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 Ep. 3 )】
〈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讀詞之基本常識介紹
詞體之始,不在宋代,文體能夠成熟,終至一個時代之代表,往往經過長久歷史演變而成。
唐代已經有人寫詞,看回現代各種古典詞選,第一首往往是李白的詞作(有學者疑其身分真偽)。
根據目前學界,詞之發展可概括如下:
「勾萌於隋,發育於唐,敷舒於五代,茂盛於北宋,煊燦於南宋,剪伐於金,散漫於元,搖落於明,灌溉於清初,收穫於乾嘉之際。」
「少年遊」並非題目,而是詞牌名。古人填詞,要配合音樂,按照詞牌字數平仄創作。
在東坡之前,詞很少加上題目:「潤州作,代人寄遠」。正因東坡加上題目,令到詞作得以脫離詞牌名限制,可賦予更多的內涵。亦可以說,東坡使詞體更加獨立 。
題目的「代人寄遠」,涉及古典文學一大傳統:「代擬」。
文學作品不一定為自述之作,這種幻象般的「身分轉換」,是設身處地的想像,以代其他人表達情志,並不罕見。
雖然古人覺得這是遊戲之作,評價不高。但亦有許多佳作,例如東坡此詞。
女人望夫,千百年之思念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首先要講詞大多分上、下半片,作為一個轉折位。每首詞牌不同,上、下半片位置自有差異。上引文就是〈少年遊〉的上半片了。
既然代人而寫,我們就會想:代誰呢?是他的老婆,還是其他人?無法證明,唯一可以肯認,這是描繪女子思念男性的古典情景。
上半片精彩地交代時間流逝之迅速。女子依門而望,望自己的情人歸來。
此一情景,豈非中國古代千百年來不斷出現之「望夫」嗎?
空間轉換,呈現了時間的變化。飛雪飄飄,直到今年春盡,楊花飛盡凋零。
一個固定鏡頭,景物卻不斷變化循環。飛雪似楊花,楊花似飛雪,等候之人依然不歸。
「猶」字盡見女子在這個環境的心焦:我好想你,好想你 — —
最孤寂的雙眸,最淒冷的明月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下半片描述女子依門等待之外的情況。
「邀明月」為側筆,因何要拿起酒杯對著月亮呢?正是旁照出無人共飲之孤獨,愛人遠去的悲苦。
空寂中舉起酒杯,聊以自慰,寒風漸漸從窗紗直透室內,身心俱冷!
李白詩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商隱詩曰:「縱使有花兼有月,不堪無酒又無人。」正和此情此景相似 。
姮娥,即嫦娥。
「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姮娥本為蟾蜍,實乃愛情悲劇的象徵。不死不老,於廣寒宮無盡孤寂,永無完結。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其實雙燕又何必旁人憐惜?就算不能長生不老,至少雙宿雙棲。
姮娥對照雙燕,更顯女子孤苦無依。由明月到姮娥,姮娥又回到分明照。畫梁斜即為長廊上的橫渠,同時亦是燕子之巢。
我們不妨如是觀:像姮娥這種孤寂之心,正是詞中女子的心境。
在屋內眼看月亮,聯想到姮娥。又由月光照射,望見燕子的自由,雙燕恩愛,雙眸隨著明月斜照,照出了燕子的歡喜,反映了女子的孤寂。
東坡早期詞作,大多都為婉約之風。當時詞風主流是寫愛情,寫女人,出現許多「代擬」之作。
眾所周知,東坡日後之詞作並不局限於此,風格多樣,更開拓「豪放」變格,就等我們一步一步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