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心類學筆記:認知的六種境

認知的六種境:顯現境、所取境、趨入境、耽著境、直接境、間接境
  • 六種境是同時呈現,而不是先有顯現境,再有趨入境
  • 只要是認知,它都有顯現境與所取境,但某一種認知的顯現境與所取境不一定是存在的。意思是它的事例裡面,不見得都是存在的事例。 分別知的例子:聲音是常法,它不存在,但是它是執著聲音是常法的分別知的顯現境 無分別知的例子:兩個月亮,它不存在,但是它是執兩個月亮的眼根知的顯現境
  • 所有的認知,它的顯現境與所取境都是同義
  • 以經部宗而言:「常法分別知的顯現境同義,無常法現前知的顯現境同義。」
  • 只有分別知有耽著境,其他的認知都沒有耽著境。
  • 直接境是指,一、能夠顯現出對境的相,二、在顯現的情況下去證得,從這兩種角度可分為直接顯現直接證得
  • 顯現就是直接顯現,沒有間接顯現,所以只有間接證得,間接證得不見得要現起對境的行相。

分別知範圍內,以「執著鬧鐘的分別知」為例
  • 有六種境,其中顯現境與所取境同義趨入境與耽著境同義
  • 如果某一種分別知能夠證得境,我們說它的趨入境、耽著境、所量,三者同義。所量的意思指的就是:心能證得的境。
  • 分別知的顯現境,是指在分別知上所顯現的影像,鬧鐘在心中現起的影像是「顯現境」
  • 所謂的「趨入境」,指的就是我們心中所想的對境,鬧鐘是「趨入境」

無分別知範圍內,以「緣著鬧鐘的眼根知」為例
  • 只有五種境:顯現境、所取境、趨入境、直接境、間接境
  • 無分別知的顯現境、所取境與直接境是同義的。

對於「否定非瓶」到底是常法還是無常法,這一點在三大寺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 如果我們在強調否定非瓶的時候,是把非瓶用一個括號──否定〔非瓶〕,此時「非瓶」本身是常法,否定掉「非瓶」這個常法的狀態,它應該也是常法。這時,否定非瓶與瓶不是境、時、自性的成住質同。因為這兩者根本不是質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否定非瓶是常法。
  • 另外一派的人認為:否定非瓶是無常法;它不僅是無常法,而且它是瓶。因為否定了非瓶之後,它要強調的是「否定非瓶之後的狀態」,也就是瓶本身。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的話,否定非瓶是無常法,而且它是瓶,所以從這個角度,否定非瓶與瓶是境、時、自性的成住質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