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喝咖啡聊音樂】 飽受政治迫害的作曲家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越不能講,越要講,而且要用你聽不懂的方式來講。這就是前蘇聯時期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奇的心境寫照。
不是哈利波特,是蕭斯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在史達林(Joseph Stalin)政權的壓迫下,蕭斯塔高維奇的作品常常被批鬥、禁演,因此需要對政治做出妥協,才能確保他作為音樂家的生存空間。然而,他並未放棄創作,也並未因此寫些迎合當局政權的音樂,而是將他心中的嘲諷與不平,透過層層隱喻,埋得越來越深,直到當局聽不出來他作品的批判性,還鼓掌叫好!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今天的曲目是蕭斯塔高維奇的第二號鋼琴三重奏(Op.67),以及大提琴奏鳴曲(Op.40)。雖然我手上還有其他版本,但只有這張專輯同時收錄這兩套曲目,況且我認為馬友友早期的錄音仍然不斷探索古典經典曲目,並且藉由深入淺出的詮釋,讓世人更容易理解晦澀的古典作品。
首先是第一套曲目:第二號鋼琴三重奏(Op.67),寫於1944年。最有特色的就是第一樂章以及第四樂章:
第一樂章:
一開始有如幽靈般的高音,竟然是大提琴使用人工泛音演奏,音域更比小提琴高;而曲式是卡農,也就是輪唱:先是大提琴,再來是小提琴,最後是鋼琴。這一做法推翻了以往第一樂章幾乎都用奏鳴曲式的慣例。有誰會在第一樂章就寫卡農?!
雖然一開始有一種幽冥的氣氛,但是隨著幾段輪唱後,局勢越來越明朗化,而將詭異與不安的情緒劃開,進入一個假裝開朗的高潮。最後仍然是以無奈的重複樂句收尾。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最著名的就是那段像是骷髏跳舞的節奏,還有猶太曲風旋律。這段旋律也出現在他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作品當中。有人認為,這個樂章跟1944年當年納粹集中營的場景有關,這個樂章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墳墓上看見幽靈一樣。
然而,也就是這段猶太風格旋律,還有後來他的幾套與猶太人相關的作品被禁。史達林政權在1940年代末期開始展開反猶太人運動,一口氣打壓任何跟猶太人有關的任何作品。
而大提琴奏鳴曲(Op.40),完成時間更早,是1934年。不過從曲風來看,似乎沒有上面那套鋼琴奏鳴曲那般激烈衝突,反而有點像是浪漫時期的作品。因為在寫這套作品的時候,蕭斯塔高維奇因為外遇,而和他的妻子離婚;但是隔年又和他的妻子重修舊好,因此兩人再度結婚。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兩個主題旋律都非常甜美,配上鋼琴伴奏,有濃濃的秋意,讓人誤以為是蕭邦的作品。這樣的迷幻感,象徵了一個罪惡情感的開始;在發展部時出現了蕭斯塔高維奇慣用的不安與衝突矛盾感,意味著心理狀態的罪惡感。
第二樂章:
不斷地重複A小調音階「ABCDCB」,彷彿不斷掙扎,試圖衝過層層阻礙。這個樂章很激動,但也有俏皮之處,常常被一些大提琴家用來當作音樂會的安可曲。
第三樂章:
絕望的詠嘆調。
第四樂章:
我個人覺得有點像是蕭斯塔高維奇被女人嘲諷、咒罵,賞巴掌!機巧的鋼琴,還有女性情緒象徵的大提琴旋律,讓人想像此時蕭斯塔高維奇其實已經受到正宮與小三的雙重責難,落入了修羅場!樂曲的最後,那突然的「啪」聲響收尾,就好像是以「被賞巴掌」作收。
在政治壓迫的局勢之下,或許只有這樣描寫個人情感與家務事的作品,比較不會受到打壓吧?這套作品出奇地幸運,沒有在史達林的政權下受到攻擊。

《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在各平台追蹤嵐音社:
https://qrco.de/bbBcnF
在各音樂串流平台,欣賞我們的作品:
https://qrco.de/bbBbzP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690會員
455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張創團首張專輯當中,四位樂手只用純淨的大提琴錄音,沒有加上其他樂器或電子音色。光是這樣,就讓我們領略到大提琴那熊熊烈火般的搖滾靈魂!
就像我們無法定義何時離開了夏天,進入了秋天,我們也無法定義Chet Baker的演奏風格。許多人將他歸類在酷派(Cool School),只因為他是白人、又吹得雲淡風輕,但我認為這樣的分類,會讓人忽略了他在快速樂曲當中飆速的功力。
而這張《El último paraíso》,則是帶我們重遊古巴哈瓦那街頭、咖啡店與舞廳。從一開始經過一間幼稚園,聽見兒童合唱團天真的歌聲,到吉他三重奏和演唱,除了彈奏吉他以外,還有簡單的打擊樂器;甚至每個人都是合聲高手,在主唱的聲線後面配上溫厚的合聲,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不知道是不是查爾斯.明格斯的預感成真,Eric Dolphy到了柏林後就因為嚴重糖尿病而昏迷,最後撒手人寰,而兩人就真的天人永隔。 強烈建議聆聽第二首大約10分20秒不斷衝擊、掙扎,衝破障礙後Eric Dolphy那一連串低音單簧管的即興,就可以知道爵士樂界損失了多麼重要的人才!
