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橋上的魔術師》觀後感_05_ep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個人在這十集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屬【ep4石獅子】這集,每一段落銜接流暢且表達飽滿,不管是孩童視角吐槽國家偉人、商場所聞所見的詭譎氣氛、阿蓋的戀愛與冒險、手工業職人精神展現等,小說裡〈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沒說明那突如其來的一把大火,在影集ep4.5裡給出一段臺灣人不會不知道的歷史解釋版本,同時呼應了吳明益老師在小說裡寫得微乎其微的威權情節。
「有一次我半夜起來想尿尿,結果,往窗外一看,幾十輛坦克和被稱為水鴨子的兩棲裝甲車,軍車就靜靜地停在商場和對面的第一百貨之間的中華路上,那深夜的風景,安靜得有點不太真實,我看著看著就發了愣,直到突然有人喊了一聲不知道是什麼的口令,坦克和軍車都再次動了起來,窗戶遂匡匡匡地顫動不已。」
作家在訪談裡提過當時每個人都活在大歷史裡面,但不知道此刻站在歷史的哪一個位置。於是選擇以冷調中性的手法描述著某天半夜起來上廁所的商場小男孩,在閱兵前一天的中華路上,震懾於國家武器其冰冷氣勢的一幕,處於睡夢之中的真實與非真實之間。在二十世紀時魔幻寫實這一種敘述文學手法變得風行,與全世界的民族獨立運動高潮相應而起,許多流亡於歐美國家的拉丁作家以其鮮明濃厚的文筆掀起革命,受限於壓迫、獨裁、集權社會的陰影,因此將敘述核心藏身於不合乎邏輯的借喻比擬之間,藉此揭露弊端、抨擊政權等不可言,放諸於全然流動的現實狀態,帶動現實世界後續拉丁民族自決與反思起步。

影集的魔幻寫實則從阿蓋的白日夢開始,上課不專心時塗鴉課本,全班同學齊誦的課文變成偉大領袖強迫魚要上游,甚至在飄揚國旗之下,小不點演起將軍愛馬的頭,阿蓋自己飾演領袖兼馬屁,自己的馬屁還是自己拍。一句性感嗎、一句角色換一下啦,不會膩嗎?讓我爆笑同時想起高中歷史老師說過*蔣中正連任的諧音笑話。
*註:中華民國開國起歷屆總統名:蔣中正、于右任(余又任)、吳三連(吾三連)、趙元任(照原任)、趙麗蓮(照例連)、伍子胥(吾子續)
爾後白日夢化為小不點阿蓋與書店商胞胎姊妹的笑刊生意(阿蓋的數學計算真的貫徹始終得不好),連接廟中求籤與玩弄石獅子橋段,再回到商場看見開箱,鎖匠打開了專屬臺灣人的記憶匣子,藏在小本之下的大本揭開本集主調。過程中雙胞胎姊妹所見所聞的種種疑惑,打住於大人的不可說之間,為什麼天空只有一種藍?草地只有一種綠?什麼比鬼還可怕?空白籤詩上可以做什麼夢?能不能當一朵自由自在的白雲呢?隨著小孩子天真地作夢,甚至跟著石獅子小豸在夜間遊蕩,好厲害的機器啊!到處去看夜晚無人的商場、工作後的大人平常在幹什麼,沒想到也因此發現在商場陰影裡隱藏的秘密。
雙胞胎朗誦禁詩,由編劇陳虹任所著。

原著透過小孩子的眠夢、石獅子的降神,揉淡了威權體制的壓迫,那尚未解嚴的時代;而揉淡的真實,清楚地出現在影集ep4.5、片頭曲,與片頭黑白照片集裡。
在此先提及楊德昌導演在1991年上映的牯嶺街殺人事件,作為1960年代的歷史背景補充,解釋了在1970年代成為繁華商場的之前,以及其之後1982年羅大佑唱著的〈之乎者也〉「眼睛睜一隻/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歡喜也」到底想說什麼?牯嶺街殺人事件發生於1961的古亭區建中、小公園、二一七眷村、萬華市場,等空間組成的外省眷村生活,電影開頭引言便濃縮了整個時代背景,
「民國38年 (1949) 數百萬的中國人隨著國民黨的遷居來台,絕大多數的這些人,只是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為了下一代的一個安定成長環境。然而,在這下一代成長的過程裡,卻發現父母正生活在對前途的未知與惶恐之中,這些少年在這種不安的氣氛裡,往往以組織幫派,來壯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
整部電影出現的情節包括不同階級外省家庭的互動、眷村幫派衝突、白色恐怖逼供陰影、同鄉熟識的請託文化,這類一圈圈的規訓與懲罰,藉由教育升學、官僚體制、國家威權等制度,如巨大氣團以有形似無形那樣厚重地壓在每個人身上,滯悶得無法呼吸。不知道自己為何被調查、有什麼好自白的白色恐怖,讓人不敢產生一絲思想懷疑或是信任他人,隨時都可能惹來殺身之禍;而學童尋常回家路上,多部坦克車轟隆隆地行駛於臺北街頭也是日常,那低沉又震耳的行駛聲,表示出黨國的力量與無所不在的監視,是那個草木皆兵冷戰時期會出現的極權社會首都景象。
為何吳明益老師提及記憶裡,每一年都有商場小孩期待的「閱兵」呢?
