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東西擊敗我。」他說。「是我走太遠了。」
自小,有種莫名的反骨。越是公認推薦的經典文學,越是不想看。總覺得這些經典文學,都帶有種老師或父母說教的口吻。奮發向上勤勉努力忠孝仁愛兄友弟恭等。不用聽我也能倒背如流。耳裡長繭,心生厭煩。
所以,說來也有點兒慚愧,活到了這把年紀,喜愛閱讀,熱衷買書,卻還是第一次拜讀世界經典文學: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一個連續八十多天沒有漁獲的老人,一次獨自出海,遇見了一隻巨大的魚。他讓大魚帶著他到了很遠很遠的外海,並把握一次機會,殺了大魚,準備滿載而歸。
魚啊!我很尊敬你,愛你,但我會在今天結束以前殺了你。
老人帶著大魚的屍身,盤算著這條大魚可以在市場上賣出什麼樣的好價錢。
但,計劃,總不及變化的速度。大魚帶給老人滿心的希望與成就感,也帶來了噬血的鯊魚們。一次又一次的鯊魚攻擊,大魚體無完膚。終於,等老人回到岸上,大魚已然僅剩骨骸。
譯者傅凱羚,為這本書寫的後序,著實精彩且令人心折。她說,許多對《老人與海》這本書的解讀,是為告訴大家,人類面對困境,應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譯者說,「不屈不撓」這四字,彷彿像是塑膠製品似的,沒有海風的鹹味,沒有魚類的腥味。
沒有生命。
於是我們願意相信,當海明威創作這本書時,他純粹寫一個老人與大海搏鬥的故事。沒有寓意,沒有象徵,沒有想要說教的內容。海明威堅信,當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時,他們自然寓意深遠。
於是我們願意相信,老人真的充滿勇氣,但也確實徒勞無功。我們讀了會心有戚戚,並非「不屈不撓」感動了我們,而是更多時候,我們的境遇跟這位老人一樣。
我們充滿鬥志與勇氣,卻依舊徒勞無功。留下的,只是傷痕累累的一雙手。那是戰鬥過的證明。
至於那顆曾經在戰鬥中奮力搏動的心,是滿的,或是死的,就看個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