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戰略學進階──戰略與地理:導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許多人學戰略是跳著學,沒有學習入門基礎,就直接進入歷史與案例,在多數軍武迷中常見到這種情況。這也沒什麼不好,後面有補足這些部分即可,但偏偏很少人願意碰到非常枯燥的理論。

戰略理論到了今天,已經涉及到非常多的學科,除了傳統的地理、歷史、材料工學、物理化學等等,加入了政治、經濟等更廣泛的項目,而進入21世紀後,在科學上越來越重視奈米科技與工程技術,人文上則是人類學與民族學。

這已經是名符其實的雜學,而且主要國家進行戰略評估時,早就加入民俗風情等文化研究,卻有人認為戰略應該要限縮到純軍事理論上,根本走回老路。

正確的學習,應該是對人類行為的管理有初步認識,政治結構與談判折衝有概念,才能進入到武器與戰術規劃的項目。歷史上沒有純粹客觀的討論戰術選擇,再討論戰略規劃,大多時候都是先射箭再畫靶:「我們想要打下那座城市,再怎麼難打也得去想辦法。」

單純的戰略與戰術討論很好玩,極端的理性與客觀,但這卻是不現實的,完全脫離真實世界的運作。無法預期的要素,不理性的領導者,狂熱的群眾恐怕才是常態。當我們在入門篇中,了解到各種做計劃與執行計畫的概念,才能進入到下一階段,也就是討論各種獨立要素。

進階篇會只談獨立要素,不談人事運作,因為那個實在太過政治,沒有參與過的人極難想像,亂碰不如先不要學,以免歪掉。

地理要素的重要性

第一篇,要進入算最常見的參考要素:「地理」。

讓我們複習一下,戰略到底指的是什麼?無非是使用各種「力量(force)」,具有強度與指向性,不管是直接的軍事暴力,還是間接的經濟外交施壓,好來達成我們目的。

a. 我們通常第一個閱讀的著作,就是普魯士軍官克勞塞維茲所著作的《戰爭論》,其中講述了戰略的目的,以及其受到政治節制的哲學觀。但《戰爭論》中談到的主要是陸戰部分,而真要有與地理相關的敘述,我們參照同年代的法國軍事家約米尼所著作的《戰爭藝術》,對於理解軍隊與地理相對關係,可能會更加適合。

但不管哪一個,我們都可以看到主宰戰場,人事的部分有關於恐懼、不確定的變數、集體不理性的行為,而我們應當怎樣控制跟主導這股力量,將之用在戰爭上。他們書中沒有明說的部分,都是地理要素,因為這實在太基本,基本到沒說都會忘記的程度,但又太過重要,不能不在此再提一次。

地理要素為何重要?

因為車輛不能開進水裡,船隻無法航行在陸地,飛機總是要降落。意即,陸軍的行動受到山川地貌的限制,最常被水所擋住;海軍只能行駛在水上,總有其各式各樣的航行極限;而空軍總是要降落,補給跟起降都要基地,機場位置跟飛行半徑決定了很多戰術選擇。

用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來說,就是坦克不能潛水、軍艦不能上陸、戰機總得起降。你無法設想整隻裝甲部隊開過台灣海峽,設定萬噸驅逐艦沿著大漢溪開到石門水庫前,每一架戰機都可以無縫接軌控制整個天空。對兩岸軍事論戰有概念的網友,應該從這短短兩段話,就可以回憶起無數次的攻防,而這些絕大部分都是沒意義的,因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地理的自然要素為何如此重要,因為人類必須受到大自然的約束。

地理不僅只是限制,還會形塑戰略手段,影響戰略家的心靈;正如前段所說,即使是科技進步的現代化軍隊,依然有其先天行動的界線。或許我們會覺得,從陸載、船艦、飛機所發射的飛彈、長程砲火,根本上都沒有差異,但這只是純粹就武力本身而言沒差,對於身處不同環境中的攻擊、防禦,兩者的角色差異,就大大不相同,常常是防守者都要面對飛彈來襲,進攻者可以選擇攻擊方式。

同樣的地理因素,攻方守方意義不同

b. 讀者一定會問,上段末兩句的意義很含糊不清,到底是甚麼意思?