場面壯觀、多人參與的壯景,是官方神格化國家偉人的宣傳手法,蔣中正(蔣介石)身為曾經領導北伐、將統一中國、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民族英雄,是外省人的希望之星,每年透過閱兵典禮,對內外展現眾內一心集結感,如同今日北韓領導人一樣;然而對當時剛光復的本省人而言,蔣家政權帶來更多的是強制鎮壓下的恐懼,臺灣只是從日人換到另一位統治者手中,一連串徵糧、加稅、幣制改革,使得社會結構變動快速,且進入戒嚴時期,政權持續利用省籍情節加強控管。當政府意識到難以反攻,才開始舉發大型建設,專心於都市規劃治理,當1961年鐵路旁的克難村改成現代化第一棟水泥建築中華商場時,實則象徵著一個歷史端點的結束與開啟。
地處節點的中華商場匯集了來自大江南北的外省難民、本省閩客原民族群,同是為生活打拼辛苦、望在此安身立命的臺北移民,在警總受令建設而起、工商業發達的新式商場裡佔據小小一角,在住商混和的狹窄空間裡求生存,鄰近著一邊是娛樂情慾場所西門町,另一邊則離總統府不遠,常出現在政治宣傳片中的現代門面,國慶日時更是規定商場各段頂的旗桿,需統一懸掛起六號大小的整潔國旗,不失其以「中華」為名的象徵。
1970年代起進入一段同時是最好也最壞的年代,政治上已穩定多年(白色恐怖末期、元首連任),經濟上歷經產業轉型,鄉村移民湧入都市打拼、組成一個個工商社會,股票高漲、外匯存底正起飛的希望年代,同時面臨了1977鄉土文學論戰、1978蔣經國上任、1979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過去無所不在的威權漸漸轉為檯面下的隱而不見(改由特務、黑幫之手),形成一個生猛喧囂又暗潮洶湧的80年代,之後的臺灣社會界於極度壓抑之後的解放狀態,片頭的黑白照片更是呼應了人們內心波濤巨浪的轉變。

本系列影集正是處於如此複雜的時空脈絡裡的80年代,也是從這一集起我被雅喆導演的大膽改編、直接呈現震懾到了。小說裡的若有似無放在影集裡,夾雜歷史事件與魔幻故事娓娓道來,簡直是大放異彩、精彩極了,後續幾集也出現不少出色片段。或許有些觀眾會因為時空錯置而不買單、說著這不是我的中華商場,但我認為在這部基調上這樣的改編是恰如其分的,況且這部本來就不僅僅只是部懷舊片,而是述說消失與存在的八零記憶,望喚起年代共感給所有臺灣人;對於沒經歷過那些時期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模擬感受與挖掘史實的開始,透過這封寄寓深遠的魔幻情書,我輩中人在影集裡真實感受到那種壓迫下的不適感,也會因此想知道其前因後果,當時到底發生哪些事情,而開始詢問家中長輩、找尋相關資料,不同於以往的規訓教育,這個時代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問號與批判,那是許多人努力過而來的成果,我們會想辦法知道過去與期冀減少歷史傷痕的重蹈覆轍,況且那些嘴上說著沒那麼嚴重、不曾知道的事,並不代表他就不真實存在,只是彼非當事者、沒經歷過而已。
