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 15] Seidenstraßen (Silk roads 絲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年在英國買了 Peter Frankopan 的 ”The Silk Roads —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後,總是課餘時間稍微翻翻,取自己喜歡的地方唸,卻不曾仔細研讀整本書的內容,就連去年做論文時,由於只研究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台灣的影響,因而只著重讀這本書中 “The Road of Gold” (ch.11) 和 “The Road of Silver” (ch. 12) 這兩章。前者講述金如何流入造成16世紀歐洲蓬勃發展(包含荷蘭的黃金時代),以及如何產生趨近現代化的金融體系,而後者則可以跟另一個詞彙「海上絲路」(Maritime Silk Road)扯上關係,並且與16世紀末到17世紀各東印度公司在遠東的貿易有關。
然而,今天想分享的不是這兩章,也不是要分享過去不成熟的研究內容,而是,我赫然發現一直以來用著「絲路」這個詞彙,竟然是由一位德國地理學家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所定名的!讀到這段時,我就傻眼了,原來我竟連基礎都沒打好,就開開心心地一直用這個詞彙,甚至還用以它為基礎疊加上去的「海上絲路」這個詞寫報告...
書中提及 Silk Road 的部分
摘自書中Preface (p. xvi).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於1833年5月出生於普魯士王國(據考證是現在的波蘭境內,然後他長這樣)。
成年後成為地理學家的他,參與了一個計畫名叫 Eulenburg expedition,跟著王室補助去探索亞洲,於1860-1862年探訪了包含錫蘭、日本、台灣、蘇拉威西、爪哇等地(Sources: In 1860, he joined the Eulenburg Expedition, a Prussian expedition which visited Ceylon, Japan, Taiwan, Celebes, Java, the Philippines, Siam, Burma between 1860 and 1862.)
而當時中國正值太平天國之亂,所以 Richthofen 沒有踏上中國做研究,可是正是這趟旅程引發了他的嚮往,並在未來實現探訪並研究中國地理。
1860 - 1862 年這趟的旅行並沒有為他帶來什麼顯著成果,而且很多資料都遺失了。不過後來他在1862-1868 年轉往美國研究,還發現了加州的金礦 (goldfields),並在1868-1872年又再度探訪亞洲(中國、日本、緬甸和爪哇)
在探險回來後,他一邊研究中亞區域,一邊將地圖志的規則標準化(standardized the practices of chorography and chorology),同時一邊在大學中教書,並在 1877-1885年寫了一本 “China: 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 (English: “China: The Results of My Travels and the Studies Based Thereon“, 中文:中國:《我的旅行與研究》)
而Seidenstraßen這個詞彙就是從這本書出來的。
會德文想了解更多請點「」。
[附註: Frankopan 這本書末所附的 Notes,指出Seidenstraßen (= Silk roads)這個詞彙是從 “Über die zentralasiatischen Seidenstrassen bis zum 2. Jh. n. Chr”* 中出現,不過其實就是上面提到的那本書中的一章拉!
*F. von Richthofen, (1877) "Über die zentralasiatischen Seidenstrassen bis zum 2. Jh. n. Chr" [On the Central Asian Silk Roads until the 2nd century A.D.]. Verhandlungen der Gesellschaft für Erdkunde zu Berlin (in German). 4: 96–122.]
雖然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的資料並沒有很多,但是因為最先開始使用Seidenstraßen 這個詞,所以名留至今,並成為談及無論是路上還是海上的貿易時,會使用的詞彙。
碎碎念:
這是一篇筆記,也是一篇提醒自己知識如何淺薄的文章[慚愧]。坦白說,我一直以為「絲路」一詞是來自漢代,因為記得小學每次講到張騫通西域,就會連同絲路這一詞一起講啊!沒想到這個詞竟然是由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所定名。
不過一直以來倒是知道絲路的定義並非指一條明確的路,而是比較像一張網,在網的各處會有節點 (nodes)讓來自各地的商人進行貨物交易。由於算是個國貿區域,當然也會有思想和文化上的彼此影響(小時候特別好奇當時他們到底怎麼溝通,一直在想第一個講中文的遇到第一個講中亞語的會是什麼模樣)。 因此在絲路上往往會產生許多新知識、新思想,甚至是宗教和語言方面的。
The Silks Roads 的作者 Frankopan 就提到:
There was good reason why the cultures, cities and people who lived along the Silk Roads developed and advanced: as they traded and exchanged ideas, they learnt and borrowed from each other, stimulating further advances in philosophy, the sciences, language and religion. Progress was essential... (p. xviii.)
而由於絲路交會、帶來又帶走各式各樣的思想與貨物,如何保持自己的節點(市場)安全,就是最後一句話 “Progress was essential.” 在變動很大的環境裡,如果不進步、變弱了,其實就散發出了讓人有幾可趁的氣息吧...(比方後來17世紀發展的海上絲路,許多印度與爪哇的王國,就在各東印度公司的角力下成為犧牲。)
在這裡,作者Frankopan還特別提到趙武靈王的說法——
‘ A talent for following the ways of yesterday ’, declared King Wu-ling in 307 BC., ‘ is not sufficient to improve the world of today. ’*2 Leaders in the past understood how important it wa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 (p. xviii.)
