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就是為了活著回來。」曾經這麼說過的冒險家——植村直己,在1984年獨自攀登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後,就此失去音訊,再也沒有回來。
世界第一位登上五大洲最高峰、日本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獨自一人乘木筏完成亞馬遜河溯源、日本列島徒步3千公里、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北極圈1萬2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世界最初的北極點雪橇單獨行……太多太多,冒險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主角卻早一步消失於群山之中,留給世人的只有不敗的精神,以及多本精采的冒險著作。
在世人的眼中,植村直己應該是個瘋子。
他在明治大學畢業後,為了籌出國登山的費用,選擇離開家鄉日本至美國開始非法打工,再拿著攢到的錢,開始了五大洲最高峰的長征。那是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那是沒有Googole Map只有指南針和地圖的年代,那是眾人都對「冒險」一詞還陌生的1960年代。
山,應該屬於我一個人
世上有那麼多位冒險家,植村直己為何特別?
1965年,當時還在國外流浪打工的他,接到母校明治大學的邀請,希望他可以與校友一同組隊,征服喜馬拉雅山(當時還未有日本人攀登成功)。喜馬拉雅山對他來說是「夢想之地」,他抱著就算要當挑夫的心態,興致勃勃地準備要來一場冒險。
雪巴人,居住於尼泊爾境內的民族,通常是山友的好夥伴與嚮導,但這對植村直己來說卻是此行令他羞愧的主因之一。隊伍總共聘請了多達150位的雪巴人,主要肩負扛器材、行李、紮營用具的任務,而包含他的登山隊員只管揹著自己的背包,跟在雪巴人隊伍後頭……
這是冒險嗎?植村直己問自己。他和那些休假時期把山當作避暑地的觀光客有何差別?
最後的登頂階段困難重重,所有人疲憊不堪,甚至還有人因此死亡。並非所有隊員都可以成功登頂,只能靠著拆分隊員組成突擊隊,一步步近逼目標。而植村靠著良好的體力以及許多登山的經驗,也被選為登頂的突擊隊員之一,最後與雪巴人丹增成功攻下頂峰。
捷報傳回日本,報紙寫著他的大名、刊登他一整面的照片,而隊員們的照片則只有拇指般大。植村直己無法真正感到開懷,明明事前工作都是由隊友準備、熬夜計畫,但是報紙全都沒有記載,最後世人還將這份殊榮全歸於他,這讓他感到無地自容。
爾後,他完成的所有創舉,除了再一次攀登喜馬拉雅山是與隊友同行,其餘都是一人獨自完成。因為他認為,冒險、他心中「真正的」冒險,重要的是登山後「留在心裡的東西」。
第二次攀登喜馬拉雅山,這次登上最高峰聖母峰,是史上第一位日本人
(圖片來源/YouTube)
植村直己獨自乘木筏完成亞馬遜河溯源(圖片來源/植村直己官網)
從沒有人成功過,為什麼那個成功的人不會是我?
《極北直驅》是我第一本閱讀的植村直己作品,紀錄了他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而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對冒險的想像有多貧乏。
為了要完成橫越南極這個目標,因此他打算先挑戰橫越北極,人生地不熟怎麼辦呢?沒關係,去了再說。就這樣,他來到愛斯基摩人的村落,和當地人比手畫腳、靠搬貨做人情,竟然就這樣凹到居民邀請他入住自己的屋子。植村直己在格陵蘭最北端的村子度過了10個月的生活,習慣以海豹肉為主食、和村民學會捕鯨,還要忙著抵抗村裡姑娘的誘惑,最終完成他夢寐以求的雪橇之旅。
你能想像嗎?一個陌生的國度、一群語言不同的人們、太多不一的風俗與飲食習慣、空無一人的極地,就算是現今資訊及網路發達的時代,光是其中一項就令人卻步。父母勸他回家鄉務農、當地人勸他不要冒險,沒有人成功過所以你不要玩命,但是植村直己只是在心中問自己:為什麼那個成功的人不會是我呢?
或許旁人看來這像賭氣,但往往就是這口氣能帶領自己到達意想不到的境地。植村直己曾說過:「冒險,就是為了活著回來。」我想其中應該也隱含著尋找「為何活著」的意義,他要靠著極端的體驗,來認識這輩子僅只一次邂逅的自然以及自身,我相信他也是迷惘的,否則不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發,也不會一再設下更高難度的目標。
他的最終夢想是成為橫越南極的第一人,只可惜再也無法如願,那個「意義」他究竟體會了多少了呢?那便是永遠的無解之謎了。
靠著12隻愛斯基摩犬完成的雪橇之旅(圖片來源/點此)
去走,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村直己不僅是個冒險家,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目前有中文翻譯的兩本著作(另一本是
《我把青春賭給山》),對於山與極地冒險的過程描寫都相當生動。他告訴我們冒險不是簡單的「生」與「死」,有自然的樣貌、有老天的賞罰、有人們的善意、有面對這場挑戰的決心,以及在出發前要你問問你自己,你為何而走?你究竟想要透過接下來這場冒險獲得什麼?
植村直己有股能量,那個能量能夠令人懾服、感嘆自己的渺小。閱讀時我需要幾次停下來深吸幾口氣,才能跟著接下來的冒險繼續前進。我想,我這輩子不會有機會(也沒膽)踏上那樣的旅程,但生而為人,我們的煩惱應該是一樣的,生老病死、人間愛恨、為何而生為何而努力……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方式尋找答案,不一定要冒險,但是一定要「走」、要「去找」,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植村直己紀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