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與殺牛

2024/02/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多人對西班牙傳統文化『鬥牛』的第一印象,就是殘忍!殺牛很殘忍。正確的說,是讓人直接看到殺牛很殘忍。

本來我也這麼覺得。六個大男人輪番圍攻一頭吃草的牛,衣著再怎麼光鮮,實在很不光彩。之前我也會轉傳西班牙反鬥牛人士製作的影片,宣揚反對虐殺動物的理念。直到我看到電影【冰毒】。

緬甸華僑的導演趙德胤以【冰毒】這部電影勇奪2014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代表台灣角逐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片尾最後一幕,男主角家裡典當出去的黃牛,因為還不出錢,最終要被殺掉。導演選擇一刀未剪,真實拍下緬甸農家每日真實殺牛的過程。從黃牛被四腳捆綁,撂倒在地,到脖子抹上一刀,放血而亡。全程大概十幾分鐘。當時的感想是,如果是好萊塢電影,早就暗示性的點到為止了,不會播完全程。映後座談上,導演聲明,沒有一頭牛為這部電影犧牲,他們劇組只是到日常農家去拍攝,記錄下生活中每天例行的活動。

每天人類消費幾千萬噸的牛肉,超市堆放隨時可以烹煮成美味的腓利或沙朗,牛腱或火鍋片,難道是樹上摘下來的?記得小時候還見過阿嬤、媽媽親自殺雞呢!在沒有現代化的電動屠宰場以前,人類幾萬年來,一直是親手拿刀子把動物轉換成食物,哺餵自己與家人,綿延子孫萬代。『君子遠庖廚』的概念,就是眼不見為淨。看見『鬥牛』會震撼,可以說是我們逃避現實太久,以至於不能接受。

相對的,了解『鬥牛』的細節,可以讓我們更珍惜大自然,更知道人不能永遠躲在科技與市場的背後,而自己的生命越來越不健康而不自覺。

首先,鬥牛是一種特殊品種,幾百年來,從伊比利半島的原生種慢慢培育而來,天生有攻擊的本能,牛角又尖又長又向前伸展。鬥牛場上,是鬥牛士與鬥牛(以及牠背後的牧場)的競技。競技是比賽,比賽就必須公平。跟奧林匹克一樣,禁用任何藥物。

相對於我們市場上買到的肉牛,鬥牛生活在寬敞舒適的草地上,如果搭乘西班牙高鐵AVE,一路上就可以看到牠們悠哉的吃草睡覺。一般我們食用的肉牛,則生活在擁擠的養殖場裡,時時常踩在自己的糞上過日子,吃著飼料槽裡,飼主丟進來的任何食物。養到一歲或兩歲,就送進屠宰廠(據說現在餵食摻荷爾蒙以及特殊配方的飼料,可以長得更快,可以更早宰殺)。

鬥牛都要活到三、四歲才夠大夠猛可以上戰場。而且母牛不上鬥牛場,留在牧場負責養育下一代,直到終老(據說是生育過後,牠們的肉不好吃,也沒有宰殺的價值)。鬥牛從牧場到競技場,終生『養尊處優』。鬥牛場上還可以拼搏,夠猛夠精彩的話,觀眾會呼籲大會主席赦免『indulto』。大會就派出三頭美麗妖艷的母牛出來,把這頭兇猛的公牛引走。從此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負責繁衍優良品種。如果不幸光榮戰死,還會留名千古,牛頭掛在鬥牛博物館上,供後人憑弔。

如果沒有鬥牛賽,這種血統的牛隻必然絕跡,因為養牠們完全沒有經濟效益,很花錢,肉又沒有特別好吃。鬥牛肉是可以吃的。鬥牛牧場主人會在鬥牛賽前就與肉販簽好約,牛肉不會浪費,而且保證新鮮。有時候,鬥牛士、售票單位、還有鬥牛場演奏樂團也會事先買下鬥牛的牛肉,用來招待親友。但是鬥牛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鬥』。敏捷的動作,漂亮的迴旋,不屈不撓的意志,都是精彩賽事的焦點,也是票房的保證。隔天鬥牛的報導,除了鬥牛士的英雄事蹟,鬥牛牧場成功的培育也會傳出名聲,進而成為價值的保證。

1會員
10內容數
黑格爾説:所有的世界歷史事件與人物都會出現兩次。馬克斯加碼: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是鬧劇!馬克斯是寫在拿破崙的侄子於1851年稱帝時。1791年是拿破崙自己,打著民主旗幟反君權的革命,最後掌權了自己也當皇帝。越多人腦袋裝「史」,就越不會讓這種鳥事一再發生。讀史事,看今世,新聞瞬間成歷史;抬眼望,低眉笑,人生浮沉只今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