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跳脫同溫層,卻沒跳脫同溫層亂象? 淺談詮釋學的視域基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同溫層這個詞,在兩年前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尤其是在討論公共議題時常常被提及,許多意見領袖都鼓勵大家跳脫同溫層,開始與異溫層對話,聆聽不同族群、不同觀點的看法,來建立一個友善的溝通環境並消除仇恨對立。
然而有一系列的問題似乎沒有被完全解答:如何跳脫同溫層?與異溫層對話就代表跳脫同溫層嗎?為何要跳脫同溫層?該如何得知自己身處同溫層?同溫層的確切定義為何?從這些問題出發,我希望嘗試以20世紀歐陸哲學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詮釋學為基礎,來討論這些問題。

何謂詮釋學?

詮釋學就字面的意思,看起來很像是一個方法論(利用詮釋學來詮釋、解釋某些事物),確實古時候的詮釋學是用來詮釋聖經、法典的,但是從20世紀開始,由哲學家高達美(Hans Gadamer)提出的詮釋學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高達美以海德格的現象學為基礎,提出了不一樣的詮釋學,不再注重如何客觀解讀,而是回到個人;每個人在解讀世界時都帶有「視域」,所以就算是在看待同樣一件事物,擁有不同視域的人詮釋出來的內容也會有所差異。
而這個視域是來自我們的文化背景、歷史脈絡,舉例來說,剛出生的嬰兒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到了幼兒階段可能又會受到社會、同儕的影響,這些影響就會是每個人的視域基礎。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的話,可以說:「人隸屬於所在社群的文化及歷史」。
進一步來說,當一個人在沒有接觸到其他傳統文化、歷史時,會覺得自己是對的,但如果他願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對話,就可能會看到自己的侷限性,從而調整原本的視域。因此高達美也說,在過往的科學研究中,大多數人會認為客觀真理來自於大量的經驗歸納,然而歷史上眾多的科學革命、甚至是個人對於人生經驗的革命,其實不是來自於經驗歸納,而是來自於關鍵的否定性經驗。
上訴的理論並不是詮釋學的全部,只是筆者認為比較符合這個主題的重點而已,而為什麼要講這些概念,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從詮釋學檢視同溫層

上面所講的理論我認為是較為完整的解釋了同溫層概念,以視域的角度出發,更加全面地分析了觀點差異的原因,也解釋了視域的形成來源,甚至有提出了如何破除侷限性的實際方法,反觀「同溫層」這個概念,似乎有很多的問題都沒有清楚解釋到,那該不會「同溫層」只是個假名詞吧?會不會問題真正的焦點其實根本不在這上面?

同溫層的二元框架

同溫層與異溫層乍聽之下還蠻合理的,但其實有些問題存在。剛開始同溫層想表達的意思是,擁有同樣觀點、想法的人為一個層級或位置,而異溫層就是不同觀點的層級及位置,這是一種塊狀分類的方式:把相似觀點的人作為一個整體來討論,但這會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去分類,要有什麼樣的相似性會被叫稱作同溫層?二是怎麼知道我身處哪裡,難道到了異溫層就沒有同溫層問題嗎?
假設來試著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如何分類?可能擁有同樣觀點結論的人是一個同溫層,但這樣其實是忽視掉脈絡的,以總統大選為例,不會說投同一個政黨的人就是同溫層吧,因為大家投票的原因都不同。那換一個答案,擁有同樣脈絡的人是一個同溫層,但這也延伸出了另一個問題:「同樣」是指一模一樣嗎?還是只要相似就好,那相似又要多相似?
這樣的對答似乎沒完沒了,始終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完美的定義,我認為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同溫層這概念陷入了二元邏輯的陷阱,嘗試把「同樣」想法的人分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且在沒有明確定義狀況下,「同溫層」會被濫用,淪為一個貶抑詞,甚至是用來貼標籤的工具。最初同溫層是在協助判斷思想極化的概念,但如果沒有正當使用,可能反然會變成協助思想兩極化,甚至是網路霸凌的推手。
所以重新以詮釋學的概念來探討此事,比起一直著重在同溫層的定義,不如跳脫這個框架,用「視域」來看待一個人的想法,在探討議題時應該更注重不同觀點背後的歷史脈絡,嘗試站在不同的視域去看待同一件事情,而不是一昧地指責他人無法跳脫舒適圈,我認為這才是更好的思考方式。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同溫層是不是假名詞?我認為是不全然啦,同溫層這樣的狀況確實存在,因此此詞可以是一種開放定義的概念:在使用這個詞上面要更加精準,或許在使用前要先說明清楚自己對這個概念的見解,才可以避免見解不同造成的誤會。

