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絮語 VII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話題總是會刺激到我,
尤其看到一些文章討論父母與小孩到底是不是獨立的個體。
有一個學長在淡江教倫理學。他說,他會問學生一個問題,如果幸福等於金錢+X,你覺得那個X是甚麼?因為有很多學生都會說有錢就會快樂,但卻沒有仔細想過,錢其實是一個完成自我滿足的工具。當金錢被滿足的時候,我們才要來思考自己到底要的是甚麼嗎?他說,有些學生寫問卷寫到眼眶泛淚,因為錢其實要幫爸媽還債,要讓家裡過上好日子。
有一位呂先生,寫了反對 “天下無不是父母”的文章。其中講了台灣典型爸媽對於小孩的碎念、強調人在滿二十歲就是法律上獨立的個體…。我不免好奇他的成長背景,究竟跟爸媽親不親、跟小孩抱持甚麼樣的關係?
教養教養,除了養還要教。這大概也是讓所有父母感到困擾的地方吧?
我家二寶已經第N次(4?)大便在澡盆裡了。上次我打看到他還在舔水裡的玩具,一怒之下連玩具都被我沖進馬桶,結果馬通塞住,後來還是買道具DIY徒手把玩具從馬桶裡撈出來。我其實已經快要可以察言觀色看得出來她快要大便的狀態,但總還是想要相信她應該不會大在澡盆裡(畢竟都已經講過N+1遍了),然而事與願違,昨天她還是發生了,是也沒有責罵,只是把她撈起來,全身洗一遍,再重新放盆水。(聽說小孩如果重複發生一些驚人或不愉快的狀況,可能是因為生活上父母所給的壓力?)所以前幾天老大一直跑去洗手的時候我也緊張了一下,還好他好像只是喜歡洗手乳的香味,講過之後就沒有一直洗手。
養小孩的初心是甚麼?我姊曾經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我其實也答不太上來。友人說,是想要她健康平安的那個單純想法。但總覺得這樣的回答也太簡略。畢竟小孩子會長大,生活中有偷拐搶騙淫毒,哪一個犯事的人不是人生父母養的?哪一個不也是健康平安長大了? 健康平安應該只是基本的期望,隨著小孩的長大,我們會希望她懂得更多(別再拉屎在澡盆裡),更能正確回應我們的指令(看電視不要那麼近、睡覺之前要先刷牙),而不是無視我們、不跟我們互動。難道他有一天跟我說,不要管我,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就可以真的不管他了嗎?我想應該很困難。我既不想當一個不負責任的父母,也不想要當一個總是要幫小孩擦屁股的寶爸。我當前的目標是希望他們能在20歲就可以經濟&生活獨立,這中間大概有無數難關與考驗等著我,但在沒有踢到鐵板之前,我還是將它視為教養過程中努力的重點。我有期待,並且試圖往這些方向栽培與教育他們,難道是一種錯誤?他當然有權可以拒絕我,但是總是要在能夠自立之後吧?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人與人的交往有其複雜難解的部分,但若沒有血緣關係,相見不如不見是最簡單無害的方式。正因為有血緣關係,有養育的過程,這中間即便有難以拒絕的親情勒索、慘無人道的對決虐待,都會變成當事者本人才能體會跟面對的各種困境。在聽聞種種連續劇式的家庭關係之後,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慶幸自己好歹不是身處在那種極端的環境裡。還好,在這個家裡還有愛可以講。
幾年來,其實在養育的過程裡有種種對自己身體的傷害或困擾,比方說耳朵因為常近距離的大哭變的比較差,腰也因為長期抱小孩開始有點不舒服,沒有規劃時間運動變胖體力差,社交世界變得比較狹隘。
但是,總覺得小孩像是一個驚奇箱。總是會有新的題目跑出來。所有的父母,也是在有小孩之後開始學會當爸媽的。只是現在的資訊流動比較快,社群團體的力量比較大,新手爸媽會以相近的方式在教育自己的小孩(例外是也不少)。小孩就應該是依附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長大,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關愛,但這就是命啊。條件不如人,不見得自己以後就不能當給予者、保護者。這是我們對於人類能力的信仰。而你所給予的,總會在他們身上看到某種程度的反饋。或許因為這樣,才會讓自己有不斷的動力願意為他們多付出一點?
