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鮮活的南方澳

文|蘇麗春
描寫南方澳南天宮
描寫南方澳南天宮
李潼的〈漁港早市〉,描述他借住在南方澳朋友的家,以便第二天一早去拍攝漁港早市的照片,夜裡聽到漁船出航的聲音,他說:
「雨聲中聽見漁船出航的汽笛悠悠響起,時間接近凌晨,陸續又有幾艘漁船出航。馬達和汽笛聲自有它動人的音調,很難制止的不去傾聽。」
李潼以漁船出航的聲音預告漁港的作息,並透過朋友的口述說:
「漁人的作息和種植無關,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的作息決定在漁汛。通常是夜半出航,日出返港。……漁人活動的高潮在海上,可惜很少人能見到。……早晨五點鐘起床,趕到漁會碼頭,還可以看見活動的尾聲。雖然是尾聲,他們生命的活力卻仍然感人而美麗。」
這個活動的尾聲就是魚貨拍賣現場,在文章中,李潼描寫生動熱絡。
南方澳除了鹹鹹的海風、魚產的腥味外,也縈繞著「媽祖」廟香爐的清香。
或許是「炎炎夏日,準時來到台灣東北角這個漁港小鎮。」這句開卷語,讓讀者將《順風耳的新香爐》小說的場景聯想到南方澳,而香火鼎盛的「南天宮」則是主角媽祖、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家。
這本書是李潼獲得少年小說首獎的作品,有魔幻寫實的味道,將神明人格化,三位神明個性分明:媽祖婆溫柔慈愛、千里眼隨遇而安、順風耳任性衝動。在小說中,順風耳像一個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事事新奇,卻又處處碰壁,嘗盡苦頭,最後浪「神」回頭,再回到媽祖廟,與媽祖、千里眼共享一個香爐。
南方澳也是《望天丘》重要的場景之一,第三章的「南方澳海灣一艘擱淺黃金船」,敘述書中的幾位少年主角和老師、同學們到內埤漁港郊遊的見聞。
《順風耳的新香爐》裡描述炎熱的夏天,三位神明穿著厚厚的繡袍忍受高溫,《望天丘》裡則是敘述氣溫九度的寒冷冬天,一群人縮頸收肩地挨靠著看日出。
「海平線上的朵朵濃雲鑲銀邊,光暈映照海波,一條日光大道就這麼鋪展到內埤海灣。銀亮的彎月形沙灘外,一波波更亮白的潮浪,潮音忽重忽輕,都以礫石和細砂摩搓的刷刷聲為襯底,在一陣冷過一陣的寒風中,努力撲岸。」
讀著這些文字,彷彿身歷其境地聽著浪潮聲、呆望著日出的美景。
內埤漁港在南安國中前方,李潼寫道:
「海堤的一邊,是開始放寒假的南安國中。紅牆白瓦的校舍,緊傍山崖,像一座面海城堡,靜靜迎接朝陽和強勁北風。」
海邊有座叫「觀海寺」的小廟,供奉觀世音菩薩,廟旁有一篇文章敘述一件悲劇。李潼將內容引用到書中,是一位六歲幼童與母親到此海灘遊玩,不幸被海浪捲走而喪生。
《望天丘》裡穿越時空而來的陳穎川口述,陳輝少爺帶領五百名子弟兵在蘇澳「砲台山」擊退法國軍艦。書中描述砲台山的景致:
「週日的砲台山上,天光亮好,林木葱鬱,曲折林蔭小徑有鳥聲啁啾和習習和風,是納涼散心好所在。……
砲台山頂,分明是個清幽寧靜的公園。環繞砲台的是一片青青草原;砲台左右兩側前的老榕樹,長得粗壯濃密,樹下有尼龍網吊牀和磨石子長椅,讓人歇腳休閒。左右坡下各建一座兩樓高的瞭望台,另有一座壯牛拖車的『同心協力』青銅塑像,和大理石打造的『和平祈願紀念碑』。」
漁港早市、南天宮、內埤漁港、砲台山,展讀李潼的文字,南方澳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影像更為立體鮮活,故事裡的人物、情節也更耐人尋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