而佇立在廟前、看透人世起落興衰的石獅子,究竟會記得那些事呢?小說裡的敘事者在夢遊之際,看見了石獅子瞳孔裡的燄光流轉;不知閃過多少浮塵悲痛,那些著了火記憶在表妹無神的瞳孔裡是無盡深淵,是旁人始終無法輕易開啟的一道心鎖。
談完時空脈絡再連回本集,編劇將石獅子連結到憲兵的代表獬豸,化身為國家的機器大貓,即使是孩童阿蓋操作,觀看當下仍不寒而慄,因為操控者並不知道監視工具的可怕,觀眾也不清楚小豸究竟是神或鬼的化身,竟一次次拐騙阿蓋進入夢遊。
萬芳飾演的老師到老柴店裡警告。
第一次到處窺看商場角落,偷看商場大人的平時娛樂、聽見老柴家表姊妹朗讀新詩,定格雙胞胎姊妹的畫面鏡頭拉遠後,驟轉到廣播念著刑罰人名,走廊上出現馬頭任務逡巡,前幾集藏著的威權直接現身光影之間,同時廣播繼續說著播放輕鬆一點的歌曲,「叩、叩、叩,想敲開你家大門」,那樣直接明瞭的歌詞,在這樣詭譎氛圍下直接變成最恐怖版本的情歌《你家大門》。(鳳飛飛遭歌監、唱片封面放上我是中國人又是另一個故事。)
鄭有傑導演飾演的特務到阿蓋家散發威脅氣場。
第二次夢遊,阿蓋明顯感受到商場的黑,甚至直接被帶到監視老百姓特務房前,被只出聲就具有威脅性的鄭導特務問「小朋友要不要直接進來看啊?」透過模糊紗窗孔洞觀眾也瞧見了牆壁上盡是老柴一家的照片與監督紀錄,讓人屏氣凝神繼續等著商場即將發生的大事。連接第三天白天,即使在製作海報時有阿蓋「可是我的心只有一個」的撩人告白與小佩吃吃笑的可愛橋段,減緩了觀影情緒上的緊繃,仍因後續兩則警告不曾鬆懈;老師與老柴的對手戲,短短幾句來往張力十足堪稱經典,最後老師烙下一句「死的是金聖歎,不是笑笑生」。接著另一段特務到阿蓋家的威脅,半強迫著阿蓋操作比手槍還厲害的相機,一聲聲喀擦、喀擦重擊人心,與最後皮肉不笑地說「你,是希望我來幾次?」使全場再次不寒而慄。
到了第三天傍晚,人心惶惶的商場響起警戒聲,阿蓋照常被帶去夢遊,走廊上傳來逃走奔跑與威脅開門聲,隔壁愛棟的老柴書店就這樣燃起熊熊大火,最後一個鏡頭take到見證出事現場的阿蓋,用精神渙散又口齒不清的姿態舉起精心削製的鑰匙,掙扎於半夢半醒之間、想幫忙救人。之後片尾曲響起,引起心裡頭滿是震撼。
在觀看當天寫下這段小結:
這集一樣結束得突然,老柴一家生死未卜,威權更是不掩飾地直接敘述,剎那間我感覺到與原著小說全然不同的中華商場,沒有放鬆的想像空間留白,而是大量元素翻轉(1980林家血宅、1989鄭南榕獨立書店自焚事件)、緊密劇情連結、處處不讓你心安,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尾末照常的夢遊,查書的一把火,阿蓋恍如隔世地拿著鑰匙說用這個。接著反覆觀看仍讓人想哭的第五集預告,大火之後消失的是姐姐還是妹妹?魔術師說著佛語將文鳥復活。在天橋上的陰陽兩界,是不是有人已經去了九十九樓,再也不會出現了呢?
