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把性命賭給冒險──植村直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植村直己冒險館官網
「冒險,就是為了活著回來。」曾經這麼說過的冒險家——植村直己,在1984年獨自攀登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後,就此失去音訊,再也沒有回來。
世界第一位登上五大洲最高峰、日本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獨自一人乘木筏完成亞馬遜河溯源、日本列島徒步3千公里、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北極圈1萬2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世界最初的北極點雪橇單獨行……太多太多,冒險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主角卻早一步消失於群山之中,留給世人的只有不敗的精神,以及多本精采的冒險著作。
在世人的眼中,植村直己應該是個瘋子。
他在明治大學畢業後,為了籌出國登山的費用,選擇離開家鄉日本至美國開始非法打工,再拿著攢到的錢,開始了五大洲最高峰的長征。那是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那是沒有Googole Map只有指南針和地圖的年代,那是眾人都對「冒險」一詞還陌生的1960年代。

山,應該屬於我一個人

世上有那麼多位冒險家,植村直己為何特別?
1965年,當時還在國外流浪打工的他,接到母校明治大學的邀請,希望他可以與校友一同組隊,征服喜馬拉雅山(當時還未有日本人攀登成功)。喜馬拉雅山對他來說是「夢想之地」,他抱著就算要當挑夫的心態,興致勃勃地準備要來一場冒險。
雪巴人,居住於尼泊爾境內的民族,通常是山友的好夥伴與嚮導,但這對植村直己來說卻是此行令他羞愧的主因之一。隊伍總共聘請了多達150位的雪巴人,主要肩負扛器材、行李、紮營用具的任務,而包含他的登山隊員只管揹著自己的背包,跟在雪巴人隊伍後頭……
這是冒險嗎?植村直己問自己。他和那些休假時期把山當作避暑地的觀光客有何差別?
最後的登頂階段困難重重,所有人疲憊不堪,甚至還有人因此死亡。並非所有隊員都可以成功登頂,只能靠著拆分隊員組成突擊隊,一步步近逼目標。而植村靠著良好的體力以及許多登山的經驗,也被選為登頂的突擊隊員之一,最後與雪巴人丹增成功攻下頂峰。
捷報傳回日本,報紙寫著他的大名、刊登他一整面的照片,而隊員們的照片則只有拇指般大。植村直己無法真正感到開懷,明明事前工作都是由隊友準備、熬夜計畫,但是報紙全都沒有記載,最後世人還將這份殊榮全歸於他,這讓他感到無地自容。
爾後,他完成的所有創舉,除了再一次攀登喜馬拉雅山是與隊友同行,其餘都是一人獨自完成。因為他認為,冒險、他心中「真正的」冒險,重要的是登山後「留在心裡的東西」。
第二次攀登喜馬拉雅山,這次登上最高峰聖母峰,是史上第一位日本人
(圖片來源/YouTube
植村直己獨自乘木筏完成亞馬遜河溯源(圖片來源/植村直己官網

從沒有人成功過,為什麼那個成功的人不會是我?

《極北直驅》是我第一本閱讀的植村直己作品,紀錄了他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而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對冒險的想像有多貧乏。
為了要完成橫越南極這個目標,因此他打算先挑戰橫越北極,人生地不熟怎麼辦呢?沒關係,去了再說。就這樣,他來到愛斯基摩人的村落,和當地人比手畫腳、靠搬貨做人情,竟然就這樣凹到居民邀請他入住自己的屋子。植村直己在格陵蘭最北端的村子度過了10個月的生活,習慣以海豹肉為主食、和村民學會捕鯨,還要忙著抵抗村裡姑娘的誘惑,最終完成他夢寐以求的雪橇之旅。
你能想像嗎?一個陌生的國度、一群語言不同的人們、太多不一的風俗與飲食習慣、空無一人的極地,就算是現今資訊及網路發達的時代,光是其中一項就令人卻步。父母勸他回家鄉務農、當地人勸他不要冒險,沒有人成功過所以你不要玩命,但是植村直己只是在心中問自己:為什麼那個成功的人不會是我呢?
或許旁人看來這像賭氣,但往往就是這口氣能帶領自己到達意想不到的境地。植村直己曾說過:「冒險,就是為了活著回來。」我想其中應該也隱含著尋找「為何活著」的意義,他要靠著極端的體驗,來認識這輩子僅只一次邂逅的自然以及自身,我相信他也是迷惘的,否則不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發,也不會一再設下更高難度的目標。
他的最終夢想是成為橫越南極的第一人,只可惜再也無法如願,那個「意義」他究竟體會了多少了呢?那便是永遠的無解之謎了。
靠著12隻愛斯基摩犬完成的雪橇之旅(圖片來源/點此