這裡可以解釋一下,地理為何造成這麼大的差異,又為何對不同角色,又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戰略意義。以下舉兩個例子作為範例:

raw-image

1. 若攻擊方是大砲,從山丘後射擊可以擊中敵軍,則先發有優勢。即使左方的敵軍被砲擊後想反擊,也得「花時間」確認砲火來源,就算也有砲兵可以反擊,等到架設好再還擊,恐怕也得多承受幾次砲火,或砲兵早就轉移陣地。

若左方步兵是攻擊方,的確可以在砲兵發現與攻擊前,進入射界死角,但仍需翻越山丘,翻越後砲兵是否仍在原地,都是疑問。把山丘換成河海,砲兵換成軍艦,狀況也是一樣,被攻擊方需要做的動作都差不多。

2. 若攻擊方不僅有大砲,還有軍艦跟飛機均可發射砲彈呢?對防守方而言,過來的都叫做砲彈,該做的防禦手段都得做,差異並不大。而進攻方若有多種選擇,可挑選手段就變多,而不同兵器所處的地理環境亦不同,攻擊的角度與打擊面就會不同,自然戰略選擇就會變多。

在這兩個案例中,不變的都是地理與時間,你覺得這個不是廢話?但就是廢話才需要強調。我們總是得面對同一個地理環境,卻對進攻與防守雙方有截然不同意義的事實,就如同台灣海峽對兩岸都一樣,但作為攻防的不同方,意義也完全不同。

先攻、後攻有沒有差?運動比賽或許感覺差不多,但你設想一下籃球比賽可以捅刀的狀況,先攻的可以砍防守方一刀,接著再開打,這會是怎樣的狀況。軍事的先後攻差異不可以道里計,同樣的情況,時間先後就會有很致命的影響,斷不可以為地理因素對雙方來說都一樣。

因為有一種軍事技術謬論,就是子彈軌跡對雙方都是一樣的,你打得到對方,也代表對方可以打到你,所以地理代表的戰略意義並不大。這根本上是誤解了戰略本質是「時間與空間」組合的時間項;誰先射擊當然意義有差,而在掩體後射擊開放地區的敵人,總是比毫無遮蔽物要好,這種顯而易見的事實,卻常常在政治宣傳中被忘卻。

科技並沒有超越地理限制

這放到現代軍隊中更是如此,我們以為科技拉近了距離,所以長程飛彈與砲火,就能夠敵方造成傷害,卻忘記了古老的戰爭中,會被攻城投石機正面砸死的數量有多低,因為從你看到投石機拋出石塊到擊中你,中間會有十數秒以上的時間,看到還不會閃的叫做蠢。

飛彈飛行要時間,飛機滯空也要油料,非核動力軍艦不可能永遠航行在海上,就算可以也得補給彈藥與食物。這代表海空軍受到基地與作戰半徑的限制很大,而能夠放下龐大海空軍的基地,實際上也不多,所以地圖打開一看,哪一些地方適合做基地,可以停泊多少船艦,適合做哪種等級的港口,一目瞭然。這也說明了現代戰爭中,地理的限制比過去只有陸戰的時候還要大。

我們會以為這似乎不再是問題,一個是空中力量太過耀眼,讓我們以為飛機可以超越地形,就代表軍隊也可以,另一個原因純粹是現代戰爭的技術門檻太高,開戰雙方若知道有極大技術差距,幾乎不會考慮到動手的階段,這導致近代數十年的戰爭,要不就是先進國家單方面掃蕩後進國,就是兩個武裝差不多的後進國互打。

