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分手篇—1

前註:
■現在沒戀愛,將以前寫的分手篇拿出來貼,等待愛情來到。 ■這是2018年寫的 ■要分手的人還講那麼多,這到底有何天良啊?唉!「天良」這東東本來就不存在嘛! ■希望從中學到東西,期望的是下一個會更好。
- - - - - - - -
我和她分手了,我們在一起7年。她還是繼續來參加我的活動,和台北的活動,將計劃中想做的事情做完,一方面也陪伴她接下來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分手的原因或許不是很「一般」(其實是很普通的,只是一般人的處理方式不一樣),重點是,我經歷了分手的種種,體會了許多,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想到將過程寫下來,當作紀念,整理一下,看能從其中學到什麼,還有好好結束,分離!
<頭幾年>
一開始,我明白和她有許多的話題談不來(她很高興跟我什麼都可以談),其他方面都ok。那時我已經知道,和一個人相處,身和心同時滿意的機率不高,我很明白這事,不會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幻想要有個各方面都很滿意的情人),加上我們沒住在一起,許多事情不用操心,我每週去一次南部,一半工作,一半約會,相處得很好。
她不時做一些未來的規劃,我沒有回應過,我說:「未來會改變,我不能用現在的我,為未來做承諾。只要我們現在好,一直好下去的話,就會一直在一起了。」
2013年,覺得南北2邊跑,事情都做不好,加上南部的工作進展不如預期,不能再這樣了,夏天,將高雄的工作室結束,全部待在台北,換成她有空時來台北,時間不一定,大概一個月(或超過)來一次,我獨居,我們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不用多付房租,也不必付旅館費,實在很愉快。
不常見面後,只能靠電話和line聯絡,這時候談不來和溝通不良的情形突顯出來。我思考開放式關係的可能,我們沒有不好,不需要分手,我不滿足的部份另外找人滿足就可以了。如果不知道有開放式關係這種可能的話,一般人做的是忍耐、偷吃,或是分手,我已經知道這種不一樣的親密關係的形式了,不需要分手。
<準備>
我在2014年參加熱線的開放式關係讀書會,想多了解一些。本來打算瞞著她,之後新認識的人先溝通開放式關係。去了幾次之後,我想到瞞著是不好的,果然下一次讀的,書上寫著,隱瞞是不好的,達不到效果,而且情感不能流通、會阻塞……,嗯!那就準備跟她坦白,要怎麼進行呢?當然是困難的,不管怎麼困難,還是要做啊!
我前後大概想了一年,在2015年年初跟她提。為了提這事,我做了許多準備,將以前沒講的話慢慢說出來。我常常有話沒說,擔心她不高興或難過,都以「算了」打混帶過,但沒講清楚,有疑問的事不會自動不見,下次碰到還是不明白;還有,陸續向家人和時常在一起的伙伴們出櫃,我愛女生,我有女朋友.…..,我發現,每出櫃一次,就有人跟我說:「我知道了。」
「你怎麼知道呢?」我頗為詑異。
「直覺。」或是「不曉得聽誰說的。」是的,有人是直覺的;還有,我的朋友中有幾個人知道,不知道是她們說的,還是我用本名寫了幾本女同志小說,從這裏推論來的。
是喔!雖然我不說、隱瞞,人家還是會知道,不像我自己認為的人家不知道,那我就不用藏得那麼辛苦了,打算如果有人問起的話,我會看對方的情形老實說(到目前為止,沒人直接問我,哈!)。
原來2個臉書粉絲頁辦的活動分得很清楚,我開始將2邊的活動合在一起辦,嗯!很好,讓異性戀和同性戀,還有跨性別面對面交談、互動,一起進行活動,促進彼此的認識和了解,或許有的異性戀一輩子都沒機會這麼直接認識同性戀喔!(人家不會說出來)這是我對於做性別的方式。
<開始爭吵(我認為是「溝通」)>
一般人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為,理所當然是一對一,獨占、排他、不可和他人「同時」「分享」同一個情人(換人是普遍的情形,但一次只有一個情人),這種因應現代社會人們,對於情感有更高品質需求的,名為「開放式關係」的另一種形式,當然不被了解,被認為離經叛道、污穢、不道德……。她也是,不解、不安、爭吵……通通有。
我也邀她去參加讀書會的分享和看電影活動,還有後來非典小組每個月一次的活動,當然沒效,她都帶著一對一的觀念批判,很討厭那些主持和分享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妳才會知道開放式關係」)。因為這事是我提的,我有需求,我認為我有責任解釋、說明清楚,就不斷解說。幾個月後,我累死了,發現她完全沒聽進去,就喊停,不再說了。
她來台北時,心情不好,不甘不願,我為了表示我願意溝通的誠意,並沒有不要她,在台南租了一間小套房,週間去看她(我和她都是週末比較忙),2人都有空時也一起到南部各處走走,玩玩,暫時停戰。
分手的過程千絲萬縷,走過之後,才會比較清楚
分手的過程千絲萬縷,走過之後,才會比較清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