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黃震南:臺灣!這是我蔡培火的日記!你收下吧!!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藏品/黃震南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什麼樣的人,會在日記裡,以「臺灣」為敘述對象?他屢次呼告:「啊!臺灣!我看汝是還有救的樣子!」「臺灣呀!我為要汝進步,不知飲了多少無人知道的苦杯!」
  他是蔡培火,與林獻堂、蔣渭水齊名,讓臺灣總督府極為頭痛的人。這樣經歷三個朝代、從在野走到宮廷、活動力永不停歇的社運者,壯年時期的日記,展現出他政治的覺醒、行動的毅力。他的親筆記錄,確實是他自發地送給臺灣的禮物,一字一句,都是時代的掙扎與見證。

  我的名是蔡培火,95歲,現在是主後1983年正月……正月元旦過不久,是正月4日。
  好,幸虧都還記得,意識還算清明。自從在浴室跌倒之後,已經臥床一陣子了,老人真的跌不得,醫生說是併發支氣管炎,跌倒怎麼會併發到這裡?結果,就躺在床上了。每一覺醒來,就覺得腦子裡裝的東西,不如前一天多。
  時日無多,我知道。終於,我也要跟上他們的腳步了。
  葉榮鐘君前幾年就先過世了,雖然我們最後鬧得很難看,反正我覺得葉榮鐘君從年輕時就對我有意見,現在決裂也只是借題發揮而已。五十年前我勸他少抽煙、喝酒,省點花錢,畢竟他在東京讀書的食宿費都是獻堂先生給的,卻老拿錢去添購衣裝,一個人就有十幾條領帶,你有那麼多脖子嗎?有一次我唸了他幾句,他就對我表示出反感。唉!枉費我對他的期待![1]
  在更之前先走的是林呈祿。他年輕時就與我不合,仗著長我幾歲,處處欺壓我,我也只是退讓。不過老來我們倒是經常見面,每個月邀兩三好友聚餐一次,同樂殘年。[2]回想起來,我的老朋友真的很少啊,是不是年輕的時候都得罪光了——
  我跟羅萬俥打過架,喔不對,那次我為大局忍住沒回手,[3]我怕我下手不知輕重。我也跟獻堂先生吵架吵到咳血,[4]唉,本來他與基督教也很熟的,恐怕是那次大吵之後,把他氣得轉向學佛了。雖然如此,當年我們一起合作幹大事的時候,也著實有不少成果……那時真年輕……年輕真好。
  那時候,我和陳炘、萬俥君請求獻堂先生擔任《臺灣新民報》的社長,獻堂執意不肯,跟我們玩全島捉迷藏,我們分頭從臺中追到臺北,從臺北追到關子嶺,最後在臺中才等到人。[5]沒辦法,再辛苦也要硬著頭皮上,臺灣的言論自由,需要一個有力者來領導。
蔡培火和陳炘、萬俥君請求獻堂先生擔任《臺灣新民報》的社長,獻堂執意不肯,跟我們玩全島捉迷藏……
(藏品/黃震南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還有一次,臺灣總督府說要放寬發行許可證給鴉片吸食者,我找過前任總督伊澤多喜男討論過這件事,他也同意鴉片必須廢除,用鴉片來賺錢是國家的恥辱;[6]我也曾直接進總督府找警務局長和衛生課長,質問當局對鴉片問題的態度;[7]在我們不斷陳情、拉攏的工作下,最後臺灣總督府終於撤回放寬鴉片的決定了!實在高興!感謝天父!
  還有我一生的志向:推動白話字運動,最早決心要做就是從1929年的元旦那天開始。[8]臺灣本來就是說臺灣話的人比較多,若能推行白話字,讓講臺灣話的大眾能夠用拼音讀寫自己的語言,就能快速掃除文盲,讓臺灣邁入文明社會。好不容易編印了課本、開了一次白話字研習班,後來老是受到當局的刁難。[9]後來我退而求其次,改用日本假名拼寫臺灣話,辦了幾期依然受到禁止。唉,別提了,直到戰後,我依然想用注音符號教臺灣話,一樣碰政府的軟釘子。
  好想為臺灣再做些事,可惜時勢總是不讓我放手做。
  人們總以為我加入國民黨了,呼風喚雨了,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事實不然,在中國式的官場裡,我這個臺灣人只是黨內的樣板。他們老是派我去做一些沒有人想做的事情,獻堂先生躲在日本不回來,國民黨怕他在那裡與臺獨勢力結合,就派我去勸他返臺。廖文毅是真的在日本搞臺獨運動,也是派我去勸他投誠。難道我長得像談判專家嗎?老是這麼惡整我,害我在臺灣人心目中,已經成為黨國的走狗。老朋友罵我「臭培火」,但是當他們出事時,我還是幫他們從白色恐怖的牢獄裡,靠著關係解救出來。
  你們真的不懂,我不是戀棧權位;而是在這種政局裡爬得越高,就越不能一走了之;一旦失勢,全家就可能被清算。國民黨連林獻堂這個老好人都不能放心了,聽說還暗中派人監視林家子孫,難道我能逃得了天羅地網?我的生活如履薄冰,不會留下把柄讓黨內知道的。哪怕是有一次我被朋友激怒,脫口說出「我支持反攻大陸,就是希望『他們』趕快離開臺灣」;哪怕是我偷偷聯絡康寧祥,支持臺灣人自己組黨,這些又緊張又痛快的美妙時刻,我都只是深深記在腦海裡,不會留下隻字片語。
  所以,我再也不寫日記了。我一生的日記,就只有這幾本。回想起來也夠精彩:退出臺灣民眾黨、推動羅馬字、寫出〈咱臺灣〉、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爭取《臺灣新民報》發行日刊、組織「美臺團」、協力創「一心會」、組織賑災全島巡迴音樂會、決心投入日華親善運動……我這一生,足以告慰了。
  我決定死後日記要公開。幸好幾年前我就請家裡人幫我把這些日記重新謄成國語文,隨時都能出版。臺灣人曾經做過的事,臺灣人要知道,這些記錄……是我能為臺灣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推動白話字運動,蔡培火最早決心要做就是從1929年的元旦那天開始。
