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西班牙舊報紙:傷痛的鬥牛與鬥牛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Viernes. 28 de mayo de 2010(photot by許婉姿)
五月二十七日住宿馬德里Velada Hotel 。
連續三夜在此旅邸休息,免去整理雜亂的大背包,心情和身體都顯得輕鬆暢快。我記得西班牙電視頻道會播放西班牙語配音的香港電影,也有好看好聽的戲劇和歌唱,晚間洗澡後我喜歡握著遙控器隨意瀏覽頻道尋找吸睛的節目。

那一夜,新聞台卻攔截了我的注意力:一位曾經執牛耳的鬥牛士Julio Aparicio 在凡塔斯鬥牛場的演出中,遭到鬥牛以尖角刺過下頷,貫穿口腔直達上顎。畫面真實驚險,令人震撼,新聞台正連線鬥牛士的父親,問及如何進行後續醫療與照護。隔天,在街頭書報攤看見這則新聞的報紙介紹,照片呈現尚且不嗜血,卻保留當場人們的臉龐,慌張,焦急,不可思議。
偶爾,我想起這個突發事件,內心一陣畏懼。我不想去談論這一則新聞的啟示,相信每一位看見畫面的閱聽者自然會產生對於生命的喟嘆,原始而殘酷。鬥牛活動擴及全世界,其末流演變成賭博行徑,或者讓小孩和初生牛犢上場,知之者會生氣吧。據說,真正的鬥牛士是高貴職業,經歷專業訓練,然而一次次對決表演仍不免於暴露高風險之中,大概是深藏在迷人華麗裝扮下的隱喻。
五月二十八日,我按照原定計畫進鬥牛場去觀看對決表演了。
✎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一顆愛心❤,記得追蹤訂閱「橄欖與苦橙樹:記憶西班牙」。倘若要閱讀全文、支持創作者,歡迎付費後盡情徜徉於專題之匠心營構。
♫ 專題系列文章20 均為讀者精選適切的YOUTUBE影片和音樂,讓您然身歷其境,閱讀體驗更超值。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4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橄欖與苦橙樹:記憶西班牙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20會員
101內容數
這是一段圓夢的旅程。許多年前,我在省女宿舍裡閱讀了作家三毛《傾城》,似乎就在升學苦悶中看見一扇通往遠方的窗,明亮,絢彩,緩慢的愛,因而逐漸迷戀上南歐國家西班牙。往後十年,我壓縮時間(在正規學業和工作之餘)學習西班牙語,閱讀大量西班牙導遊書,直到銀行存款和勇氣儲值足夠了,我就飛向夢中的西班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訪歌劇《卡門》的故事景點,認識塞維亞大學的歷史,從塞維亞皇家鬥牛場認識西班牙的文化象徵。這些地點與《卡門》故事深深聯繫,成為旅遊的熱點,讓訪客能夠近距離感受西班牙的獨特文化和經典藝術。
Thumbnail
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文,把國際標準舞拉丁競賽項目的pasodoble 說成「鬥牛舞」?使用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都照寫pasodoble,非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像日本,用他們習慣的「外來語」邏輯,直接說「パソドブレ」。語言文字中都沒有「鬥牛」的意象或影射,為什麼獨獨中文會說「鬥牛舞」? 中文的習慣
Thumbnail
台灣的墨西哥餐廳牆上常掛許多面具,或帶面具的拳擊手照片。 面具五顏六色,披風粉紅粉紫七彩繽紛,至於他們在打什麼,就算牆上有影片還是從沒注意。 一次在芝加哥,墨裔男友的繼父在看電視上的自由摔角,男友經過時跟我說「那全是假的」,都是套好招的。 當時還不太了解那語氣或背後的意義,以為只是隨口批評。
Thumbnail
西班牙奔牛節是一項充滿傳統氛圍和刺激的活動,競技場內外來來往往的牛群和人群,成為街上最熱鬧的場景。活動過程中有關於鬥牛的精彩瞬間,也有安撫牛情的犍牛引導場景,此外充滿歡樂和慶典氣氛的日間派對、夜間街頭景象。無疑是一個會扇動人心的奔牛節。
Thumbnail
西班牙 Pamplona 是一座充滿魅力與狂歡的城市,每年的7月7日開始為期一週的奔牛節吸引了數十萬遊客。原汁原味的奔牛節體驗,揭開當地文化與歡樂的一角。在文章中分享了身在西班牙的臺灣留學生,參與奔牛節瘋狂派對的感受以及當地獨特風俗,描寫了當地特色酒品和食物,以及奔牛節的全方位體驗。
Thumbnail
5月2日是馬德里自治區的國定假日,不過一直都不敢碰觸這段十分複雜的歷史…直到最近和一位在馬德里居住多年的台灣捧友聊天時,才發現她完全不知道為何這天放假(舉紅牌),也因此促成我打算正正經經地分享一下這段故事...
