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勇敢青年快去創造奇蹟!日治時期的台青樣貌
展覽外名:The Birth of youth若者の誕生(2020-2021)
每一代無論國籍、地方,青少年總會總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形成,就連動漫畫往往主角也都年紀輕輕。在台灣無論過去野百合、野草莓在到靠近近代的反媒體壟斷、反高中課綱微調,還有海內外報導的太陽花學運的對中貿易議題,都可以看出青年不管是覺青、憤青、文青,都恰巧與時代抗爭有所關連。
《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展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特展,以當時日治時期的台灣青年模樣為主,在1920年間日本大正民主思潮,「青年」在這股日治時代扮演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存在,是追求進步、是反抗殖民、或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青年的誕生》展覽讓人看見日治時代各式各樣的青年樣貌。
覺醒青年、文藝青年等如今有許多敘述的詞彙多在網路流傳,但其中也很多都逐漸成為貶抑或嘲弄的對象。有趣的是在網路世代串流中即便嘲笑對方是憤青、文青或覺青,但彷彿一遍遍歷史重演,誰沒有年輕過;我們都不年輕。
我們的青春都留在台灣,青年所經歷或無謂的事彷彿是一場人生印記,看似不顧前後或沒大沒小之事,有時候隨著年紀彷彿失去了「青年」的衝勁,但時代中總會替我們留下什麼,青年的誕生如同場大型的運動會一樣華麗且奔放。
《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展是以日治時代在台的青年樣貌為主題,除了敘述當時什麼才是日本政府喜歡的「臺灣青年」模樣,同時也刻畫對於當時日治時代不平等與不公平發聲的另類讓日治政府頭疼的「台灣青年」樣模。
透過一些日本與台灣留下的文獻來展現日本時代對於青年的定義,同時也展示出青年除了年紀上的定位,該詞彙還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例如在各個歷史的樣貌、還有青年的文化啟蒙等,罷課、遊行、鬥毆等青春詩篇。
展覽中展示了許多歷史文件和用有趣的動畫和聲音檔案跟觀覽的群眾互動,並且配合一樓的常態展,可以說有互補和延伸閱讀的功用。
同時也展示出當時在日治時期影響台灣青年和民主活動的《臺灣青年》、《臺灣民報》等重要刊物,還有歷史重要活動照片,蔣渭水、蔡培火等耳熟能詳於日治臺灣運動的重要角色,也都可以透過這些展覽中了解他們試圖透過許多方式來啟蒙更多的臺灣青年起身建立一個不是日本也非清帝國,台灣人自己的臺灣國。
整體展覽來說動線非常良好(也有可能是參觀人數不多),會建議如果有時間先逛過一樓的常態展示區,了解1920~1930年間日治時代的臺灣新文化運動大小事,再前往二樓《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展,會有更多受益的地方。
整體雖然展覽富有巧思和創意,許多地方也有聲音和圖文互動的創新,但因為文字很多融入圖片中,其實容易不經意的就給忘記和忽略有些可惜,小動畫和台語讀報社也很有意思,並且一段大字報剪輯非常適合想當網美的奇網拍照。
展覽最初開始就是以「你對日治時代的青年的想像」為主,慢慢用關於報紙、書籍、流行文化來導引群眾了解關於當時1920在日本殖民下的台灣青年。
這裡也很有趣的分作許多種青年類別,例如日本政府想要的臺灣青年的樣貌該是什麼樣?但實際上許多有抱負甚至攻讀國語學校和醫學校的臺灣清年又是什麼樣貌。甚至女性開始參與教育與文化體制內,青年這意思開始不是年齡,無分男女、在文字上有著自己全新的詮釋和意義變化。
整體來說展覽展出的年代其實不長,但卻對於台灣青年運動別具意義,甚至可以看出在日治時代下綜觀日本政府困擾,抓捕其中青年。對比國民政府來台的二二八美麗島與中共的六四天安門,可以說青年運動就算踢到鐵板,但抗爭卻不會停息。
依舊是那作臺灣島、依然是位臺灣人。《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展講述日治時代的台灣青年抗爭史的一頁,試圖用文化與書報掀起的革命,台灣青年是什麼樣子?至少日治時代他們不會是日本人的樣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8會員
772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花樣滑冰Stars》是一部以男子滑冰團體賽運動競技為主題的動畫作品,故事敘述小時候溜冰的前島絢晴因為敗給勁敵篠崎怜鳳而放棄參加比賽,在高中之後遭遇神秘的高中生流石井隼人的慫恿下再次回到滑冰賽事,但這一次他要參加的是高中團體花滑競賽Skate-Leading,要在全日本上跟勁敵篠崎怜鳳再次一決高下。
《老西門》是部2001年拍攝的紀錄片,主要拍攝於在年輕與日式文化之外西門町的另一裏面,紅樓旁即將被拆遷的西門市場裡有盤據在西門一角的老人聚會茶室和各式各樣在這邊長大生活幾十年的攤販,市集裡老兵靠著下棋、閒晃與上紅包場聽小姐唱歌過完一天,跟大馬路上人來人往的年輕人世界形成一種強烈對比,也慢慢消失不見。