跳脫現有視域

「要跳脫同溫層」,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也可能做過一些行動,但這句話也有點模糊,「跳脫」這詞好像沒有解釋得很清楚,所以這一章會以本人的觀點來討論跳脫的相關問題。
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同溫層有許多問題,所以這邊討論的問題就從「跳脫同溫層」,改成「跳脫現有視域」。第一個會有的問題就是:「為甚麼要跳脫?」,「視域」是個人如何看待世界的一個前提,因此我認為如果視域很固化,沒有去增加一些不同文化、歷史的色彩,就會很難理解他人的思考脈絡與觀點,就如同高達美所說:「如果他願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對話,就可能會看到自己的侷限性」,總結成一句話的話就是,我認為跳脫視域(擴展視域)可以幫助一個人,擁有更加理性的開放態度,且更全面、包容的跟世界互動。
雖然跳脫很重要沒有錯,但該如何跳脫呢?

我該如何去實現?

我認為在「如何跳脫」這件是相當重要的,雖然大家都說要跳脫同溫層,但感覺很多人提出的「方法」有些問題存在,像是說:「要做你平常不會做的事、與不同觀點的人對話、多去吸收不同知識」但這些真的有辦法跳脫嗎?舉例來說,假設去參加一個跟你立場不同的候選人的造勢活動,確實是平常不會做的事情,但這件事真的會幫助到你理解不同立場嗎?又或者找了一個跟你立場不同的人對話,如果沒有釐清這場對話與自我的關係,很有可能就只是在各講各話。
問題出在:「沒有去思考做這件事情對自我的幫助是什麼」,因此「省思」是在跳脫上很重要的一點,你可以在開始行動前思考這些問題,自身所屬的視域位置在哪?做這個行為是否會改變自身視域?且如何改變?這樣的改變是否是自身想要的?而在行動後也可以去反思是否有符合一開始的預期,我認為這才是更能幫助自我改善固化視域的方法。

