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是作者,也是買書賣書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除了教科書以外,你上次買書是什麼時候?
趁著1111上課,我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
「兩個月前」
「暑假」
「高中」
也許坐在前面的學生比較用功,有人說:他有買小說、其他課外書去看。
接下來,老師邁入了幾個子題:
  1. 你買小說,你在哪裡買小說?
  2. 你有聽過獨立書店嗎?
  3. 如果書500-600元,你會買嗎?
在回答買小說、買書的同學中,幾乎都是網路、誠品、金石堂。其中一位說會逛金石堂的同學是逛實體的金石堂,我問她,你逛完金石堂後,會在網路上買書嗎?她說「不一定」。
而對於大學生而言,獨立書店或許還是陌生的,是不是他們還活在他們的網路、宿舍、校園世界呢?今天有另外一件事情也讓我起了這樣的疑問。而問他們,是否有看最紅的「鬼滅之刃」,回答的同學是說有去看,因為追蹤很久了。
而500-600元對大學生而言,仍然是一筆大開銷,300-400元的價格,似乎是能接受的。對作者我而言,確實,500-600元的書真的很貴,自己有一本書的定價達到680元,自己都覺得對讀者不好意思。可是,這裡有一個盲點是,作者/出版社賣書,為何要感到不好意思呢?彷彿好像自己也覺得不打折,就覺得不好意思了。(為何?)
1111對於書店?出版社?衝擊問題,大部分的人說,如果通路決定了出版社的價格,相對來講對於獨立書店就無法產生競爭力,竟而影響到出版社的出版內容,會讓台灣的知識被壟斷。(我真的有看到這樣的看法)。寫完這一句話以後,我又把視窗關掉,前後文的邏輯根本不通啊!怎麼會通路最後決定知識的產出呢?知識的產出,終究還是回到出版社的手上,當然,通路的銷售一定會影響到知識的傳播,更會影響傳播,但是這個權力,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出版社手上的。我有一位出版界朋友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出版界有許多認真的朋友,為知識的傳播而努力著。」除了架上看到的行銷、心理領域,其實台灣史、藝術、文學等領域,這幾年的內容多樣化了,而出版和書店之間也形成了更緊密的關係。
似乎沒有一個讀書節?那就來個1111讀書節吧!也像是四本書四連莊的樣子呢!
不管是影集、電子書、還是現在的youtube影音等等,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保留了最初的文字編輯及美術編排之間的巧思。就像,無論youtube網路影音多方便,我還是要聽CD,只有CD,才能知道樂手最初的編輯排列的意義(原諒我無法跳坑黑膠)。就像我現在還是會說,我的書充滿了我對於文字及圖、照片版面呈現的看法,這是紙本書最大的優點,也是在翻我的書的時候,可以前文跟後文翻來翻去,非常方便。做為一個生產知識、以及傳播知識的知識人,總希望能夠說點什麼。也許對我而言,藏書是像座圖書館,要查資料的時候,總是希望資料在旁邊,找得到資料,不然會非常焦躁(イライラする)。也許對許多人而言,書的意義不在於此,也許,知識本身對許多人的意義也已經改變。但是,實體書店、圖書館的開架區、開放的網路資料庫,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那都是不可獲缺的。
avatar-img
928會員
230內容數
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處處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現在去日本旅遊的人眾多,也有許多漫畫及日劇受到大家的喜愛。 本專欄作者是日語老師,也是文化研究者。從輕鬆有趣的角度,解析日本文化及日語,並且教大家一些日語中的文化內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京築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猜,這應該是網路上最無聊的觀影感想了吧........ 返校劇照(來源:網路)
for you you and me, and us.
台灣人對於在日本開車,一般認為都是只要付翻譯本就好了。但是,這個僅限於觀光簽證。 長期居留的話,必須要去日本當地的駕照中心換駕照。 但是,問題點在於,市公所在外國人居住的時候,對於生活、保險、倒垃圾等各種事項,都有紙本的宣導單,但是唯獨對於駕照,隻字未提。
夢醒時分 朱和之《夢之眼》讀後感
我猜,這應該是網路上最無聊的觀影感想了吧........ 返校劇照(來源:網路)
for you you and me, and us.
台灣人對於在日本開車,一般認為都是只要付翻譯本就好了。但是,這個僅限於觀光簽證。 長期居留的話,必須要去日本當地的駕照中心換駕照。 但是,問題點在於,市公所在外國人居住的時候,對於生活、保險、倒垃圾等各種事項,都有紙本的宣導單,但是唯獨對於駕照,隻字未提。
夢醒時分 朱和之《夢之眼》讀後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千呼萬喚始出來~文友啊!我的新書終於開始發售啦! 目前是以網路發售方式,金石堂實體店面也即將上架,即日起到8/14日止,有做特價優惠~ 至於電子書…應該會晚上2~3個月🙄實際原理我不太清楚,好像是排版吧? 這次出書是真的趕了些,我最後整理了一些,個人認為有必要先準備的事項。 私商結束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我在書局裡打工,像7-11一樣的連鎖書局裡。 兩者的差異在於,一般人走進7-11多半是為了掏錢買東西,而走進書局卻大多只是為了看白書殺時間,或者是和朋友約了在這裡碰頭,然後離開。   我無所謂這個,反正我領的是死薪水,微薄的死薪水,書賣的好不好對我這個小小的工讀生而言並沒有任何差別,賣多了我不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台灣書籍較貴的問題,一般討論下大多是由市場過小、人力成本過高,和經銷渠道成本所導致。 我們將由經濟面,並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進一步思考書店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千呼萬喚始出來~文友啊!我的新書終於開始發售啦! 目前是以網路發售方式,金石堂實體店面也即將上架,即日起到8/14日止,有做特價優惠~ 至於電子書…應該會晚上2~3個月🙄實際原理我不太清楚,好像是排版吧? 這次出書是真的趕了些,我最後整理了一些,個人認為有必要先準備的事項。 私商結束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我在書局裡打工,像7-11一樣的連鎖書局裡。 兩者的差異在於,一般人走進7-11多半是為了掏錢買東西,而走進書局卻大多只是為了看白書殺時間,或者是和朋友約了在這裡碰頭,然後離開。   我無所謂這個,反正我領的是死薪水,微薄的死薪水,書賣的好不好對我這個小小的工讀生而言並沒有任何差別,賣多了我不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台灣書籍較貴的問題,一般討論下大多是由市場過小、人力成本過高,和經銷渠道成本所導致。 我們將由經濟面,並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進一步思考書店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