(藏品/黃震南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1] 1930年7月17日日記。
[2] 1933年4月16日日記處,1963年眉批。
[3] 1933年11月21日日記。
[4] 1935年9月17日日記。
[5] 1929年1月12日日記。
[6] 1929年10月15日日記。
[7] 1930年1月7日日記。
[8] 1929年1月1日日記。
[9] 1929年7月25日日記。

★ 作家小傳
蔡培火(1889-1983),雲林北港人。在林獻堂資助下赴日深造,擔任臺灣人第一份社論雜誌《臺灣青年》之主編,提出「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成為社運名言。返臺後曾加入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民眾黨、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等團體,為日治時代專業社會運動家。戰後加入國民黨返臺,任立法委員、政務委員等。
延伸閱讀
★ 觀測員簡介
黃震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碩士,藏書人、說書人、拿著藏書說書之人。著有《取書包上學校:臺灣傳統啟蒙教材》、《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藏書之家:我與我爸,有時還有我媽》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臺灣文學史」五個字,儘管聽起來直截了當、霸氣十足,處理起來卻異常困難。島田在命名上的字斟句酌,未必就能完全說是帝國的傲慢;而是臺灣作為一個移民島嶼,其多民族、多文學系統的交會與交錯,本身就不好處理。他想了半天,才勉強使用了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史」。
    在臺文館諸多珍貴的藏品中,這張照片其實不甚起眼。就形式論,其構圖、畫質都稱不上好,大概就是用傻瓜相機隨手做紀錄的水準。就文史價值而言,也不是在什麼重要的文學場合或歷史現場拍的。唯一的亮點,是站在台上講話的那人是黃得時。
    這張珍貴的照片,捕捉了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與臺灣作家交流的身影。尤其可貴的是,拍下照片的時刻,發生在這間飯店裡的事,可能對臺灣文學史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也留下了遺憾。
    如果你感到低潮或寂寞,不如和臺南古典詩人王炳南一起,翻開他所創作的十秋詞,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情感其實有人與你共同分擔。
    乙未割臺,改變的不只是中日兩國與臺灣的命運,也令許南英由文轉武,從原本期待回鄉貢獻所學的安穩人生,轉成了一輩子的流浪,而這些浪跡天涯的回首之音,就藏在他的詩集《窺園留草》之中。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臺灣文學史」五個字,儘管聽起來直截了當、霸氣十足,處理起來卻異常困難。島田在命名上的字斟句酌,未必就能完全說是帝國的傲慢;而是臺灣作為一個移民島嶼,其多民族、多文學系統的交會與交錯,本身就不好處理。他想了半天,才勉強使用了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史」。
    在臺文館諸多珍貴的藏品中,這張照片其實不甚起眼。就形式論,其構圖、畫質都稱不上好,大概就是用傻瓜相機隨手做紀錄的水準。就文史價值而言,也不是在什麼重要的文學場合或歷史現場拍的。唯一的亮點,是站在台上講話的那人是黃得時。
    這張珍貴的照片,捕捉了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與臺灣作家交流的身影。尤其可貴的是,拍下照片的時刻,發生在這間飯店裡的事,可能對臺灣文學史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也留下了遺憾。
    如果你感到低潮或寂寞,不如和臺南古典詩人王炳南一起,翻開他所創作的十秋詞,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情感其實有人與你共同分擔。
    乙未割臺,改變的不只是中日兩國與臺灣的命運,也令許南英由文轉武,從原本期待回鄉貢獻所學的安穩人生,轉成了一輩子的流浪,而這些浪跡天涯的回首之音,就藏在他的詩集《窺園留草》之中。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Cha̍p Hāng Koán Kiàn》(《十項管見》)是蔡培火在1925年出版,用全白話字寫的社會評論。 有不少人知道《Cha̍p Hāng Koán Kiàn》是去年底投票成為台文館鎮館之寶。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Cha̍p Hāng Koán Kiàn》(《十項管見》)是蔡培火在1925年出版,用全白話字寫的社會評論。 有不少人知道《Cha̍p Hāng Koán Kiàn》是去年底投票成為台文館鎮館之寶。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