,那個抽屜就會打開,想法就會浮出……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一本關於信息管理與知識應用的書籍,提供了處理資訊爆炸時代的解決方案。本文分享了該書中的重點精華,以及作者的閱讀筆記,包括信息管理法則、如何應用第二大腦,以及養成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大腦被無休止的資訊淹沒,思緒雜亂不堪。這種情況下,解放大腦、清空思緒,開始經營第二大腦,成為一種正好有生活的方式。讓我們一同探討,透過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實現清晰有序的生活。 『清空大腦』提倡什麼? 解放大腦並清空思緒的理念強調不僅僅是為了處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要打造第二大腦?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前文提過,紙本筆記容易弄丟且無法搜尋,而第二大腦「更容易搜尋」「更容易整理」「更容易加上註解」和「更容易分享」。 第二,因為我們的第一大腦——也就是我們生理上的大腦——不擅長「記憶」和「搜尋」,這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流。所以我們必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生理大腦之外,另外打造出來的數位知識庫,用來紀錄及管理個人知識。 這次的閱讀筆記中,我主要分享三個重點,包含方法(第二大腦核心功用CODE)、行動(做出改變與實踐的策略)以及目的(第二大腦真正的用途)。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看到任何的新事物時,心裡所升起的感觸或想法,其實會藏在心底或腦海裡,平常時因為用不到,所以就被放到大腦的抽屜,而且藏得很深。但如果在寫文章,需要它的時候,那個抽屜就會打開,想法就會浮出……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一本關於信息管理與知識應用的書籍,提供了處理資訊爆炸時代的解決方案。本文分享了該書中的重點精華,以及作者的閱讀筆記,包括信息管理法則、如何應用第二大腦,以及養成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大腦被無休止的資訊淹沒,思緒雜亂不堪。這種情況下,解放大腦、清空思緒,開始經營第二大腦,成為一種正好有生活的方式。讓我們一同探討,透過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實現清晰有序的生活。 『清空大腦』提倡什麼? 解放大腦並清空思緒的理念強調不僅僅是為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