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二大腦》-拿回大腦的主控權#59

2023/05/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是不是曾經聽到過很棒的觀念或是啟發,但是日後卻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或是工作上的某些很重要的事情但卻無法在需要的時候立刻提取?
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是用來儲存資料的,大腦就像是記憶體,只能儲存短暫的記憶,長期且準確的記憶方面人腦通常是不可靠的,據統計人們每天在找資料、找筆的時間高達數小時,我們的大腦的能量也就不知不覺地消耗在這些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
於是《打造第二大腦》作者分享了他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稱為「第二大腦」(Building a Second Brain)。這個系統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資訊超載的時代,有效地收集、組織、萃取和表達知識,從而提高我們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我認為這本書也是繼《卡片盒筆記法》後另一本值得一讀的知識管理書。

如何建構第二大腦

作者認為,我們並不具備很有效儲存資訊的大腦,因此我們需要利用數位工具建立一個外部的知識庫,也就是「第二大腦」。第二大腦可以幫助我們把儲存資料這件事情「外包」,我們自己不耗費腦力做這些事情,而是把最重要的人類大腦的能力--「創造力」,發揮到最大極限,第二大腦做為一個副駕駛,幫助我們快速搜尋、整理、組織這些知識,並幫助激發我們不同的想法及創意。
作者因此在書中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建立「第二大腦」,稱為 C.O.D.E.,代表四個步驟:
  • 獲取(Capture):在輸入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來者不拒,對於海量的資訊要如何篩選出自己真的想要的,作者在書中分成四個篩選原則。第一是看到的資訊是否讓我們有所啟發,閱讀資訊的時候對我們有所啟發的段落是什麼,我覺得就有點像是某種a-ha moment;第二是思考接收的資訊未來是否有可能派上用場;第三是是否與自己息息相關;最後是收到的資訊是不是意想不到的。 而這些資訊也要有一個載體作為儲存地,儲存到一個固定的地方,比如筆記軟體或雲端硬碟。避免資訊流失或遺忘,也可以減少大腦的負擔。
  • 組織(Organize):第二步是要把獲取的資訊放到哪裡,以利日後取用,作者建議使用 P.A.R.A. 作為組織資訊的方法,將資訊分成四種類型:專案(Projects)、領域(Areas)、資源(Resources)和檔案庫(Archives)。專案是指較短期的任務,例如工作專案;領域是指長期想要持續關注和發展的領域,例如養生、理財;資源是指未來可以隨時使用或參考的資料,當沒有靈感或是希望有些額外資訊時可以取用;檔案庫是指不再需要或很少使用的資料。判斷原則由第一層依序往下檢視,直到資訊可以被很好的歸類。
  • 萃取(Distill):第三步開始則是歸檔後如何快速的「讀取」外部記憶體,中心原則是我們要把未來的自己當作是沒耐心的顧客,把我們蒐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如筆記摘錄、粗體字段落、重中之重標示(關鍵字)、執行摘要等,讓我們日後在查看筆記時可以快速辨識重點,減少搜尋的時間。
  • 表達(Express):最後一步則是表達,當我們要實際輸出時,只要透過關鍵字搜尋或是標記,透過知識的連結創造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原創概念。

讓大腦做擅長的事

書中並提到第二大腦的最大功能是串聯知識,當我們在各種場合要發表意見時,只需要到知識庫搜尋相關關鍵字,就能夠參考過去蒐集的資訊連成一個故事,這故事融合了許多概念,但是卻是其他人所沒發現的。
除此之外,身為第二大腦,我們可以不用再害怕遺忘,海量的資訊對我們來說只要登錄到第二大腦,就不要再花時間記憶了,重點就是「不要相信自己」,把人類最珍貴的資源,也就是創造力發揮到100%,而非把資源耗在記憶、背誦上。
《打造第二大腦》相較於《卡片盒筆記法》,我認為最大差別在於前者較著重於知識的儲存,後者著重於知識的取用,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重要的是執行能力,掌握並執行到儲存與連結,才能在知識的洪流中不會迷失。
對我來說,工作、生活中有太多東西想學,卻時常忘東忘西,自從建立了筆記習慣後才開始可以掌握這些資訊,但我認為一切的關鍵還是要先放在資訊的篩選,辨識出值得記錄的資訊不是很容易,因為必須要先設想未來的使用情境,而且大腦常會自以為很了解、未來也可以輕易調閱出來使用。因此,掌握篩選資訊的能力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可或缺,而且現在AI技術也是可以讓我們如魚得水,例如chatgpt、chatYoutube、chatPDF,都是能讓我們省去很多時間、打造第二大腦的武器。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希望你可以:
1️⃣ 動動手按一下愛心❤
2️⃣追蹤我的方格子
3️⃣追蹤我的粉絲專業IG
4️⃣或不吝按下「贊助」不吝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
我也會把你們的支持當作動力持續更新文章!☺
117會員
86內容數
自從疫情降臨之後,全世界的網路生態及人們的生活型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世界的變遷仿佛被按了加速鍵。 而活在其中的我們應該如何追上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又如何不被世界潮流拋之腦後? 本專題所包含的範圍主要為追蹤美國科技股動向,並加入個人觀點。另外,本著希望人們有「成長思維」的觀念,因此不時地會加入心法/成長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