小結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完全講完,因為同溫層在不同的脈絡或領域裡面,其實有它各自代表的意思,所以我寫這篇文章,只是單純想要把看到的一些亂象或誤會給化解。而用詮釋學的角度切入這個主體好像也沒人做過,所以很多部分的內容是建立在我個人的經驗上的,也可能會有些問題存在,因此如果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也可以讓我知道,讓我可以持續修正這套概念~
P.S.其實上述的內容也可以用在「舒適圈」這個概念上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潘辰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藝術,想必大家對於這個詞不陌生,不管是路邊的裝置藝術、咖啡廳裡的音樂,日常生活中處處可看見藝術的蹤影,但是你還記不記得,曾經有美術館的展品是一根香蕉黏在的牆壁上,又或是班克斯把他的畫作「氣球女孩」,當眾在蘇富比拍賣會上破壞掉,知名度還因此提高許多。 相信你有時會想問:「到底什麼是藝術?怎樣才能叫做藝
藝術,想必大家對於這個詞不陌生,不管是路邊的裝置藝術、咖啡廳裡的音樂,日常生活中處處可看見藝術的蹤影,但是你還記不記得,曾經有美術館的展品是一根香蕉黏在的牆壁上,又或是班克斯把他的畫作「氣球女孩」,當眾在蘇富比拍賣會上破壞掉,知名度還因此提高許多。 相信你有時會想問:「到底什麼是藝術?怎樣才能叫做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殘酷真相或美好假象,你選哪一個? 《真人真事改編部》哇賽讀心書ep.55 心得分享: 真相、真實肯定是殘酷不堪甚至羞恥, 如同性慾一般令人隱諱。 但是,它與守護確實的站在同一個地方, 為了孩子不在網路世界受傷, 運用限制手段達成保護正是如此。 要理解的是凡事都有極限, 無論是事
Thumbnail
跳脫傳統和服的拍攝 花嫁和服的日本極致細膩+電影劇照的拍攝 日系九尾狐 這 就是 i玩藝所主打的日系九尾狐, 使用日本頂級空運來台的花嫁和服-引振袖為主 來創作的九尾狐風格 ▋為什麼要使用日本頂級空運來台的花嫁和服-引振袖? 花嫁和服在日本是屬於新娘穿的最高級和服 在華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解構 (Deconstruction),簡單說,就是打破二元對立。」 「世界上總有人宣揚各種二元對立--善與惡,真與假,高雅與通俗,主流與非主流--說一個高級,一個低級,說一個中心,一個邊緣。」 「解構,就是要打破這種觀念。」 「二元對立都是人為構建的概念,不是真實的情況。」
Thumbnail
格友們有聽過「昆蟲收納人格」嗎?這個月發現了這本書,覺得很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๑´ㅂ`๑) 作者卡桑德拉‧阿爾森在發現了自己不適用於傳統的整理方式之後,結合自身經驗,創立了『昆蟲收納人格分類系統』,從視覺呈現和收納方式的不同,用簡潔(Simplicity)和豐富(Abundance)兩個單詞來分類
Thumbnail
我們都很自然地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分享興趣和觀點。這種抱團取暖的感覺很舒服,讓人覺得自己被理解和接納。然而,這種舒適區其實也有一個隱藏的陷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同溫層」。 擁有相似觀點的人聚在一起,會讓我們的想法得到確認和強化,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當我們長時間待在這個同溫層裡,便會忽略外面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當然,麵類也是澱粉,適量攝取就好,沒必要吃大碗的,反而是選擇那種份量精緻的比較好。可以吃的時候卻吃不下,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好像在那段時間裡,自己的食慾完全消失了,連喝杯拿鐵都不想要。這或許就是遵從自己維持體重,加上斷食法的人設運作結果吧!讓這些十分吸引人的美食,通通都
Thumbnail
按照月光以往的習慣,到外地出差或是外出洽公,總是會利用空檔,選一家餐廳來嘗試看看沒吃過的食物。原則上盡量選擇該地區有特色的餐廳,而非那種連鎖店。一來是可以幫助自己轉換心情,什麼時候能再來,也沒能說個準,那就當下做出選擇吃吃看,就算是雷也可以承受的。何況現在還有好用的GOOGLE餐廳評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殘酷真相或美好假象,你選哪一個? 《真人真事改編部》哇賽讀心書ep.55 心得分享: 真相、真實肯定是殘酷不堪甚至羞恥, 如同性慾一般令人隱諱。 但是,它與守護確實的站在同一個地方, 為了孩子不在網路世界受傷, 運用限制手段達成保護正是如此。 要理解的是凡事都有極限, 無論是事
Thumbnail
跳脫傳統和服的拍攝 花嫁和服的日本極致細膩+電影劇照的拍攝 日系九尾狐 這 就是 i玩藝所主打的日系九尾狐, 使用日本頂級空運來台的花嫁和服-引振袖為主 來創作的九尾狐風格 ▋為什麼要使用日本頂級空運來台的花嫁和服-引振袖? 花嫁和服在日本是屬於新娘穿的最高級和服 在華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解構 (Deconstruction),簡單說,就是打破二元對立。」 「世界上總有人宣揚各種二元對立--善與惡,真與假,高雅與通俗,主流與非主流--說一個高級,一個低級,說一個中心,一個邊緣。」 「解構,就是要打破這種觀念。」 「二元對立都是人為構建的概念,不是真實的情況。」
Thumbnail
格友們有聽過「昆蟲收納人格」嗎?這個月發現了這本書,覺得很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๑´ㅂ`๑) 作者卡桑德拉‧阿爾森在發現了自己不適用於傳統的整理方式之後,結合自身經驗,創立了『昆蟲收納人格分類系統』,從視覺呈現和收納方式的不同,用簡潔(Simplicity)和豐富(Abundance)兩個單詞來分類
Thumbnail
我們都很自然地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分享興趣和觀點。這種抱團取暖的感覺很舒服,讓人覺得自己被理解和接納。然而,這種舒適區其實也有一個隱藏的陷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同溫層」。 擁有相似觀點的人聚在一起,會讓我們的想法得到確認和強化,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當我們長時間待在這個同溫層裡,便會忽略外面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當然,麵類也是澱粉,適量攝取就好,沒必要吃大碗的,反而是選擇那種份量精緻的比較好。可以吃的時候卻吃不下,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好像在那段時間裡,自己的食慾完全消失了,連喝杯拿鐵都不想要。這或許就是遵從自己維持體重,加上斷食法的人設運作結果吧!讓這些十分吸引人的美食,通通都
Thumbnail
按照月光以往的習慣,到外地出差或是外出洽公,總是會利用空檔,選一家餐廳來嘗試看看沒吃過的食物。原則上盡量選擇該地區有特色的餐廳,而非那種連鎖店。一來是可以幫助自己轉換心情,什麼時候能再來,也沒能說個準,那就當下做出選擇吃吃看,就算是雷也可以承受的。何況現在還有好用的GOOGLE餐廳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