開車經過立法院,我覺得有點誇張,看到金刀拒馬的重重包圍,究竟這裡面的人是愛民還是害民?如果明知道會有如此巨大激烈的抗爭,那些西裝筆挺的諸公依然認為自己是在為人民服務、做對的事嗎?
走一圈夜市,覺得有點悲哀,有點能夠體會家姊以前說王子麵一包才三塊的故事,大學時候,我的雞排加珍奶也不過七十塊。現在的七十塊可能也不過剛好一杯木瓜牛奶而已。然後想到自己的孩子,當她長大,到底會吃到多少價位的雞排?是我能夠負擔的嗎?
萬物皆漲必有其因,金錢的價值在於交換。但是,身處在時代變遷中的我,該以甚麼樣的面貌教導自己的孩子?
親愛的孩子,我實在不能保證你的未來可以無風無雨無病無災,但我可以保證家是講愛不是仇恨叫罵的地方。但願這個世界不論怎麼改變,你都還能保有溫和不驚的氣質;有足夠的眼界跟能力,面對我也無法預知的困難和挑戰。
Ps.當爸媽的各位請記得保重自己的身體就是小孩最大的幸福!

2017.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已經進入鬥嘴期了嗎?(驚) 我還在期待小孩開口講話會有十萬個為什麼,然後我可以展現一下嘴砲功力,試著給予各種解釋,而不是像傳聞中的爸媽,千篇一律地回答:問那麼多幹嘛,閉嘴! 然而,大寶雖然有段時間稍微有問題很多,但沒多久已經不再問問題了。(因為我總是把結論導向疑問句?) 最近除了吵著要唸書給她聽
  關於牙齒保健,又再一次的歷經挫敗…. 前陣子,大寶在喊牙齒痛,痛是不定期的,有時候痛有時候不痛,看他的牙齒也沒有蛀齒的跡象,猜想是因為快要換牙的關係,除了請他咬冰塊,還拿生長痛的例子對他說明。 前幾個禮拜,她左下的犬齒牙齦附近出現膿包,因為他換牙的速度比較慢,都七歲了還沒有門牙搖晃的跡
有時候,我姐姐會問我一些很難的問題。 諸如:妳對小孩有甚麼樣的期許?又或者,當我口口聲聲說要訓練她18歲就能自立,她會問我,那你生她要幹嘛? 有時候,媽媽都會教小孩要跟爸爸說晚安,跟媽媽說早安。跟XX打招呼。 有時候,看到一切討論小孩教育的節目。討論所謂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是怎麼一回事,現行教育又是
最近有時間帶著小屁孩做了些活動。 其實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只是挑戰很久沒去的游泳池、去到海邊踩踏真正的沙灘。 剛開始,她都顯得有些害怕。 會在池邊哇哇大叫,哭得慘不忍睹。 會在沙灘上寸步難移,怕跌倒,全身沾滿不知名的東西。 我們都常會試著跟她說:你看,旁邊的XX也都沒有哭,玩得很開心。 雖然明
當父母的,大概總有叨唸不完的廢話。 只是,有些話,有些事,總怕當下不記下,日子久了,也就忘了所謂的 “初心”。 隨著小孩漸漸長大,慢慢地也開始要注意教育的問題。 除了 ,最近也看到一本還不錯的有聲書 。其實,這些應該都是回歸到同一件事:除了提供吃穿,我們還可以給孩子甚麼? 如果說,均衡的飲食,是為
最近,時不時有人恭喜我當新手爸爸。網路上,多少也看了些文章。 但總還沒寫到讓我心有戚戚焉,只好靠自己來也。   爸爸絮語之一:把屎把尿是之謂 “把拔”。  “抱小孩”這件事,固然是有某些要訣,但說實在的,這就像新進員工跟老鳥的關係,不管對小孩或父母,彼此都是從陌生開始。從出生的住院三天開始,就是彼此
 已經進入鬥嘴期了嗎?(驚) 我還在期待小孩開口講話會有十萬個為什麼,然後我可以展現一下嘴砲功力,試著給予各種解釋,而不是像傳聞中的爸媽,千篇一律地回答:問那麼多幹嘛,閉嘴! 然而,大寶雖然有段時間稍微有問題很多,但沒多久已經不再問問題了。(因為我總是把結論導向疑問句?) 最近除了吵著要唸書給她聽
  關於牙齒保健,又再一次的歷經挫敗…. 前陣子,大寶在喊牙齒痛,痛是不定期的,有時候痛有時候不痛,看他的牙齒也沒有蛀齒的跡象,猜想是因為快要換牙的關係,除了請他咬冰塊,還拿生長痛的例子對他說明。 前幾個禮拜,她左下的犬齒牙齦附近出現膿包,因為他換牙的速度比較慢,都七歲了還沒有門牙搖晃的跡