就是指遵循昨日方式不足以推進今日的世界,要與時俱進,時時成長才行。
*2 Cited by N. di Cosmo (2002), “Ancient China and its Enemies: The Rise of Nomadic Power in East Asian History”, p.137.
(趙武靈王的部分找不到中文原文。不過這也是之前做研究時同樣遇到的有趣之處,看英文資料回頭再更了解古代歷史,也可以順便看看西方人是怎麼理解這些概念,以及他們會怎麼詮釋這些概念。)
**
分段分得有些亂,不過主要就是分享關於絲路定名的小知識,以及一點點關於絲路的概念:)
感謝閱讀到這裡的妳/你。正因為有你們的閱讀,這篇文章才一次次存在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雖然現實使人臉貓,可是逃進書裡臉不凹。 是以建一個專題,存放與書、與文字共舞的記憶:3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恩。 這是什麼惡趣味? 雖然二戰早過了近八十年,而且東西德也統一三十年了,但顯而易見,其實歐洲各國人對於不是自己國家的人們還是無可避免地有些嘲諷或是黑色幽默存在其中的。 這張照片是之前在紐倫堡 Nürnberg 所拍的,很顯然不知什麼原因,德國人(或是開這家店的人)認為英國的王室是比狗還不如.
用不到,就送人吧! 當初在學德文時,老師就有特別提到 schenken 和 verschenken 這兩個動詞的差別。 前者 schenken 是指送出,要有對象,而後者 verschenken 也是送,但是是廣大的送,誰想拿都可以拿。 德國環境乾燥,尤其是夏秋兩季適合旅行、郊遊、整理...
Leo. Leo 是前房東 Frau Popp 養的狗。第一次遇到他時,快被嚇死了,因為他超高,而且只要轉進這排房子的街口,他遠遠看到人,不論認不認識先吠再說。他的吠聲是低沉而且遼闊的,如果待在房子內聽他吠,就算關著窗,還是可以聽得很清楚,有時還可以感受到些微振動。
論麵包夾香腸這種食物的重要性。 其實已經改吃魚素很久了,而且是「月」魚素食者,也就是一個月至多吃一次魚,目的是努力朝蛋奶素食者邁進。在 2018 年二月底還是三月開始吃素時,那時是一鼓作氣是吃蛋奶素的,沒想到吃了約八個月的蛋奶素結果開始掉髮,而且不知為什麼臉上還有小皺紋產生,超級可怕!
超級可愛的設計。 用心生活,就還是會發現生活中還是有可愛的設計。 上圖這張照片是2020年在法蘭克福街頭照的,或許在其他城市或國家,McCafe 也是這樣的廣告,但是當初看到時只覺得這個咖啡豆眼睛,加上麥當勞的符號從半睜的眼睛變成全開實在是太可愛了!忍不住就拍了下來~
這氣溫...看了真的很想哭。 上週平均氣溫大多落在3-4度左右,雖然看似低溫,可是因為德國屬大陸型氣候較乾燥,因此就感覺來說,低溫,多穿點就不會冷到受不了了。德國這就算下雨,乍看之下好像會又濕又冷,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德國的冷就是不會冷入骨髓,反倒是在台灣和之前去英國旅遊時...
恩。 這是什麼惡趣味? 雖然二戰早過了近八十年,而且東西德也統一三十年了,但顯而易見,其實歐洲各國人對於不是自己國家的人們還是無可避免地有些嘲諷或是黑色幽默存在其中的。 這張照片是之前在紐倫堡 Nürnberg 所拍的,很顯然不知什麼原因,德國人(或是開這家店的人)認為英國的王室是比狗還不如.
用不到,就送人吧! 當初在學德文時,老師就有特別提到 schenken 和 verschenken 這兩個動詞的差別。 前者 schenken 是指送出,要有對象,而後者 verschenken 也是送,但是是廣大的送,誰想拿都可以拿。 德國環境乾燥,尤其是夏秋兩季適合旅行、郊遊、整理...
Leo. Leo 是前房東 Frau Popp 養的狗。第一次遇到他時,快被嚇死了,因為他超高,而且只要轉進這排房子的街口,他遠遠看到人,不論認不認識先吠再說。他的吠聲是低沉而且遼闊的,如果待在房子內聽他吠,就算關著窗,還是可以聽得很清楚,有時還可以感受到些微振動。
論麵包夾香腸這種食物的重要性。 其實已經改吃魚素很久了,而且是「月」魚素食者,也就是一個月至多吃一次魚,目的是努力朝蛋奶素食者邁進。在 2018 年二月底還是三月開始吃素時,那時是一鼓作氣是吃蛋奶素的,沒想到吃了約八個月的蛋奶素結果開始掉髮,而且不知為什麼臉上還有小皺紋產生,超級可怕!
