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飲飲食食蘇東坡,從不孤獨的美食文學家

2020/11/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孤獨的美食家》劇照
正式步入蘇東坡的文學作品之前,我想先以這篇引子,講解東坡為何會受不同世代的人喜愛,從不衰退。
「凡有井水處,必歌柳詞」,柳永是北宋極知名的文人,但隨著時代變遷,我們或許沒聽過柳永,卻必定聽過蘇軾大名。當中最重要的原因,該是東坡的樂觀、風趣、平易近人,富有「庶民性格」。
東坡的性格,反映在他的寫作態度,反映於他將美食的熱情放入文學創作,無事不可入詩詞。最出名自是以他命名的「東坡肉」,來源其中一說,也反映了他受人喜愛的原因:
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太湖氾濫成災,在他指導之下建防堤,疏導河水,這個防堤即現今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了。這樣一位父母官,百姓自然愛戴,過年送了許多豬肉給他。
東坡愛民如子,這麼多豬肉根本食不完。於是以家鄉四川的煮法烹調,分給大家享用。「蘇東坡送的肉」,「東坡肉」太美味啦!
這種故事無法考證,有許多不同版本,但從東坡的詩文,確見他對豬肉情有獨鍾。

烹調豬肉,品評大師

〈豬肉頌〉
黃州好豬肉,賤價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它,火侯足時它自美。
每日早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罨:掩蓋。
古時,豬肉為廉價之物,絕不高尚,而東坡偏偏鍾情「賤價如糞土」的肉食。正所謂"You are what you eat",草根生活,因此他才能自稱:上可做天子的忠臣,下可和百姓交朋友。「飽得自家君莫管」的庶民思維,正是他平易近人之呈現。
這不止於戲謔時,東坡甚至在回答長輩的書信,〈答畢仲舉二首〉都曾經寫下愛豬肉的句子。「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僕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此中即以龍肉、豬肉作比喻,意指他人說哲理之「離地」,不如我的「貼地」。
〈戲答佛印〉
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
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東坡不止喜歡食豬肉,也愛吃「人地隻豬」。
東坡一生喜跟和尚、道士交友。詩中「佛印」正是東坡的僧友,常會去找他閒聊。
與方外之人交友本就不尋常,最離譜的是,佛印竟然為了歡迎東坡,竟然弄了整隻燒豬,釀好了酒,等東坡可以好好享受。 東坡這種萬人迷,連和尚都願為他大開方便之門!

平淡難得,自有真味

〈東坡羹頌〉
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涂釜緣及瓷碗,下菜湯中。入生米為糝,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飯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鬚生菜氣出盡乃覆之。羹每沸湧。遇油輒下,又為碗所壓,故終不得上。不爾,羹上薄飯,則氣不得達而飯不熟矣。飯熟羹亦爛可食。若無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與粳米半為糝。余如煮菜法。應純道人將適廬山,求其法以遺山中好事者。以頌問之:
甘甘嘗從極處回,咸酸未必是鹽梅。
問師此個天真味,根上來麼塵上來?
東坡生性豁達,一生中不時都得面對窮苦困境,正在「無啖好食」之時,他自創了「東坡羹」。
說好聽叫「東坡羹」,其實即是青菜糙米湯,慘過「雞翼魚蛋湯」,但東坡卻說「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非常樂觀。他還說適合修道之人享用,原汁原味,絕無人造添加色素。
〈二紅飯〉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餘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云是嚼蝨子。日中饑,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樣二紅飯也。
尤其東坡在黃州時,他在自名「東坡」的山坡耕種,收穫大麥二十餘石。這種粗糧,當然賣得不到什麼好價錢,弄成米飯,如同在「嚼蝨子」,非常噁心。後來東坡慢慢研究,把小紅豆和大麥米拌勻作飯,竟然有些滋味。
東坡老婆笑他說:「你的新菜色就叫作二紅飯吧!」紅豆、大麥皆偏紅。以現代飲食來看,或許算是其中一種健康食療?苦中作樂,又可自得其樂,實是東坡之性格使然。

古代版之舌尖上的中國

〈惠州一絶〉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到底東坡可以有多貪食呢?
在人生晚年,他去了廣東嶺南一帶,東坡誇張地說要日日都食三百顆荔枝!
古人食時令水果絕不簡單,而東坡一生幾近走遍了整個中國,雖則不幸,但有一得著,就是得以食遍中國。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不止日本人,宋代江南人都極愛吃河豚,因此有「拼死吃河豚」之說。
民以食為天,東坡真正體現了用生命「飲飲食食」,舌尖上的中國。

風趣幽默,盡在飲食

最後來看東坡寫給弟弟子由的一封家信: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燋食之。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
東坡信中提及,近日發現羊脊骨的美味,「熟煮熱漉出,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燋食之」,單看他的料理手法,已經足以令人食指大動了!
他還很風趣地說:「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如果大家都像我這樣,把骨頭都買回家吃,那麼街邊的野狗就沒有骨頭可以食了……
東坡之樂觀、風趣、平易近人,一一可見於飲食之中。就像東坡卻沒什麼酒量,卻很喜歡飲酒,常常都醉得不知時日,寫下無數文字。他曾在〈書東皋子傳後〉中自白,說得可愛動人:
「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 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閒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
閱讀文學,正如同桌共食,永遠不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都希望坐在對面的人,是一個真正用生命享受佳餚,願意發現人生各種奇妙的美食家。

容我們靜下心,忘掉了世俗的塵囂, 和東坡好好對酒談天,食他用血肉寫出來的文字。
戈登探長
戈登探長
德尼思化創辦人:隨筆評論,港講文藝|文章散見《立場新聞》、《關鍵評論網》|圖文IG:https://www.instagram.com/delis.ver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