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化與民族音樂的鼎盛期-20世紀音樂

二十世紀初,音樂除了延續馬勒與理查史特勞斯的後浪漫主義,運用大量半音階及模糊調性的手法將調性音樂推向極致,使其面臨瓦解。作曲家捨棄傳統和聲法則,改以無調性、複調性、十二音列、微分音和機遇音樂等突破性創作手法。
音樂特色 音色在二十世紀後更被作曲家重視,器樂出現不同傳統的編制與敲擊樂器的大量使用,發掘樂器極端音域的聲響,甚至接近噪音的聲音。和聲方面不再以傳統不諧和必進行至協和作為合聲的趨向,尋求和聲張力大小區分。因此誕生了多重和弦、四度和弦和音堆等新結構,偋棄傳統為穩定調性的主屬和弦趨向,建立無調性、十二音列。旋律不再與調性相關,可運用在不同的音階和12個半音,常有大跳音程,另外節奏規則與不規則節奏非預期性的安排強調也製造音樂力量與刺激感。最早展現此作曲手法的是法國印象樂派代表作曲家德布西。
印象樂派 印象主義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學與藝術領域,特徵是透過對象物的感受來展現其印象,音樂方面注重感受與意境,因此節奏較自由。特色是使用六全音音階調式音階,以無功能和弦使調性模糊,強調九和弦的使用,和弦常缺第三音。另一特色是使用平行八、五度等非正統和聲進行,音域範圍也逐漸擴大,尤其是鋼琴音樂。
重要作曲家與作品 德布西(C. Debussy,1862-1918 法)為印象樂派代表作曲家,作品受爵士樂與亞洲音樂甘美朗影響,管弦樂曲{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海}、{夜曲} ;歌劇{貝利亞與梅利桑};芭蕾舞曲{遊戲};鋼琴曲{前奏曲}(No.2{帆}為全音音階代表作)、{版畫}、{映象}、{貝加馬斯克組曲}。
拉威爾(M. Ravel,1875-1937 法)管弦樂曲{波麗露}、{西班牙狂想曲}、{圓舞曲};芭蕾舞曲{達芬妮與克羅伊} ;鋼琴協奏曲2首{左手鋼琴協奏曲};鋼琴曲{噴泉}、{鏡}、{加斯巴之夜}、{庫普蘭之墓}、{鵝媽媽組曲};歌劇{西班牙時光}、{頑童遇仙}。
雷史畢基(O. Respighi,1879-1936 義)交響詩{羅馬三部曲}(羅馬之泉、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表現主義 音樂上指1910-30年間德奧作曲家對抗法國印象派的另一勢力,表現主義是以自我的意義,與印象主義表現外在事物的概念相對立。先以無調性音樂手法呈現,後以體系化的十二音列理論創作,將八度內十二個半音一視同仁、完全自主
重要作曲家與作品 荀白克(A. Schönberg,1874-1951 奧)表現主義代表作曲家,出版和聲學教科書,其創作大致分為五時期: 第一時期後浪漫主義,弦樂六重奏{昇華之夜};交響詩{貝利亞與梅利桑}。 第二時期無調性時期,歌劇{幸運之手};室內樂{月光小丑}。 第三時期為新創和後浪漫主義的過渡期,寫作無調性作品之外也嘗試新創作。 第四時期十二音列時期,{五首鋼琴曲Op.23}、{組曲};歌劇{摩西與亞倫}。 第五時期美國時期,各種創作手法融合,清唱劇{華沙來的生還者}描寫納粹屠殺。
魏本(A. Webern1883-1945 奧){交響曲}、{五首管絃樂曲}、{管弦樂變奏曲}。 貝爾格(A. Berg,1885-1935 奧)歌劇{伍采克}為無調性、{露露}為十二音列作品。
新古典主義 以重回浪漫派以前的音樂為目標,內容清晰、簡化樂曲素材,表現不受限制,可為調性或無調性、傳統和弦或是不諧和的音響,新古典主義始祖最早可追溯到布拉姆斯。
重要作曲家與作品 史特拉汶斯基(I. Stravinsky,1882-1971 俄)被稱為音樂界的畢卡索,其創作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俄羅斯民族主義,三大芭蕾舞劇{火鳥}、{彼得羅希卡}、{春之祭}。 第二時期新古典主義,{士兵的故事};芭蕾舞劇{狐狸}、{普欽奈拉};{詩篇交響曲}。第三時期十二音列手法芭蕾{競賽}、{安魂曲頌歌}。
辛德密特(P. Hindemith,1895-1963 德)提倡新巴洛克主義,被稱為20世紀的巴赫鋼琴{嬉戲音樂}二十世紀的平均律歌劇{畫家馬諦斯} ;{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 普羅高菲夫(S. Prokofiev,1891-1953 俄)交響曲7首,No.1{古典};管絃樂曲{彼得與狼};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小丑};歌劇{三個橘子之戀}、{戰爭與和平}。 薩替(L. Satie,1866-1925 法)法國六人組精神領袖,鋼琴曲{吉諾佩第斯}、{苦惱}。
法國六人組 反印象主義及後浪漫主義,倡導回歸音樂本質之新古典主義迪瑞(L. Durey,1888-1979)主要創作政治性音樂。 奧乃格(A. Honegger,1892-1955)交響樂章{太平洋231}。 泰耶費爾(G. Tailleferre,1892-1983)為六人組唯一女性作曲家。 米堯(D. Milhaud,1892-1974)管弦樂曲{屋頂上的公牛}。 歐立克(F. Poulenc,1899-1983)主要創作電影配樂。 浦朗克(G. Auric,1899-1963)多部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
以上是這次的講解,下篇介紹民族主義與二戰後的音樂與代表作曲家,謝謝大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