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類學筆記:從趨入境區分量與再決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推論:對於某一個境是再決知,不代表它是再決知
  • 以鬧鐘為例:鬧鐘是無常,因為它是所作性。
  • 如果某一個人透由這樣的正因公式,而證得鬧鐘是無常的話,他在還沒有證得鬧鐘是無常之前,是不是要先證得鬧鐘是所作性、所作性必然是無常,透由這樣的思惟模式之後,才能夠證得鬧鐘是無常。
  • 步驟一、證得鬧鐘所作性
    步驟二、所作性必然是無常
    步驟三、證得鬧鐘是無常
  • 他在證得鬧鐘是無常之前,必須先證得鬧鐘是所作性
    而在證得鬧鐘是所作性的階段,他已經證得過鬧鐘一次(步驟一)
    之後,當他證得鬧鐘是無常時,又證得鬧鐘一次(步驟三)
    所以證得鬧鐘是無常的比度知,它對於鬧鐘而言是再決知。
    因為在那之前,他已經證得過鬧鐘,而之後再次證得。
  • 同理,證得鬧鐘是無常的比度知,對於無常而言,也可以稱為再決知
    因為在證得鬧鐘是無常之前,他先瞭解鬧鐘是所作性、所作性必然是無常時,在這個階段,他已經先瞭解過無常一遍(步驟二)
    之後當證得鬧鐘是無常時,他又再次地瞭解了無常(步驟三)
    所以證得鬧鐘是無常的比度知,對於無常而言也是再決知。
  • 結論:
    初次證得鬧鐘是無常的比量它對於主要的趨入境──鬧鐘是無常──是
    但對於次要的趨入境──鬧鐘──是再決知
    此外,對於另外一個次要的趨入境──無常,也是再決知
  • 這就代表對於某一個境是再決知,不代表它是再決知,例如初次證得鬧鐘是無常的比量,它對於鬧鐘是再決知,但它本身不是再決知,而是量。
    以此類推,對於某一個境是量,不代表它就是量。

推論:對於某一個境是量,不代表它就是量
  • 以「緣著錄音筆的眼根知的第二剎那」為例
  • 它主要趨入的是「錄音筆」,所以它叫做「緣著錄音筆的眼根知的第二剎那」。對於這個主要的趨入境而言,它是再決知,因為在這之前,緣著錄音筆的眼根知的第一剎那已經瞭解過錄音筆一遍,而它是第二次瞭解,所謂的「量」以及「再決知」,是從主要的趨入境去作區分的。
  • 它對於「第二剎那的錄音筆」是量。因為它能證得第二剎那的錄音筆,而且第二剎那的錄音筆是它前面的認知所沒有證得的。所以這對於第二剎那的眼根知而言,它是初次證得。
  • 結論:
    緣著錄音筆的眼根知的第二剎那
    對於自己的主要趨入境──錄音筆──是再決知
    對於自己的次要趨入境──第二剎那的錄音筆──是

總結:
  • 福稱大師之所以說:緣著錄音筆的眼根知的第二剎那是再決知,指的是它對於錄音筆而言是再決知;克主杰大師說:第二剎那是量,指的是對於第二剎那的錄音筆是量。所以這兩種論述沒有矛盾,兩者都有它的可取之處。
  • 對於福稱大師而言,這個認知叫做再決知。因為福稱大師認為這個眼根知,它的名字應該取名為「緣著錄音筆的眼根知的第二剎那」。此時,它的主要趨入境是錄音筆,它對於自己主要的趨入境──錄音筆──而言,它是再次證得。因為在它之前有一個前量就能瞭解錄音筆,所以之後它再次證得錄音筆。所以我們說:緣著錄筆的眼根知的第二剎那,對於福稱大師來說,他認為這樣的認知稱為再決知。
  • 但克主杰大師為這個認知所取的名字是「緣著第二剎那的錄音筆的眼根知」,即便它也是第二剎那,但這時候的取名不同了,如果他為這個認知取這樣的名稱,這樣的眼根知稱為量。當為它所取的名字不同時,它主要的趨入境也不同──前者主要的趨入境是錄音筆,後者主要的趨入境是第二剎那的錄音筆。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睜眼,閉眼,一天又過去了。還能有意識邏輯的自言自語,還能有活蹦亂跳的力氣雖然只是躺著,應該算是平安。總是要提醒著靈魂裡的厭世成分,現在是活在太平盛世裡,感謝所有沒讓世界毀滅的人的努力。
Thumbnail
夜晚半夜一直想要看之前經營的網頁.. 或許在提醒我吧.卡片的內容 要相信內心的聲音 那個自製影片.. 新年快樂那首歌 自己之前寫的字.正經的時候 寫字還能看..不正經的時候就是甲骨文了😅 因為手機換了. 原始影片跟圖片檔案也沒有. 要在去找.. 是不是需要找個地方存檔一
卡爾威克的「理論之鐘」提供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和反思不同學科和理論的特性。數學在這個框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以其高度的普遍性和簡潔性,成為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然而,正如「理論之鐘」所示,數學也無法在所有情境下同時滿足準確性和易用性。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每一個時刻都是全新的時刻;它告訴我們事件之間沒有連貫性,每一個事件都是獨立的事件。但是人類心智擅長製造流動的時間,於是事件之間出現了因果關係與連貫性。因為我們的感官無法體驗多重實相,所以我們理所當然的以為生命行走在一條單一的軌道上。   切換各種可能性的能力,也就是持續的允許人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三個不同的創新發明以及發明家 創新先生 陳建銘老師的故事。故事背後皆有發明者所經歷的困境、靈感與發想過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當問題出現時,就是激發創新點子的機會,而記錄靈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還分享了一個創新思考的練習工具以及一款針對偏鄉學生設計的教育桌遊,讓學生更加認識當地的生態。
