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讀書摘要: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

  此書算是作者的第二部曲,《空間就是性別》從性別的角度出發,這次則由空間來發想,突破我們的既有認知,以下一樣節錄一些個人覺得有些啟發的觀點。
書的封面
書的封面
  1. 中正紀念堂藉由龐大的空間尺度來傳達政治的權威。講台高高在上,顯現出教師與學生間上對下的關係。
  2. 學校教師點名窗的設計,方便行政人員監視教室內的教學活動。(不過主要是指中小學,大學的窗戶較高,基本上無法有監視效果)
  3. 利用教師座位安排,分隔好壞學生的學習機會。
  4. 空曠沒有設施的平面設計,缺乏可坐的空間,加上保全的定時巡邏,使得公共空間變成無人之地。
  5. 麥卡托投影地圖是為航海用途所繪製,所以(1)赤道並不在地圖的正中央,而是接近下方三分之一的地方。以台灣來說,桃園機場其實比松山機場更北端,緯度也比板橋來得高。(2)阿拉斯加事實上只有巴西面積的五分之一,結果在地圖中卻變得一樣大。非洲面積在地圖上面積也顯小,其面積大於美國+中國+歐洲+印度+阿根廷。(3)歐洲放在地圖的正中央,充分顯示出白人觀點的世界觀,讓我想起某任教育部長杜正勝曾提出橫放台灣在世界地圖,無奈當時幼小無知的我,受大眾洗腦,因而將之視為異端邪說,至今想想卻覺得十分有啟發性。
  6. 台灣的校園空間過於標準化。(1)司令台、操場的設置,是日治校園規劃的遺留。(2)政治意識型態的介入,如大量的銅像與標語,校名或大樓命名,不外乎中山、中正、忠孝、仁愛等。
  7. PU跑道缺點,(1)使用年限短(2)破裂損害後很難修補(3)夏天高溫下可能產生微量毒氣(4)減少學童接觸自然泥土的機會(5)無法讓地面的水滲流排除。
  8. 操場設計的缺點,(1)約占全校面積10~15%(2)使用率不高(3)如果是為了增進學生體能,應該有許多其他運動空間設計的可能性。
  9. 汽車在馬路上通行無阻,行人卻要上天橋,下地下道。
  10. 為了打擊犯罪而犧牲隱私權,如廣設監視器。用剝奪人權的方式來保障人權本身不就是很弔詭的事?死刑應該也是相同的概念。
  11.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其實是為男性、壯年、中上階層、四肢健全的人設計的。
  12. 都市人的生活與消費習慣,決定了農漁村地方的人們一天該做什麼、如何做與何時做?
  13. 「家」應該有三個概念,(1)物理上的住屋house(2)家庭family(3)心理的家home
  14. 災難後的地方,住戶會有以下的感覺:以前出去玩,是為了出去「玩」,現在出去玩,是為了「出去」
  這本書的啟發與衝擊,對我而言不及《空間就是性別》,除了兩本書有一部份的重複外,大概是因為空間的概念對我而言較不陌生。不過,仍然值得閱讀,特別是書中有一些活動的設計,是前一本書所沒有的。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