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獨處-最該學習的課題。

沒有人可以一直陪伴你,只有你自己。
大學時期都是團體生活,所以習慣做什麼身邊都有朋友一起,但大學畢業後,大家各自奔飛,各自開始找工作、面試、適應新環境、認識新同事…,這些過程都是一個人要去面對,亦或是假日想約朋友但因為彼此距離稍遠而無法常見面,突然開始意識到原來現在的我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
一個人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無法和自己獨處。
其實我們都該常常練習和自己「獨處」。
現在越來越多書籍或是廣播都會提到"獨處"兩個字,而我將獨處這個詞理解為「自己可以獨自一人去做任何事,可以是放空什麼也不想,也可以是作料理或是閱讀也或是寫作,完全不會感到無聊,並享受在其中。」
我最近聽到一個podcast,內容提到有人做一個實驗,他將一群人各自關在房間內,沒多久的時間,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和自己獨處太無聊了,所以就拿電擊棒電自己。聽到這個分享時我感到很驚訝,並大大的打上了一個疑問?怎麼會?
但其實以前的我也不會和自己獨處,獨自一人的時候手上一定要有手機,滑著IG、Line或是追劇,我以為只要是一個人呆著那就是和自己獨處的一種。但其實不是,在這個充斥著科技產品的時代,我們都依賴著它為我們帶來的方便,讓網路上的評論或文字輕易左右我們的思想,甚至大多時候我們連思考都沒有思考,就全盤接收了。這樣的我們反而更應該要練習在獨處時放下所有的3C產品,即使手機不在身旁也不會感到慌張,享受著只有自己的時光,排列著自己的思想。
我們總是無法丟棄手機
學不會獨處所以我們才會總是感到孤單、孤獨。
孤單是一種外在情感,只要身邊有人陪伴,就不感到寂寞。
孤獨是一種內在感受,即使身邊有人陪伴,內心依舊寂寞。
曾經有一段時間每當我跟朋友相聚吃飯或是去唱歌完,之後回家時內心總會感到一種空虛感,就像有一句話說的很貼切,狂歡後的寂寞,那時我深刻的感受到這句話的涵義,所以那段時間我經常約朋友相聚,或是去學習各種運動,就是要盡量地把自己的時間塞滿,抗拒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刻。但後來身體和心裡都開始發出警訊,身體開始抗議沒有休息的時間,心裡開始感覺越來越無法滿足,我才慢慢開始去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我試著開始調慢自己的步伐、試著去詢問那個寂寞的自己。也許別人的陪伴可以填補我的孤單,但我的孤獨卻依舊孤獨。
現代人的心靈大多都是孤獨的,所以我們才會拼命用3C產品、運動、休閒旅遊…等各種方式排滿我們的生活,但久了其實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依舊是寂寞的。
如果可以,讓我們一起試著放慢腳步,每天留個10分鐘給自己,試著跟內心的自己對話、真心的感謝每天忙碌的自己,也許慢慢的我們就不會這麼害怕獨自面對孤單和孤獨了。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也歡迎您跟我分享你的想法,然後記得幫我拍手歐 :)
我們下篇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