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影牧場:父與子】 童年那個沒說完的故事—— 《大智若魚》

認識提姆・波頓(Tim Burton),是從《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開始,他巧妙運用各種文化符碼與意象,構築黑色幽默的微型世界。乍看之下,似乎迥異於日常世界,卻又與我們的生活有一些不預期的共鳴。
《大智若魚》(Big Fish) 的劇情改編自丹尼爾・華勒斯(Daniel Wallace)於1998年撰寫的小說《大魚老爸》(Big Fish),以孩童的視角,刻畫爸爸傳奇的一生。
✽關於故事的時光宇宙
“There are some fish that can't be caught. It's not that they're bigger or faster then the other fish, they're just touched by something extra.”
(「有一些魚你很難抓的到牠,並非牠只是大魚,或是牠游的比其他魚快,而是因為牠擁有某些特質。」)
片中的父親愛德華將自己隱喻成一條大魚,而那個父親以故事搭建的時光宇宙,是兒子一直想要逃離的黑洞。但在死亡的透鏡之下,兒子與父親再度回視童年的那道秘徑。
秘徑盡頭的小鎮的故事,父親講述了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小鎮如同世外桃源,每個人都把鞋吊在高空,因為他們這輩子不會再離開,也不再需要用到鞋了。父親想起了自己的初衷,不願意在此地終老,還希望到外地闖蕩,但鎮上人不肯還他鞋子。
「沒有鞋要怎麼走?」
「可能會受點傷吧。」父親還是離開了。
父親的第二個版本,是在中年危機之下,發現一切失去意義。當此之際,他看到當年以為萬般美好的小鎮,已跟不上時代,變得舉目蕭條、萬事破敗。父親將這個鎮買了下來,重新建設,恢復小鎮的面貌之後,悄然離開。
✽那個童年沒說完的故事
威爾慢慢了解,原來父親不斷以層層的敘述(narrative)補足空缺的時光。那些父親渴望的價值觀、生活觀,甚至不曾察覺的潛意識(unconsciousness),都映現於光怪陸離的人物與故事細節裡。
佛洛依德認為文學作品是「與現實相反的幻覺」。父親口中的故事,是現實生活受挫之後,轉型而成的另一種「替代性的滿足」。
父親這一生酷愛游泳,在他的故事中總是有「水」。「水」帶來的神話意象、子宮孕育,在提姆・波頓的運鏡裡,與嚴肅的死亡巧妙地結合。威爾終於在泳池前了解父親的故事,又繼續說了第三個版本的小鎮故事。在故事裡,父親言說的奇幻人物,都來到河岸邊,為父親送行。而生命的終局,是大魚一躍的身影。這些故事帶來的點滴溫暖,也於此際匯集成流,在幽深的童年夜空裡,成為一道燦然的銀河。
〆〆〆〆〆〆
看完電影來聽歌
蘇打綠⁄小時候
詞曲:吳青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