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
得到APP上劉瀾的學習力30講課程中, 講到一個概念叫做「理論之鐘」,相當有意思。 理論之鐘是由社會學家卡爾威克 (Karl Weick)於1979年提出的時鐘隱喻, 表達任何的社會行為理論,都無法同時滿足 - 普遍性 General (12點鐘) 泛用 - 準確性 Accur
Thumbnail
在《奇蹟課程》裡面談到不少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論。我們都知道非常地抽象,那個不是我們所能夠理解的。因為這個時間觀,其實隱含在所有的奇蹟裡面或者是操練的背後。尤其是它隱藏在所謂我們的寬恕法門裡面。 任何希望別人改變的想法都假設「別人已經錯了」,這個假設會成為你的經驗。 別當一回事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時間是一種假設、一種建立在人類共同認知上的基本概念。你的情緒刻劃時間的長度,因此時鐘時間是你情感強度稀釋或濃縮了的世界時間,你和同類的時間變化是無法相同的但遵守相同的協議。你自己在不同情緒下的「時間」感受也有巨大的差異,這不是幻覺或自我催眠,實則是你有個很好的理由這麼做。
Thumbnail
寫願望清單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們從念頭開始分析,答案留給你最後去答   一念不覺,就是從你的心,一開始有一個微小的波動或振動,讓你沒有感覺到的頻率。   這個波動的頻率,就像無線電視接收地上波,開始讓電視螢幕,產生了畫面與聲音,讓你感覺到怎麼電視打開了,有好奇的聲音與變化萬千的影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睜眼,閉眼,一天又過去了。還能有意識邏輯的自言自語,還能有活蹦亂跳的力氣雖然只是躺著,應該算是平安。總是要提醒著靈魂裡的厭世成分,現在是活在太平盛世裡,感謝所有沒讓世界毀滅的人的努力。
Thumbnail
夜晚半夜一直想要看之前經營的網頁.. 或許在提醒我吧.卡片的內容 要相信內心的聲音 那個自製影片.. 新年快樂那首歌 自己之前寫的字.正經的時候 寫字還能看..不正經的時候就是甲骨文了😅 因為手機換了. 原始影片跟圖片檔案也沒有. 要在去找.. 是不是需要找個地方存檔一
卡爾威克的「理論之鐘」提供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和反思不同學科和理論的特性。數學在這個框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以其高度的普遍性和簡潔性,成為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然而,正如「理論之鐘」所示,數學也無法在所有情境下同時滿足準確性和易用性。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每一個時刻都是全新的時刻;它告訴我們事件之間沒有連貫性,每一個事件都是獨立的事件。但是人類心智擅長製造流動的時間,於是事件之間出現了因果關係與連貫性。因為我們的感官無法體驗多重實相,所以我們理所當然的以為生命行走在一條單一的軌道上。   切換各種可能性的能力,也就是持續的允許人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三個不同的創新發明以及發明家 創新先生 陳建銘老師的故事。故事背後皆有發明者所經歷的困境、靈感與發想過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當問題出現時,就是激發創新點子的機會,而記錄靈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還分享了一個創新思考的練習工具以及一款針對偏鄉學生設計的教育桌遊,讓學生更加認識當地的生態。
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
得到APP上劉瀾的學習力30講課程中, 講到一個概念叫做「理論之鐘」,相當有意思。 理論之鐘是由社會學家卡爾威克 (Karl Weick)於1979年提出的時鐘隱喻, 表達任何的社會行為理論,都無法同時滿足 - 普遍性 General (12點鐘) 泛用 - 準確性 Accur
Thumbnail
在《奇蹟課程》裡面談到不少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論。我們都知道非常地抽象,那個不是我們所能夠理解的。因為這個時間觀,其實隱含在所有的奇蹟裡面或者是操練的背後。尤其是它隱藏在所謂我們的寬恕法門裡面。 任何希望別人改變的想法都假設「別人已經錯了」,這個假設會成為你的經驗。 別當一回事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時間是一種假設、一種建立在人類共同認知上的基本概念。你的情緒刻劃時間的長度,因此時鐘時間是你情感強度稀釋或濃縮了的世界時間,你和同類的時間變化是無法相同的但遵守相同的協議。你自己在不同情緒下的「時間」感受也有巨大的差異,這不是幻覺或自我催眠,實則是你有個很好的理由這麼做。
Thumbnail
寫願望清單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們從念頭開始分析,答案留給你最後去答   一念不覺,就是從你的心,一開始有一個微小的波動或振動,讓你沒有感覺到的頻率。   這個波動的頻率,就像無線電視接收地上波,開始讓電視螢幕,產生了畫面與聲音,讓你感覺到怎麼電視打開了,有好奇的聲音與變化萬千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