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文化快遞 12|城市中,遇見聲音的建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過很多展覽,不乏有結合科技與藝術的互動展,或是結合影音的多媒體展覽,都讓看展的感官經驗更加豐富,甚至滿足五感的體驗。不過如果把五感裡的味覺、嗅覺與觸覺抽掉,剩下視覺與聽覺,有可能建構怎麼樣的展覽?
21_21 design sight在2018年展出的〈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這是12月在台北展出的〈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來自於東京21_21 design sight在2018年展出的原創展覽,將首度進行海外展演。〈AUDIO ARCHITECTURE〉的有趣之處,我想是改變多數展覽中,「視覺」與「聽覺」的角色,且缺一不可。試想如果一個展覽或一部影片少了環境中的背景音樂,或許還能勉強看下去,倘若一個空間裡沒有音樂便不成立的話,我們會認為這或許會定義為音樂展演,但如果兩者在展覽裡是同等重要,那應該會是怎麼樣的展覽?
展覽的策展人由日本知名的網站、介面與影像設計的設計師中村勇吾擔任,以策展人的背景來說是相當獨特的,中村勇吾從網站設計出道,設計出需要尖端技術又充滿創意的網站,甚至屢屢獲得廣告大獎。這個展覽在於他某次看到雜誌上提到澀谷系音樂人Cornelius(小山田圭吾)的音樂被形容為「描繪出聲音的建築」,引發他策劃起這個展覽的想法。因此展覽便邀請到小山田圭吾為展覽譜寫新曲『AUDIO ARCHITECTURE』,由中村勇吾進行填詞,並將LIVE表演的過程錄製成影片在現場三面牆上播放,作為第一個展間的內容。
或許以為是看了一首音樂演唱的影片,但其實這只是開始。這首歌曲將由各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從聽覺發想到視覺的影像作品,不過與MV不同的是,必須考量以音色、音域、節奏等要素來構築出所謂的「聲音的建築」;於是邀請了影像、動畫、舞蹈、視覺、廣告、裝置、程式與媒體設計等九組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來對聲音進行創作,建構出他們心中可視的聲音建築。
而在現場架構真正硬體空間的展場,也是赫赫有名、曾打造多間U牌服飾、N牌球鞋與L牌汽車旗艦概念店的片山正通,在現場打造出一條長達宛如CAT WALK的聲音展演空間與階梯看台,高明地設計手法讓觀者不只是看與聽,還可以將自身融入投射的影像之中,成為展覽風景的一部分。
這個結合空間、聲音與影像的展覽,概念雖然聽來簡單,但卻是充滿許多想像空間,且讓觀者能在展場中「看」與「被看」,完全符合「沈浸式體驗」並創造出自己的展覽姿態,也因此讓我想準備重溫一下東京展覽現身台北的情景,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偽出國的文化體驗吧!
我的展場風景
延伸閱讀 聲音建築中,發現與聲音的距離。( 上集 )
21_21 DESIGN SIGHT 企劃展 "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 in 台北 ▩ 展覽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東 2 AB 館
▩ 展覽期間:2020 / 12 / 25 (六) - 2021 / 04 / 06 (二)(除夕休館)
▩ 開放時間:10:00 - 18:00(最後入場時間 17:30)
▩ 主辦單位:INCEPTION 啟藝
▩ 企劃單位:21_21 DESIGN SIGH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SOS粗獷主義建築展─拯救混凝土之獸〉是目前正在忠泰美術館進行的展覽。在這個展中的重要單字「Brutalism」,即「粗獷主義」,係指二戰之後約莫1950至1970年之間,以混凝土建築之姿未經修飾且結構裸露的風格在全球地平線竄升。這些粗糙外表下的建築......
大稻埕的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裡舉辦了年度展覽〈Tea Wave 茶香流動〉,我約了展覽策展人之一的顧瑋陪同看展。原來,是個關於從「味道」的角度發現台灣茶的展覽,展場裡分為八個區塊,一步步地建構起我們對於台灣茶的味道知覺......
被我稱為南哥的書店主人蔡南昇,最早被我理解的身份是視覺設計師,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同業,〈薄霧書店〉其實是原本南哥工作室空間的延伸,因為面積不小,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雜誌收藏分門別類,加上持續收集的新雜誌,成為一個收費制的閱讀空間......
「當我一覺醒來,會不會闖進百年前市聲鼎沸的大加蚋堡,在熙來攘往中的人群中感受著大稻埕的前世今生。」 隨著全球疫情升溫而無法出國,去哪遊蕩似乎都有些不妥之際,想想若能在日常裡創造些「非日常」的體驗,例如:下班後不回家,而是一個人到能啟發靈感的設計旅館過夜,是否能創造都會生活裡的再發現?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SOS粗獷主義建築展─拯救混凝土之獸〉是目前正在忠泰美術館進行的展覽。在這個展中的重要單字「Brutalism」,即「粗獷主義」,係指二戰之後約莫1950至1970年之間,以混凝土建築之姿未經修飾且結構裸露的風格在全球地平線竄升。這些粗糙外表下的建築......
大稻埕的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裡舉辦了年度展覽〈Tea Wave 茶香流動〉,我約了展覽策展人之一的顧瑋陪同看展。原來,是個關於從「味道」的角度發現台灣茶的展覽,展場裡分為八個區塊,一步步地建構起我們對於台灣茶的味道知覺......
被我稱為南哥的書店主人蔡南昇,最早被我理解的身份是視覺設計師,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同業,〈薄霧書店〉其實是原本南哥工作室空間的延伸,因為面積不小,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雜誌收藏分門別類,加上持續收集的新雜誌,成為一個收費制的閱讀空間......
「當我一覺醒來,會不會闖進百年前市聲鼎沸的大加蚋堡,在熙來攘往中的人群中感受著大稻埕的前世今生。」 隨著全球疫情升溫而無法出國,去哪遊蕩似乎都有些不妥之際,想想若能在日常裡創造些「非日常」的體驗,例如:下班後不回家,而是一個人到能啟發靈感的設計旅館過夜,是否能創造都會生活裡的再發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聽聲漫遊 再次邀請到 ZONE SOUND 融聲創意 創辦人 紀柏豪 (Po-hao Chi) 分享科技與聲音的美妙結合的展覽。《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係由融聲創意的紀柏豪老師策展,並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擔任顧問。展期3個月。 在寫訪問大綱的時候,找了
Thumbnail
【 開場:關於「Window Shopping」式的展覽空間 】 這次的展覽是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台灣設計館,「日本nendo設計展in TAIPEI」,蒐羅來自歐、美、亞洲高達200件的展品。展覽空間的特色是「將展品放在不同房間內,走廊上的人們透過一扇扇窗戶往不同房間看」。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聽聲漫遊 再次邀請到 ZONE SOUND 融聲創意 創辦人 紀柏豪 (Po-hao Chi) 分享科技與聲音的美妙結合的展覽。《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係由融聲創意的紀柏豪老師策展,並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擔任顧問。展期3個月。 在寫訪問大綱的時候,找了
Thumbnail
【 開場:關於「Window Shopping」式的展覽空間 】 這次的展覽是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台灣設計館,「日本nendo設計展in TAIPEI」,蒐羅來自歐、美、亞洲高達200件的展品。展覽空間的特色是「將展品放在不同房間內,走廊上的人們透過一扇扇窗戶往不同房間看」。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