去走,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村直己不僅是個冒險家,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目前有中文翻譯的兩本著作(另一本是《我把青春賭給山》),對於山與極地冒險的過程描寫都相當生動。他告訴我們冒險不是簡單的「生」與「死」,有自然的樣貌、有老天的賞罰、有人們的善意、有面對這場挑戰的決心,以及在出發前要你問問你自己,你為何而走?你究竟想要透過接下來這場冒險獲得什麼?
植村直己有股能量,那個能量能夠令人懾服、感嘆自己的渺小。閱讀時我需要幾次停下來深吸幾口氣,才能跟著接下來的冒險繼續前進。我想,我這輩子不會有機會(也沒膽)踏上那樣的旅程,但生而為人,我們的煩惱應該是一樣的,生老病死、人間愛恨、為何而生為何而努力……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方式尋找答案,不一定要冒險,但是一定要「走」、要「去找」,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植村直己紀錄短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5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翁湘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讓每個人面對自己,誠實地凝視自己。」奈良美智曾說過,他厭惡目前學歷主義以及經濟主義至上的想法,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作品中找到空虛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我在現場的作品中,理解了奈良美智對作品詮釋的這句話,其中的意義。也認為這是他與村上春樹的共通性。
我選了幾本書來到櫃檯準備結帳,年紀應該與我父母相同的老闆,突然放本書在我面前,簡潔明瞭地對我說:「這個好,要看。」然後再瞟一眼我手上的書,問道:「你喜歡這個類型喔?那我跟你說,你可以看XXX。」說完,走去後方挖出那本書給我。
烈子的同事們也像社會上會遇到的各種人,例如會用可愛撒嬌的方式,凹同事幫忙的嬌嬌女;很愛八卦是非,卻也熱心助人的歐巴桑同事;在公司走路有風、最受老闆歡迎的風雲人物;還有,做事情並不特別突出,只求圖個溫飽的小人物──你自己。
這是導演柳廣輝的故事,他是阿漢,高中時曾經也有一個Birdy讓他陷入。如今他邁入知天命的年紀,直至拍完電影他才敢向母親坦白:「我是一個同志。」民風保守的年代,讓想愛的人不敢說愛,導演將情感融在對白中,隱晦、深刻地傳達自己的心情,因此也句句擊中核心。
BL日劇題材多樣、觀點相異,而且都相當有質感,雖說皆是小品,少了大場面或是當紅巨星的加持,但每每一推出,還是會引發不小的話題,深受觀眾喜愛。 以下五部BL日劇是近幾年的經典代表作品,值得回味再回味!
一輩子太短,我們無法經歷各式各樣的人生,而《跟拍到你家》之所以會吸引人,是因為你可以同時看到許多人的「小型人生紀錄片」。從受訪者的角度,理解當事人的心情,有時候會發現,看似悲劇的背後其實不一定是絕對的惡,人生百態,無法從一而論。
「讓每個人面對自己,誠實地凝視自己。」奈良美智曾說過,他厭惡目前學歷主義以及經濟主義至上的想法,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作品中找到空虛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我在現場的作品中,理解了奈良美智對作品詮釋的這句話,其中的意義。也認為這是他與村上春樹的共通性。
我選了幾本書來到櫃檯準備結帳,年紀應該與我父母相同的老闆,突然放本書在我面前,簡潔明瞭地對我說:「這個好,要看。」然後再瞟一眼我手上的書,問道:「你喜歡這個類型喔?那我跟你說,你可以看XXX。」說完,走去後方挖出那本書給我。
烈子的同事們也像社會上會遇到的各種人,例如會用可愛撒嬌的方式,凹同事幫忙的嬌嬌女;很愛八卦是非,卻也熱心助人的歐巴桑同事;在公司走路有風、最受老闆歡迎的風雲人物;還有,做事情並不特別突出,只求圖個溫飽的小人物──你自己。
這是導演柳廣輝的故事,他是阿漢,高中時曾經也有一個Birdy讓他陷入。如今他邁入知天命的年紀,直至拍完電影他才敢向母親坦白:「我是一個同志。」民風保守的年代,讓想愛的人不敢說愛,導演將情感融在對白中,隱晦、深刻地傳達自己的心情,因此也句句擊中核心。
BL日劇題材多樣、觀點相異,而且都相當有質感,雖說皆是小品,少了大場面或是當紅巨星的加持,但每每一推出,還是會引發不小的話題,深受觀眾喜愛。 以下五部BL日劇是近幾年的經典代表作品,值得回味再回味!
一輩子太短,我們無法經歷各式各樣的人生,而《跟拍到你家》之所以會吸引人,是因為你可以同時看到許多人的「小型人生紀錄片」。從受訪者的角度,理解當事人的心情,有時候會發現,看似悲劇的背後其實不一定是絕對的惡,人生百態,無法從一而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沒有雪巴人,何來登峰樂 前言 陳維滄的第一個極境之旅是到尼泊爾,因為他想「親睹聖母峰之美」。他參加的是跋山攝影的健行隊伍,先搭直昇機到魯克拉機場,然後健行前往聖母峰基地營(並沒有要登頂,只是想要"目睹")來回一百公里,需時十二到十五天。海拔高度從二千五百公尺攀升到五千五百公尺。最大特色是有數不清
