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類學筆記:認知的六種境

更新於 2021/03/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認知的六種境:顯現境、所取境、趨入境、耽著境、直接境、間接境
  • 六種境是同時呈現,而不是先有顯現境,再有趨入境
  • 只要是認知,它都有顯現境與所取境,但某一種認知的顯現境與所取境不一定是存在的。意思是它的事例裡面,不見得都是存在的事例。

    分別知的例子:聲音是常法,它不存在,但是它是執著聲音是常法的分別知的顯現境
    無分別知的例子:兩個月亮,它不存在,但是它是執兩個月亮的眼根知的顯現境
  • 所有的認知,它的顯現境與所取境都是同義
  • 以經部宗而言:「常法分別知的顯現境同義,無常法現前知的顯現境同義。」
  • 只有分別知有耽著境,其他的認知都沒有耽著境。
  • 直接境是指,一、能夠顯現出對境的相,二、在顯現的情況下去證得,從這兩種角度可分為直接顯現直接證得
  • 顯現就是直接顯現,沒有間接顯現,所以只有間接證得,間接證得不見得要現起對境的行相。

分別知範圍內,以「執著鬧鐘的分別知」為例
  • 有六種境,其中顯現境與所取境同義趨入境與耽著境同義
  • 如果某一種分別知能夠證得境,我們說它的趨入境、耽著境、所量,三者同義。所量的意思指的就是:心能證得的境。
  • 分別知的顯現境,是指在分別知上所顯現的影像,鬧鐘在心中現起的影像是「顯現境」
  • 所謂的「趨入境」,指的就是我們心中所想的對境,鬧鐘是「趨入境」

無分別知範圍內,以「緣著鬧鐘的眼根知」為例
  • 只有五種境:顯現境、所取境、趨入境、直接境、間接境
  • 無分別知的顯現境、所取境與直接境是同義的。

對於「否定非瓶」到底是常法還是無常法,這一點在三大寺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 如果我們在強調否定非瓶的時候,是把非瓶用一個括號──否定〔非瓶〕,此時「非瓶」本身是常法,否定掉「非瓶」這個常法的狀態,它應該也是常法。這時,否定非瓶與瓶不是境、時、自性的成住質同。因為這兩者根本不是質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否定非瓶是常法。
  • 另外一派的人認為:否定非瓶是無常法;它不僅是無常法,而且它是瓶。因為否定了非瓶之後,它要強調的是「否定非瓶之後的狀態」,也就是瓶本身。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的話,否定非瓶是無常法,而且它是瓶,所以從這個角度,否定非瓶與瓶是境、時、自性的成住質同。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0會員
43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性法師 心類學 2017 南印度 筆記
如性法師 心類學 2017 南印度 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