康果爾德,被譽為二十世紀的莫札特,17歲就寫了兩部歌劇,其實他的風格屬於後浪漫時期,在二十世紀中已經式微。但是他的後浪漫風格,卻在電影音樂中種下寶貴的種子,傳承了數十年,日漸茁壯。
五感對於一個人來說,究竟是探索的延伸,還是感知的枷鎖? 這張專輯,羅蘭.柯克放下薩克斯風,拿起長笛吹奏,退去了招搖的炫技,反而多了空靈的質感。我認為,今天的這張專輯《I Talk With The Spirits》,最大的成就在於「音色」的挑戰與突破!
在這張創團首張專輯當中,四位樂手只用純淨的大提琴錄音,沒有加上其他樂器或電子音色。光是這樣,就讓我們領略到大提琴那熊熊烈火般的搖滾靈魂!
就像我們無法定義何時離開了夏天,進入了秋天,我們也無法定義Chet Baker的演奏風格。許多人將他歸類在酷派(Cool School),只因為他是白人、又吹得雲淡風輕,但我認為這樣的分類,會讓人忽略了他在快速樂曲當中飆速的功力。
而這張《El último paraíso》,則是帶我們重遊古巴哈瓦那街頭、咖啡店與舞廳。從一開始經過一間幼稚園,聽見兒童合唱團天真的歌聲,到吉他三重奏和演唱,除了彈奏吉他以外,還有簡單的打擊樂器;甚至每個人都是合聲高手,在主唱的聲線後面配上溫厚的合聲,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不知道是不是查爾斯.明格斯的預感成真,Eric Dolphy到了柏林後就因為嚴重糖尿病而昏迷,最後撒手人寰,而兩人就真的天人永隔。 強烈建議聆聽第二首大約10分20秒不斷衝擊、掙扎,衝破障礙後Eric Dolphy那一連串低音單簧管的即興,就可以知道爵士樂界損失了多麼重要的人才!
康果爾德,被譽為二十世紀的莫札特,17歲就寫了兩部歌劇,其實他的風格屬於後浪漫時期,在二十世紀中已經式微。但是他的後浪漫風格,卻在電影音樂中種下寶貴的種子,傳承了數十年,日漸茁壯。
五感對於一個人來說,究竟是探索的延伸,還是感知的枷鎖? 這張專輯,羅蘭.柯克放下薩克斯風,拿起長笛吹奏,退去了招搖的炫技,反而多了空靈的質感。我認為,今天的這張專輯《I Talk With The Spirits》,最大的成就在於「音色」的挑戰與突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曾經是史達林眼裡炙手可熱的音樂天才兒童,然而終究被史達林丟棄。天才,哪能讓政治的髒手來審查干預他炙熱的創作?這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就蕭士塔高維奇。 來分享一首我非常喜歡的曲子,蕭士塔高維奇的作品,第二號華爾滋。我女兒也很喜歡這首曲子,她曾經想要學習這首曲子來作為自己的代表曲目,然而可惜她那時的大
Thumbnail
屋外的動亂引得人心惶惶。孩子們討論起斯芬克斯的謎題。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很久沒聽蕭邦了,說來有點奇怪,畢竟已經彈了聽了半輩子,卻恐怕有半年以上沒有聽蕭邦,說來也不奇怪,畢竟古典音樂曲目那麼多,怎麼也聽不完。近來常聽小提琴和室內樂,鋼琴反而比較少聽。 今天被YT推薦了Kissin(1971 年 10 月 10 日出生,52歲) 十幾年前彈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Thumbnail
俄羅斯鋼琴家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前天(18)日舉辦獨奏會,21日將由韓國鋼琴家金善昱指揮,演出蕭邦協奏曲。
Thumbnail
曾經是史達林眼裡炙手可熱的音樂天才兒童,然而終究被史達林丟棄。天才,哪能讓政治的髒手來審查干預他炙熱的創作?這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就蕭士塔高維奇。 來分享一首我非常喜歡的曲子,蕭士塔高維奇的作品,第二號華爾滋。我女兒也很喜歡這首曲子,她曾經想要學習這首曲子來作為自己的代表曲目,然而可惜她那時的大
Thumbnail
屋外的動亂引得人心惶惶。孩子們討論起斯芬克斯的謎題。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很久沒聽蕭邦了,說來有點奇怪,畢竟已經彈了聽了半輩子,卻恐怕有半年以上沒有聽蕭邦,說來也不奇怪,畢竟古典音樂曲目那麼多,怎麼也聽不完。近來常聽小提琴和室內樂,鋼琴反而比較少聽。 今天被YT推薦了Kissin(1971 年 10 月 10 日出生,52歲) 十幾年前彈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Thumbnail
俄羅斯鋼琴家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前天(18)日舉辦獨奏會,21日將由韓國鋼琴家金善昱指揮,演出蕭邦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