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喝咖啡聊音樂】 飽受政治迫害的作曲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越不能講,越要講,而且要用你聽不懂的方式來講。這就是前蘇聯時期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奇的心境寫照。


不是哈利波特,是蕭斯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不是哈利波特,是蕭斯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在史達林(Joseph Stalin)政權的壓迫下,蕭斯塔高維奇的作品常常被批鬥、禁演,因此需要對政治做出妥協,才能確保他作為音樂家的生存空間。然而,他並未放棄創作,也並未因此寫些迎合當局政權的音樂,而是將他心中的嘲諷與不平,透過層層隱喻,埋得越來越深,直到當局聽不出來他作品的批判性,還鼓掌叫好!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今天的曲目是蕭斯塔高維奇的第二號鋼琴三重奏(Op.67),以及大提琴奏鳴曲(Op.40)。雖然我手上還有其他版本,但只有這張專輯同時收錄這兩套曲目,況且我認為馬友友早期的錄音仍然不斷探索古典經典曲目,並且藉由深入淺出的詮釋,讓世人更容易理解晦澀的古典作品。

首先是第一套曲目:第二號鋼琴三重奏(Op.67),寫於1944年。最有特色的就是第一樂章以及第四樂章:

第一樂章:

一開始有如幽靈般的高音,竟然是大提琴使用人工泛音演奏,音域更比小提琴高;而曲式是卡農,也就是輪唱:先是大提琴,再來是小提琴,最後是鋼琴。這一做法推翻了以往第一樂章幾乎都用奏鳴曲式的慣例。有誰會在第一樂章就寫卡農?!

雖然一開始有一種幽冥的氣氛,但是隨著幾段輪唱後,局勢越來越明朗化,而將詭異與不安的情緒劃開,進入一個假裝開朗的高潮。最後仍然是以無奈的重複樂句收尾。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最著名的就是那段像是骷髏跳舞的節奏,還有猶太曲風旋律。這段旋律也出現在他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作品當中。有人認為,這個樂章跟1944年當年納粹集中營的場景有關,這個樂章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墳墓上看見幽靈一樣。

然而,也就是這段猶太風格旋律,還有後來他的幾套與猶太人相關的作品被禁。史達林政權在1940年代末期開始展開反猶太人運動,一口氣打壓任何跟猶太人有關的任何作品。

而大提琴奏鳴曲(Op.40),完成時間更早,是1934年。不過從曲風來看,似乎沒有上面那套鋼琴奏鳴曲那般激烈衝突,反而有點像是浪漫時期的作品。因為在寫這套作品的時候,蕭斯塔高維奇因為外遇,而和他的妻子離婚;但是隔年又和他的妻子重修舊好,因此兩人再度結婚。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兩個主題旋律都非常甜美,配上鋼琴伴奏,有濃濃的秋意,讓人誤以為是蕭邦的作品。這樣的迷幻感,象徵了一個罪惡情感的開始;在發展部時出現了蕭斯塔高維奇慣用的不安與衝突矛盾感,意味著心理狀態的罪惡感。

第二樂章:

不斷地重複A小調音階「ABCDCB」,彷彿不斷掙扎,試圖衝過層層阻礙。這個樂章很激動,但也有俏皮之處,常常被一些大提琴家用來當作音樂會的安可曲。

第三樂章:

絕望的詠嘆調。

第四樂章:

我個人覺得有點像是蕭斯塔高維奇被女人嘲諷、咒罵,賞巴掌!機巧的鋼琴,還有女性情緒象徵的大提琴旋律,讓人想像此時蕭斯塔高維奇其實已經受到正宮與小三的雙重責難,落入了修羅場!樂曲的最後,那突然的「啪」聲響收尾,就好像是以「被賞巴掌」作收。

在政治壓迫的局勢之下,或許只有這樣描寫個人情感與家務事的作品,比較不會受到打壓吧?這套作品出奇地幸運,沒有在史達林的政權下受到攻擊。



《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在各平台追蹤嵐音社:
https://qrco.de/bbBcnF