Thumbnail
很喜歡這個馬戲團的表演,有興趣的朋友如果覺得價位上可以接受的話,不妨帶孩子去觀賞。 天氣轉炎熱之前都是不錯的時機,因為夏天在馬戲團裡觀賞體感溫度較高也比較不舒服,對於像祐這樣體溫調節異常的孩子來說也是挑戰。20130818炎熱的夏天,兩歲多的子祐第一次看馬戲團表演超乎我預期地看的目瞪口呆。
Thumbnail
賽馬,一個看似離台灣人很遙遠的活動,只會出現在電視上或是某政治人物(?)的口中。但實際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也曾站在馬場邊,觀看馬兒載著騎手在跑道上奔馳,並期待著自己下注的馬兒能替他們贏下獎金。
Thumbnail
『鬥牛』之所以演變為民俗慶典,不是在於殺牛而已。殺牛有什麼好看的?這個民俗慶典充分保留了傳統,來放大人們對生命的敬畏。 它是一個華麗的饗宴。最搶眼的就是服裝。直到現在,鬥牛士出賽時都還維持著十七、八世紀以來的裝扮:緊貼的高腰褲,視覺上,顯露出鬥牛士緊實的腰身,結實的臀腿肌群;實際上,是要讓鬥牛士有
Thumbnail
很多人對西班牙傳統文化『鬥牛』的第一印象,就是殘忍!殺牛很殘忍。正確的說,是讓人直接看到殺牛很殘忍。 本來我也這麼覺得。六個大男人輪番圍攻一頭吃草的牛,衣著再怎麼光鮮,實在很不光彩。之前我也會轉傳西班牙反鬥牛人士製作的影片,宣揚反對虐殺動物的理念。直到我看到電影【冰毒】。 緬甸華僑的導演趙德胤以
Thumbnail
本文探訪歌劇《卡門》的故事景點,認識塞維亞大學的歷史,從塞維亞皇家鬥牛場認識西班牙的文化象徵。這些地點與《卡門》故事深深聯繫,成為旅遊的熱點,讓訪客能夠近距離感受西班牙的獨特文化和經典藝術。
Thumbnail
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文,把國際標準舞拉丁競賽項目的pasodoble 說成「鬥牛舞」?使用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都照寫pasodoble,非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像日本,用他們習慣的「外來語」邏輯,直接說「パソドブレ」。語言文字中都沒有「鬥牛」的意象或影射,為什麼獨獨中文會說「鬥牛舞」? 中文的習慣
Thumbnail
台灣的墨西哥餐廳牆上常掛許多面具,或帶面具的拳擊手照片。 面具五顏六色,披風粉紅粉紫七彩繽紛,至於他們在打什麼,就算牆上有影片還是從沒注意。 一次在芝加哥,墨裔男友的繼父在看電視上的自由摔角,男友經過時跟我說「那全是假的」,都是套好招的。 當時還不太了解那語氣或背後的意義,以為只是隨口批評。
Thumbnail
西班牙奔牛節是一項充滿傳統氛圍和刺激的活動,競技場內外來來往往的牛群和人群,成為街上最熱鬧的場景。活動過程中有關於鬥牛的精彩瞬間,也有安撫牛情的犍牛引導場景,此外充滿歡樂和慶典氣氛的日間派對、夜間街頭景象。無疑是一個會扇動人心的奔牛節。
Thumbnail
西班牙 Pamplona 是一座充滿魅力與狂歡的城市,每年的7月7日開始為期一週的奔牛節吸引了數十萬遊客。原汁原味的奔牛節體驗,揭開當地文化與歡樂的一角。在文章中分享了身在西班牙的臺灣留學生,參與奔牛節瘋狂派對的感受以及當地獨特風俗,描寫了當地特色酒品和食物,以及奔牛節的全方位體驗。
Thumbnail
5月2日是馬德里自治區的國定假日,不過一直都不敢碰觸這段十分複雜的歷史…直到最近和一位在馬德里居住多年的台灣捧友聊天時,才發現她完全不知道為何這天放假(舉紅牌),也因此促成我打算正正經經地分享一下這段故事...
Thumbnail
很喜歡這個馬戲團的表演,有興趣的朋友如果覺得價位上可以接受的話,不妨帶孩子去觀賞。 天氣轉炎熱之前都是不錯的時機,因為夏天在馬戲團裡觀賞體感溫度較高也比較不舒服,對於像祐這樣體溫調節異常的孩子來說也是挑戰。20130818炎熱的夏天,兩歲多的子祐第一次看馬戲團表演超乎我預期地看的目瞪口呆。
Thumbnail
賽馬,一個看似離台灣人很遙遠的活動,只會出現在電視上或是某政治人物(?)的口中。但實際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也曾站在馬場邊,觀看馬兒載著騎手在跑道上奔馳,並期待著自己下注的馬兒能替他們贏下獎金。
Thumbnail
『鬥牛』之所以演變為民俗慶典,不是在於殺牛而已。殺牛有什麼好看的?這個民俗慶典充分保留了傳統,來放大人們對生命的敬畏。 它是一個華麗的饗宴。最搶眼的就是服裝。直到現在,鬥牛士出賽時都還維持著十七、八世紀以來的裝扮:緊貼的高腰褲,視覺上,顯露出鬥牛士緊實的腰身,結實的臀腿肌群;實際上,是要讓鬥牛士有
Thumbnail
很多人對西班牙傳統文化『鬥牛』的第一印象,就是殘忍!殺牛很殘忍。正確的說,是讓人直接看到殺牛很殘忍。 本來我也這麼覺得。六個大男人輪番圍攻一頭吃草的牛,衣著再怎麼光鮮,實在很不光彩。之前我也會轉傳西班牙反鬥牛人士製作的影片,宣揚反對虐殺動物的理念。直到我看到電影【冰毒】。 緬甸華僑的導演趙德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