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排的木櫃子邊摸索了半天,好不容易從生疏的部首中檢出欲尋找的字樣,手中惦量著一塊四號宋體,沒什麼感覺,等字都在掌中齊了,才發現沉甸甸的重量,相當有感。
跟著部首找字,彷彿回到國小課堂測驗,老師在黑板上隨機寫下課文中的一字,點同學上台回答,有邊猜邊、沒邊猜中間,錯了頂多被唸兩句然後吐吐舌頭就能回座位。但現在,找不到字只能重新回到字海前搜尋一遍,一個大人卻都像是初習國字的小孩子,滿臉生疏與困惑,且細細撿字的過程,簡直比求學時的任何一堂課都還要專注。
也許你會在反覆不知已是幾回的踱步尋覓後大嘆一聲:字也太多了!然而實際上,日星鑄字行在活版印刷正興盛的年代,還只是台北市規模最小的鑄字行。
想一想,對照拼音/音節文字,中文字的量會有多大!然後要準備幾款字體、幾種字級,每一個字又要準備幾個,這些真的不是用慣電腦打字的現代人所能想像的。難怪張介冠老闆會說,日星的這12萬個鉛字銅模,是最沉重的負擔。
民國58年,父親張錫齡創立了鑄字行,希望「日日生產、日日生財」而取名日星。全盛時期還需父子兩人日夜24小時輪班趕工,張老闆形容,那時只要你有體力願意做就可以賺錢。隨著電腦問世,活版印刷日漸式微,雖然初期尚未能撼動這個龐大的產業,但終究敵不過時代遞嬗而沒落,大大小小一共約5萬家的活版印刷廠,到了民國85年只剩下約500家,根本撐不起鑄字行的需求。民國90年中南行熄燈,在業界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這間台灣最大的鑄字行是日星的4至5倍規模,張老闆說,那時中南行一個月最高的營業額,大概可以買下台北市20間房子。如今世道艱困,面對還繼續苦撐的日星,客戶忍不住探詢:「你們什麼時候要關?」
「只要有一家還需要,日星就幫他做。」
張老闆憑藉的除了骨氣之外,內心其實更擔心店裡這些東西該麼辦。當時進鉛的價格每公斤約60元,鉛字的售價卻僅剩每公斤3塊錢;做銅模成本一個300元,賣掉卻是秤重量算,那些收掉的鑄字行都是掉眼淚在賣。張老闆笑說:「我要不是很懶得把這些整理掉,不然早就不做了。」(以上為2014年價格)
民國95年台北僅存的3家鑄字行,終於只剩下日星一家。此時,張老闆也動搖了,想說是不是跟著大家一起收,留下一台鑄字機、一套銅模、一些鉛字給後代就好了呢!但幾經思考,他覺得自己不能這麼自私,日星已是全台僅存的一家鑄字行,他要好好保存這塊重要的文化資產,並將技術傳承下去。但是手邊的銅模需要再做一批,因為銅模最麻煩的是用也會壞、不用也壞,一個字一個字修下去時間不知道要花費多久,而師傅的養成大概需要15到20年,眼看是來不及。
張老闆笑說,原本只是「乞丐許大願」,想說就一個人窩在地下室慢慢修,反正也不會有人知道。沒想到民國98年蘑菇一行人前來參觀,接著行人出版社又在開卷報導,然後三二四版畫工作室楊忠銘又帶著一批批學生來參觀,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好像不做也不行了。
第三度來訪,就是跟著楊忠銘老師來的,也才有機會聽到張老闆娓娓訴說這段歷史,心裡默想還好有張老闆的一股傻勁,以及半途殺出的這些「多事者」,才得以讓鑄字機的運轉聲持續在空間裡迴盪。
也許我們感受不到鉛的溫度,但字的重量在手中,絕對扎實。
【日星鑄字行】
地: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巷13號
電:(02)2556–4626
時:10:00-17:00 / 一二四日休
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