Thumbnail
那可是吉力馬札羅啊 實話說, 除了在Garmin的挑戰上看過這個名字, 我原本連它在哪都不知道, 卻在某天上網時忽然看到這個行程: Seven Summits、地球上人類可徒步前往的最高處之一、Safari...這幾個關鍵字之於我, 就像"限量"對一般人一樣充滿致命的吸引力。依著我DNA內建的衝動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12/28/2012 山,喜瑪拉雅 日期:12/1 地點:台北 高度:65公尺 喜瑪拉雅山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到達最不普通的地方。 我,不是登山專家,也稱不上是登山家,甚至於體力上也不是那種Pro級的山友,我只是一個普通愛山的人。 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標高8848公尺。 聖母峰
07/16/2007 這次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和泥鰍大哥一起出團,雖然在山上和他碰過面,但這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出去,泥鰍大哥有二十七年的登山經驗了,在野訊號稱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絕大部份的嚮導都是他帶出來的,雖說如此,他仍舊時常說,他也是在學習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雖然我的登山資歷很輕,但是我很認同
Thumbnail
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述說主角(韓國著名登山家)嚴弘吉,在登上海拔8,848米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頂峰前所發生的一點一滴,故事中有著他與他帶領的登山隊隊員們的驚險與感人故事。 最近看了金針菇登頂玉山,突然想到這部非常感動人心的真實改編電影,於是寫下此篇。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沒有雪巴人,何來登峰樂 前言 陳維滄的第一個極境之旅是到尼泊爾,因為他想「親睹聖母峰之美」。他參加的是跋山攝影的健行隊伍,先搭直昇機到魯克拉機場,然後健行前往聖母峰基地營(並沒有要登頂,只是想要"目睹")來回一百公里,需時十二到十五天。海拔高度從二千五百公尺攀升到五千五百公尺。最大特色是有數不清
Thumbnail
那可是吉力馬札羅啊 實話說, 除了在Garmin的挑戰上看過這個名字, 我原本連它在哪都不知道, 卻在某天上網時忽然看到這個行程: Seven Summits、地球上人類可徒步前往的最高處之一、Safari...這幾個關鍵字之於我, 就像"限量"對一般人一樣充滿致命的吸引力。依著我DNA內建的衝動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12/28/2012 山,喜瑪拉雅 日期:12/1 地點:台北 高度:65公尺 喜瑪拉雅山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到達最不普通的地方。 我,不是登山專家,也稱不上是登山家,甚至於體力上也不是那種Pro級的山友,我只是一個普通愛山的人。 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標高8848公尺。 聖母峰
07/16/2007 這次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和泥鰍大哥一起出團,雖然在山上和他碰過面,但這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出去,泥鰍大哥有二十七年的登山經驗了,在野訊號稱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絕大部份的嚮導都是他帶出來的,雖說如此,他仍舊時常說,他也是在學習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雖然我的登山資歷很輕,但是我很認同
Thumbnail
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述說主角(韓國著名登山家)嚴弘吉,在登上海拔8,848米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頂峰前所發生的一點一滴,故事中有著他與他帶領的登山隊隊員們的驚險與感人故事。 最近看了金針菇登頂玉山,突然想到這部非常感動人心的真實改編電影,於是寫下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