總之,之後讓我們依序討論各種狀況下的戰略情境:陸上戰略、海上戰略、空中及太空戰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3.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代討論戰略文化的理論,大致出自何處?基本上來自於建構主義的影響,尤其在第一次波灣戰爭的事後檢討中,學者大量挖掘出數據上看不出的東西,並將之解構再重構,得出一支軍隊的文化與其歷史、習慣的相關因素。這看起來是舊酒裝新瓶,實際上也可以這樣說,但透過各種符碼的重新建構,可以提供現代研究者比較一般性的理論。
Thumbnail
當代討論戰略文化的理論,大致出自何處?基本上來自於建構主義的影響,尤其在第一次波灣戰爭的事後檢討中,學者大量挖掘出數據上看不出的東西,並將之解構再重構,得出一支軍隊的文化與其歷史、習慣的相關因素。這看起來是舊酒裝新瓶,實際上也可以這樣說,但透過各種符碼的重新建構,可以提供現代研究者比較一般性的理論。
Thumbnail
每一個戰略決策,就跟管理學的專案管理雷同,都有一條條如甘特圖的時間序列,有些可以並行,有些則會前後相關。怎樣安排最恰當的時間,就是專案經理的經驗與智慧了。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留白。也就是凡事都要預留時間,作為不備之需。
Thumbnail
每一個戰略決策,就跟管理學的專案管理雷同,都有一條條如甘特圖的時間序列,有些可以並行,有些則會前後相關。怎樣安排最恰當的時間,就是專案經理的經驗與智慧了。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留白。也就是凡事都要預留時間,作為不備之需。
Thumbnail
為何各種攻台劇本幾乎都是用彈道飛彈洗地開始?因為這是唯一一個台灣沒有反制手段的武器。而又為何這些謠言劇本,往往設定彈道飛彈威力奇大無比,效果超乎想像?因為不這樣設定,後面的劇情演不下去。
Thumbnail
為何各種攻台劇本幾乎都是用彈道飛彈洗地開始?因為這是唯一一個台灣沒有反制手段的武器。而又為何這些謠言劇本,往往設定彈道飛彈威力奇大無比,效果超乎想像?因為不這樣設定,後面的劇情演不下去。
Thumbnail
比起單一種兵種戰略的極致發揮,我們要追求的方向,應當是三軍種協同能力。怎樣才是戰爭或國防的勝利,戰爭條件必須隨著地理狀況去調整,攻防雙方面臨的情況也不相同,怎樣討論與理解,是不變的課題。
Thumbnail
比起單一種兵種戰略的極致發揮,我們要追求的方向,應當是三軍種協同能力。怎樣才是戰爭或國防的勝利,戰爭條件必須隨著地理狀況去調整,攻防雙方面臨的情況也不相同,怎樣討論與理解,是不變的課題。
Thumbnail
地理不僅只是限制,還會形塑戰略手段,影響戰略家的心靈。用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來說,就是坦克不能潛水、軍艦不能上陸、戰機總得起降。你無法設想整隻裝甲部隊開過台灣海峽,設定萬噸驅逐艦沿著大漢溪開到石門水庫前,每一架戰機都可以無縫接軌控制整個天空。
Thumbnail
地理不僅只是限制,還會形塑戰略手段,影響戰略家的心靈。用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來說,就是坦克不能潛水、軍艦不能上陸、戰機總得起降。你無法設想整隻裝甲部隊開過台灣海峽,設定萬噸驅逐艦沿著大漢溪開到石門水庫前,每一架戰機都可以無縫接軌控制整個天空。
Thumbnail
寫謠言的時候,發現到一些問題需要額外提,尤其是戰略構想這部分,因為人類不是先有武器再決定要不要打仗的,就跟強盜不是先拿到刀械才決定要幹一票相同。不了解戰略構想,就會對純武器的判斷嚴重失真,但換個方式說,若對武器跟戰術熟悉,同樣會被誤導,以為戰略構想就是這樣。
Thumbnail
寫謠言的時候,發現到一些問題需要額外提,尤其是戰略構想這部分,因為人類不是先有武器再決定要不要打仗的,就跟強盜不是先拿到刀械才決定要幹一票相同。不了解戰略構想,就會對純武器的判斷嚴重失真,但換個方式說,若對武器跟戰術熟悉,同樣會被誤導,以為戰略構想就是這樣。
Thumbnail
滾動式修正的真正意義是,你可以把各項工作以及內容細項包裹化,一個個丟給執行單位,而你可以掌握到各種可能出現的失誤,接受做到完美跟勉強可以的程度。計畫照著推行後,開始出現預想到的誤差,面對這些結果照著目標修正,並推出可執行的專案繼續推行。
Thumbnail
滾動式修正的真正意義是,你可以把各項工作以及內容細項包裹化,一個個丟給執行單位,而你可以掌握到各種可能出現的失誤,接受做到完美跟勉強可以的程度。計畫照著推行後,開始出現預想到的誤差,面對這些結果照著目標修正,並推出可執行的專案繼續推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