有時候,我姐姐會問我一些很難的問題。 諸如:妳對小孩有甚麼樣的期許?又或者,當我口口聲聲說要訓練她18歲就能自立,她會問我,那你生她要幹嘛? 有時候,媽媽都會教小孩要跟爸爸說晚安,跟媽媽說早安。跟XX打招呼。 有時候,看到一切討論小孩教育的節目。討論所謂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是怎麼一回事,現行教育又是
最近有時間帶著小屁孩做了些活動。 其實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只是挑戰很久沒去的游泳池、去到海邊踩踏真正的沙灘。 剛開始,她都顯得有些害怕。 會在池邊哇哇大叫,哭得慘不忍睹。 會在沙灘上寸步難移,怕跌倒,全身沾滿不知名的東西。 我們都常會試著跟她說:你看,旁邊的XX也都沒有哭,玩得很開心。 雖然明
當父母的,大概總有叨唸不完的廢話。 只是,有些話,有些事,總怕當下不記下,日子久了,也就忘了所謂的 “初心”。 隨著小孩漸漸長大,慢慢地也開始要注意教育的問題。 除了 ,最近也看到一本還不錯的有聲書 。其實,這些應該都是回歸到同一件事:除了提供吃穿,我們還可以給孩子甚麼? 如果說,均衡的飲食,是為
最近,時不時有人恭喜我當新手爸爸。網路上,多少也看了些文章。 但總還沒寫到讓我心有戚戚焉,只好靠自己來也。   爸爸絮語之一:把屎把尿是之謂 “把拔”。  “抱小孩”這件事,固然是有某些要訣,但說實在的,這就像新進員工跟老鳥的關係,不管對小孩或父母,彼此都是從陌生開始。從出生的住院三天開始,就是彼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為人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所謂最好的,指的都是物質,以為滿足孩子所有物質條件就是愛的表現。其實大部份的家長都沒有想過,自己平時的思維和行為舉止才是影響孩子表現的主要關鍵,就算只給得起孩子一碗白飯,他還是能從那碗白飯體悟愛的真諦,所以物質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 有兩個真實故事。第一個故事這樣的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今天在Threads上面看今年大學畢業的學生發了一篇文章,看了過客心裡頗有感觸的° 文章內容大約是:自從她跟姊姊大學畢業之後,媽媽規定她倆每個月要幫忙負擔16000元的房貸外,還要負責水電費及瓦斯費,過年過節還要另外有所表示,最近媽媽的生日快到了,媽媽表明了她的生日禮物想要一台Dyson的吸塵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為人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所謂最好的,指的都是物質,以為滿足孩子所有物質條件就是愛的表現。其實大部份的家長都沒有想過,自己平時的思維和行為舉止才是影響孩子表現的主要關鍵,就算只給得起孩子一碗白飯,他還是能從那碗白飯體悟愛的真諦,所以物質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 有兩個真實故事。第一個故事這樣的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今天在Threads上面看今年大學畢業的學生發了一篇文章,看了過客心裡頗有感觸的° 文章內容大約是:自從她跟姊姊大學畢業之後,媽媽規定她倆每個月要幫忙負擔16000元的房貸外,還要負責水電費及瓦斯費,過年過節還要另外有所表示,最近媽媽的生日快到了,媽媽表明了她的生日禮物想要一台Dyson的吸塵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