在各音樂串流平台,欣賞我們的作品:
https://qrco.de/bbBbzP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6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2022/03/03
就讓我們模仿文人雅士,伴隨著薄霧啜飲香濃咖啡,手邊拿著一本書,配著這張典雅的探戈專輯,度過溫暖的春日早晨。
Thumbnail
2022/03/03
就讓我們模仿文人雅士,伴隨著薄霧啜飲香濃咖啡,手邊拿著一本書,配著這張典雅的探戈專輯,度過溫暖的春日早晨。
Thumbnail
2021/06/29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著名的「晨間劇女王」松下奈緒,除了演技漸漸受到肯定以外,其實音樂系鋼琴主修的背景,也為她獲得了許多演奏機會。許多日本影視配樂,或多或少都有她的鋼琴聲陪伴。
Thumbnail
2021/06/29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著名的「晨間劇女王」松下奈緒,除了演技漸漸受到肯定以外,其實音樂系鋼琴主修的背景,也為她獲得了許多演奏機會。許多日本影視配樂,或多或少都有她的鋼琴聲陪伴。
Thumbnail
2021/05/17
雖然我們都知道,大提琴家馬友友具有特殊的魅力,總是能吸引眾人的目光;然而,對於絲路之旅這麼一個龐大的計劃,在充滿未知的未來路途上,馬友友仍然孤身一人先上路,拋磚引玉。
Thumbnail
2021/05/17
雖然我們都知道,大提琴家馬友友具有特殊的魅力,總是能吸引眾人的目光;然而,對於絲路之旅這麼一個龐大的計劃,在充滿未知的未來路途上,馬友友仍然孤身一人先上路,拋磚引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屋外的動亂引得人心惶惶。孩子們討論起斯芬克斯的謎題。
Thumbnail
屋外的動亂引得人心惶惶。孩子們討論起斯芬克斯的謎題。
Thumbnail
現在的局勢更緊張, 但少了像是羅斯托波維奇這樣肩負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的大師。
Thumbnail
現在的局勢更緊張, 但少了像是羅斯托波維奇這樣肩負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的大師。
Thumbnail
突然想到要錄音這首前奏曲的靈感,是從探友「王禹日青」分享的文章波哥雷里奇,瑀哥那邊分享的是某首夜曲。 我這邊彈的也是蕭邦Chopin,但是前奏曲裡面的其中一小首。 這我娘家的大鋼琴,Yamaha,從大約六歲開始學琴,我的阿公送我們家的一台琴。就開始我音樂的不歸路阿.........所以這台鋼琴存在
Thumbnail
突然想到要錄音這首前奏曲的靈感,是從探友「王禹日青」分享的文章波哥雷里奇,瑀哥那邊分享的是某首夜曲。 我這邊彈的也是蕭邦Chopin,但是前奏曲裡面的其中一小首。 這我娘家的大鋼琴,Yamaha,從大約六歲開始學琴,我的阿公送我們家的一台琴。就開始我音樂的不歸路阿.........所以這台鋼琴存在
Thumbnail
今天選曲的是: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年)的 即興曲OP.90 Nr.3 嗯!現在2021年了,古典音樂總是要彈一些以前久遠年代的曲子,像去參訪古蹟,世界遺跡那般的朝聖。 這是一首我覺得樂譜長的像海波浪的一首,聽起來也有點像大海,和偶爾有陰雨,暴風雨。(音樂的描述總是主觀,不用太在意
Thumbnail
今天選曲的是: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年)的 即興曲OP.90 Nr.3 嗯!現在2021年了,古典音樂總是要彈一些以前久遠年代的曲子,像去參訪古蹟,世界遺跡那般的朝聖。 這是一首我覺得樂譜長的像海波浪的一首,聽起來也有點像大海,和偶爾有陰雨,暴風雨。(音樂的描述總是主觀,不用太在意
Thumbnail
如果用文學來比喻,我認為Weinberg的24首前奏曲,讓人聯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讓人想像那是在一個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堅忍地活著,無法對人生所遭遇事物釋懷,最後用恐懼、懷疑、偏激與嘲諷的眼光看著世界。
Thumbnail
如果用文學來比喻,我認為Weinberg的24首前奏曲,讓人聯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讓人想像那是在一個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堅忍地活著,無法對人生所遭遇事物釋懷,最後用恐懼、懷疑、偏激與嘲諷的眼光看著世界。
Thumbnail
因為對蕭邦的24首前奏曲(24 Preludes, Op. 28)感興趣,於是閱讀《蕭邦的鋼琴與他的前奏曲》(Chopin`s piano)一書,這一兩天就泡在蕭邦的世界裡咯。
Thumbnail
因為對蕭邦的24首前奏曲(24 Preludes, Op. 28)感興趣,於是閱讀《蕭邦的鋼琴與他的前奏曲》(Chopin`s piano)一書,這一兩天就泡在蕭邦的世界裡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