紀錄電影《潰爛、癒合、掩藏》是一部拍攝過去二戰日軍侵華時在東北時惡名昭彰的七三一部隊進行不人道的病毒戰,到今所留下的遺毒和傷亡。導演從2006開始追蹤因為七三一殘留的實驗下腳部病變的東北農民現況,追蹤還倖存日中兩方受害者與加害者不同觀點的一段歷史傷口的訪談。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是一本描述以台灣滅絕動物「雲豹」的主題漫畫作品,故事以好幾代的雲豹家族為開端,從過去無人的台灣山林,一路到台灣原住民、蘭學貿易、日治等時代變遷最終在滅絕後,回顧一段曾經的台灣山林間動物之王代代至終的傳說故事。
圖文書《死者的孩子》是一個關於作者本人台灣原民身份與腦海中父親的過去所拼湊出自身心理層面的探討。從事劇場工作的作者偕志語,從小在新北三重生活,父親是阿美族和噶瑪蘭族混血的原住民,但離開家後卻再也沒有回去。父親被族裡的人稱之是異教徒。而在偕志語在父親去世後與阿美族的祖母見面,祖母則稱為:死者的孩子。
2018年的跨性別紀錄片《做人好男》是以四名原生理性別為女性,女跨男的健美選手參加全球首例的跨性別健美大賽FTM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敘述她/他在性向與自我性別認同上的心路歷程,還有原生家庭與周遭伴侶、孩子對於幾位當事主角的看法和他們自我對於生為跨性別者的個人觀點,而站在健美台上驕傲展現自己的身體。
《花樣滑冰Stars》是一部以男子滑冰團體賽運動競技為主題的動畫作品,故事敘述小時候溜冰的前島絢晴因為敗給勁敵篠崎怜鳳而放棄參加比賽,在高中之後遭遇神秘的高中生流石井隼人的慫恿下再次回到滑冰賽事,但這一次他要參加的是高中團體花滑競賽Skate-Leading,要在全日本上跟勁敵篠崎怜鳳再次一決高下。
《老西門》是部2001年拍攝的紀錄片,主要拍攝於在年輕與日式文化之外西門町的另一裏面,紅樓旁即將被拆遷的西門市場裡有盤據在西門一角的老人聚會茶室和各式各樣在這邊長大生活幾十年的攤販,市集裡老兵靠著下棋、閒晃與上紅包場聽小姐唱歌過完一天,跟大馬路上人來人往的年輕人世界形成一種強烈對比,也慢慢消失不見。
紀錄電影《潰爛、癒合、掩藏》是一部拍攝過去二戰日軍侵華時在東北時惡名昭彰的七三一部隊進行不人道的病毒戰,到今所留下的遺毒和傷亡。導演從2006開始追蹤因為七三一殘留的實驗下腳部病變的東北農民現況,追蹤還倖存日中兩方受害者與加害者不同觀點的一段歷史傷口的訪談。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是一本描述以台灣滅絕動物「雲豹」的主題漫畫作品,故事以好幾代的雲豹家族為開端,從過去無人的台灣山林,一路到台灣原住民、蘭學貿易、日治等時代變遷最終在滅絕後,回顧一段曾經的台灣山林間動物之王代代至終的傳說故事。
圖文書《死者的孩子》是一個關於作者本人台灣原民身份與腦海中父親的過去所拼湊出自身心理層面的探討。從事劇場工作的作者偕志語,從小在新北三重生活,父親是阿美族和噶瑪蘭族混血的原住民,但離開家後卻再也沒有回去。父親被族裡的人稱之是異教徒。而在偕志語在父親去世後與阿美族的祖母見面,祖母則稱為:死者的孩子。
2018年的跨性別紀錄片《做人好男》是以四名原生理性別為女性,女跨男的健美選手參加全球首例的跨性別健美大賽FTM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敘述她/他在性向與自我性別認同上的心路歷程,還有原生家庭與周遭伴侶、孩子對於幾位當事主角的看法和他們自我對於生為跨性別者的個人觀點,而站在健美台上驕傲展現自己的身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由於人會離世、記憶會被遺忘,文字紀錄、圖畫等實體物件,就成了傳遞歷史的最佳載體,而黃琪惠這本由論文改編而成的《戰爭中的美術:二戰下臺灣的時局畫》,則提供了讀者以圖畫為窗口,觀看這段歷史的新視角。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出於知識青年的普遍心理需要,每個人年輕時期都會想做一次左派,即便它只是一個神話的幻影,他們也會為此熱血沸騰戮力而為。進一步說,在尚未抓住這個神話之前,一種以文會友相互激盪思想的需求就會更強烈而迫切。接下來,就得尋找文藝沙龍空間,創辦同仁雜誌以發表作品來磨練自己的技藝了。   1908(明治41)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由於人會離世、記憶會被遺忘,文字紀錄、圖畫等實體物件,就成了傳遞歷史的最佳載體,而黃琪惠這本由論文改編而成的《戰爭中的美術:二戰下臺灣的時局畫》,則提供了讀者以圖畫為窗口,觀看這段歷史的新視角。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出於知識青年的普遍心理需要,每個人年輕時期都會想做一次左派,即便它只是一個神話的幻影,他們也會為此熱血沸騰戮力而為。進一步說,在尚未抓住這個神話之前,一種以文會友相互激盪思想的需求就會更強烈而迫切。接下來,就得尋找文藝沙龍空間,創辦同仁雜誌以發表作品來磨練自己的技藝了。   1908(明治41)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