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被說沒有出版價值(?!)
是真的,當年在與出版社針對初版的書稿討論時,這是出版社找的其中一位試閱讀者給的評論。事實上精確的文字是「他對自己的小說很有信心嗎?他可以自費出版啊」、「浪費紙張出電子書好了」、「文筆真的很普通」。
應該瞭解為什麼上一篇文章我會用「登楞」來描述開始改寫的經過了吧😅。
我不是要拿出來討拍或展開甜蜜的復仇什麼的,而是,這個被認為「沒有出版價值」的血淋淋評論,卻可能是在後來那三年漫長的改寫過程中,讓我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初衷、穩著腳步前進的最重要的一句話。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會想要寫這本書,從一開始我就說是「被故事召喚」(註),我希望可以藉由書寫這樣的形式,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聲音都有機會被聽見,並期待能因此帶來一些「幫助」。書寫也許是自由的,但出版不是。對我而言,出版的意義與重要性在於那讓書寫不再是一個人的事。過程中除了我前一篇提到朋友對我寫作的協助,更是有出版社的幾位編輯、行銷與我來回討論過無數次,還有更多我沒看見但因為要出版這本書而忙碌的人們。然後最終,那些一開始被我寫下的文字才有機會呈現到更多人面前。
所以那句評論更像是在告訴我,我得好好思考以及學習如何把故事說得更好,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什麼,而是回到故事本身,回到作為醫師也作為一個人的我的最終關懷是什麼。為此我必須為故事服務,也為讀者服務。
具體來說,改寫的過程就是想辦法讓醫療線的故事變得更精彩、旅行線的故事變得更完整,更多的幕後設定、語調調整,甚至是「更小說」──是的,我在初版時甚至不是那麼有意圖的在創作小說。我還是沒有要讓這本書起來很厲害,也可能是我沒有能力讓它看起來很厲害,但至少我希望,它能在我不斷的改寫中愈來愈讓讀者看見那些我想分享的世界。我寧可讓它成為一本平凡但誠懇的小說,而不是讓讀者彷彿在窺看或視為奇觀的書。
於是,最終出版的成品,有人覺得精彩好看,有人覺得平鋪直敘;有人說好希望能架設一個攝影機到文字描述的現場(對了,這本書也真的要有機會被改編成影劇了!),也有人抱怨結局怎麼就只有這樣。我知道我一定還是沒有寫得夠好,但同時,那也是現在的我所滿意的了。因為我知道,確實這些故事有讓一些人有了共鳴,跟著哭、跟著笑,跟著看見自己,以及繼續往前走的可能……
謝謝即使懷抱恐懼但仍能在當中看見渴望的我們。
(註:關於我寫書的初衷,我可以給出各種版本,但不如就來看看我在第一場公開活動中說了些什麼吧。那場新書分享會是由我和作家林蔚昀對談。感謝出版社的行銷做了詳實的現場紀錄!文章連結請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