超級可愛的設計。 用心生活,就還是會發現生活中還是有可愛的設計。 上圖這張照片是2020年在法蘭克福街頭照的,或許在其他城市或國家,McCafe 也是這樣的廣告,但是當初看到時只覺得這個咖啡豆眼睛,加上麥當勞的符號從半睜的眼睛變成全開實在是太可愛了!忍不住就拍了下來~
這氣溫...看了真的很想哭。 上週平均氣溫大多落在3-4度左右,雖然看似低溫,可是因為德國屬大陸型氣候較乾燥,因此就感覺來說,低溫,多穿點就不會冷到受不了了。德國這就算下雨,乍看之下好像會又濕又冷,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德國的冷就是不會冷入骨髓,反倒是在台灣和之前去英國旅遊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上一篇文章中漢朝與羅馬的貿易路線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傳統絲路、南方絲路與海上絲路等三條連接古代歐亞大陸的交通路線,但因交通手段與地理環境等因素,一直到元朝歐亞大陸上的來往仍以傳統絲路為主,不過到了十五世紀開始有了轉變。 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英語: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
絲路經濟文化交流 商品交流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歷代中原王朝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
Thumbnail
十五世紀末,葡萄牙發現了往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則往西意外到了美洲。這個「地理大發現」對威尼斯這個老牌海上強權的影響是可驚的:從此歐洲香料貿易,再也不是它一家獨大。 但與其說這讓威尼斯的生意一落千丈,不如說,這是在心理面上摧毀威尼斯。 就貿易實務來看,葡萄牙開闢的新航路不只非常遙遠,還相當危險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選這門課,可能是那時候聽說缺一個,然後看課名感覺還不錯就選了,結果發現,好像真的不太適合我。這學期我們學了遊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等,延伸到後來的走私路線,貿易路線和商品,還暸解到了蒙古的三次出征,第一次:中亞、第二次:歐洲、第三次:西亞。我們還瞭解到他們當時打仗時使用的馬種和武器。接
小時候曾經被鄭和是下西洋還是南洋困擾了很久。看地點是南洋,而經過宋朝的科技後,羅盤已經很穩定了,除了看風水以外,也可以定位引路了。沒道理船隊會不知道方向,那為什麼這麼習慣講的是鄭和下西洋呢? 後來看到仿明朝古本的航海圖後,才理解了為什麼! 明代的航海術叫牽星過海,是用自己位置跟某個星辰的相對角度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2000年前羅馬橫掃世界的時期,世界超夯的商品是中國絲綢。絲綢是征服埃及之後,充滿財富的羅馬貴族最想要的奢侈品。 同等重量的絲綢和黃金的價格相同。 羅馬的一位歷史學家寫道:每年流向絲綢之國(漢朝)的黃金達7噸。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這本書在講述棉花、棉織品的歷史。還有在各個事件帶來的改變,對現在世界造成的影響。我整理的筆記會粗略地用時間軸把這本書拆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上一篇文章中漢朝與羅馬的貿易路線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傳統絲路、南方絲路與海上絲路等三條連接古代歐亞大陸的交通路線,但因交通手段與地理環境等因素,一直到元朝歐亞大陸上的來往仍以傳統絲路為主,不過到了十五世紀開始有了轉變。 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英語: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
絲路經濟文化交流 商品交流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歷代中原王朝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
Thumbnail
十五世紀末,葡萄牙發現了往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則往西意外到了美洲。這個「地理大發現」對威尼斯這個老牌海上強權的影響是可驚的:從此歐洲香料貿易,再也不是它一家獨大。 但與其說這讓威尼斯的生意一落千丈,不如說,這是在心理面上摧毀威尼斯。 就貿易實務來看,葡萄牙開闢的新航路不只非常遙遠,還相當危險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選這門課,可能是那時候聽說缺一個,然後看課名感覺還不錯就選了,結果發現,好像真的不太適合我。這學期我們學了遊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等,延伸到後來的走私路線,貿易路線和商品,還暸解到了蒙古的三次出征,第一次:中亞、第二次:歐洲、第三次:西亞。我們還瞭解到他們當時打仗時使用的馬種和武器。接
小時候曾經被鄭和是下西洋還是南洋困擾了很久。看地點是南洋,而經過宋朝的科技後,羅盤已經很穩定了,除了看風水以外,也可以定位引路了。沒道理船隊會不知道方向,那為什麼這麼習慣講的是鄭和下西洋呢? 後來看到仿明朝古本的航海圖後,才理解了為什麼! 明代的航海術叫牽星過海,是用自己位置跟某個星辰的相對角度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2000年前羅馬橫掃世界的時期,世界超夯的商品是中國絲綢。絲綢是征服埃及之後,充滿財富的羅馬貴族最想要的奢侈品。 同等重量的絲綢和黃金的價格相同。 羅馬的一位歷史學家寫道:每年流向絲綢之國(漢朝)的黃金達7噸。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這本書在講述棉花、棉織品的歷史。還有在各個事件帶來的改變,對現在世界造成的影響。我整理的筆記會粗略地用時間軸把這本書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