而在一旁冷冷看著一切發生的石獅子,或許也都記得。
「人類的心臟是一條線,有始有終,而我的心臟卻是一個圓圈。我有無窮無盡的能量,可以出現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因此,我總能在人類最幸福和最不幸的時候找到他們。」--偷書賊,死神

此集當中有一段我特別喜歡,阿蓋拿到精緻鎖頭之後回家裡的鑰匙牆上,找著配對的鑰匙,爸爸告訴他那是特製鎖頭、找不到的,於是阿蓋便拿起銼刀磨起了鑰匙,爸爸坐在一旁井然有序地安上鑰匙鎖緊打模,一邊跟兒子說:「鑰匙跟鎖頭是有感情的,有時候不能磨過頭,磨過頭他們就不記得以前在一起是什麼樣子了」(蓋爸說的既是職人行話也是人生)
阿蓋隨即答到:說不定是鑰匙太生,磨一磨就可以打開了。(顯現這個鎖匠之子從小也跟著學了不少技巧)
蓋爸笑了一笑繼續說:不是同一對鎖頭鑰匙,磨在多也是打不開任何東西的。(直接聯想到上一集唐先生那句「不是你的人就不會是你的」)
然後蓋爸繼續操作更難的技術時,阿蓋也會專心地撇過頭看。
蓋爸:有些鑰匙跟鎖頭太生疏了,多開幾次就可以了。不過像你手上的鑰匙跟這個鎖頭不是一對的,打不開就是打不開。
阿蓋:那我這把鑰匙的鎖頭在哪?(閱讀小說時我也有同樣疑惑放在心中)
蓋爸:我不知道,不過...也許你會找到他的鎖。
我覺得這段對話裡每個鏡頭都充滿燦爛光輝,一如阿蓋眼中的爸爸,很厲害!什麼鎖都會開!即使蓋爸說學這個沒用,只是政府賞的一口飯,然而那藏不住的職人眼神散發靈光。在展現純粹技藝的時刻,就算是平凡人物也會顯現靈光,超越商場的侷限空間與其卑微身分;那是處於機械複製年代的我們很少會看見的手工業工作後台,也是商場裡鎖匠之子與老爸學習的相處時光,我相信即使後來老商場拆毀入土,這段記憶仍會永久存在。
阿蓋演得好自然可愛,阿派哥哥好體貼溫柔,阿蓋爸爸很有耐心,喜歡他們一家。

參考:
李律鋒 ( 2015 ) 臺北市中華路的歷史影像1960-1990:中華商場、南機場與外省族群。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後記:
  1. 蓋媽帶阿派跟小孩子們一起去拜拜的新莊廣福宮,是北部最早興建屬客家人信仰的三山國王廟,保留古老宗廟的格局。
  2. 小細節:蓋媽以同是甘苦人的原因告訴阿蓋,為何要關照橘嬸不好吃的水果,很有商場人情味。這集主角轉阿蓋,反看配角小不點好可愛,沒那麼張揚卻不藏氣質;阿卡一樣演的平凡大雄,聲音相當好聽、有辨識度。
  3. 這集極短的魔術片段:阿蓋一衝出走廊,高喊「我有神奇鑰匙、我要H全世界」,經過魔術師身邊就掉了是怎樣,果不其然又被魔術師玩弄一番,一鏡到底的魔術片段還是好厲害,莊凱勛手勢好美,仍然一樣好奇怎麼做到的,另外魔術師蕭強的竟然還會讀心術,用溫和語氣「你談戀愛喔」(客語)道出了阿蓋的害羞心事,旁邊兩個玩伴的反應也好煩好好笑,背後模糊的牆上海報有畫出SSWY的解釋,那到底是有多早熟、有夠色的年紀。「小朋友,你要記得喔,這世界上不是每一把鑰匙都只能開鎖,有的時候開的是人的心。」
  4. 本來想ep4.5一起寫的,實在費力於是作罷。
avatar-img
3會員
12內容數
Everybody’s Talking About "the musicals" 這是一個小小計劃,談談當年我是如何與那些偉大音樂劇相遇 描述邏輯預計依循以下公式:入坑曲→基本介紹→單首歌曲推薦→劇情橋段賞析→ geo eyes→others 歡迎同好留言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色尾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Oh-oh-oh-oh-oh-oh-oh-oh-oh-oh-oh一曲Tarzan Boy開啟【ep3水晶球】商場青少年的戀愛序章,鏡頭從三小男孩轉到商場四帥身上,其中最突出的就屬費洛蒙滿棚的阿派,一個原著裡不存在的角色,即將演譯小說裡沒有出現水晶球的一集。
【天橋ep1.2】時間之河的隱喻持續穿插在影集之中,有人說一到九集是第十集的小不點重返過去的回憶,消失的都還存在,帶著觀眾走一趟兼併失去與拾獲的日夢。接下來就是對於每一集的絮絮叨叨,細微如羽序飄飛,但也是細細品嘗的觀後感。
「電影人的浪漫,致敬戀戀風塵」要不是想知道《天橋》到底有多致敬經典,還真不會翻出來看,看著看著早就被九份的生活給吸進去,突然出現中華商場字樣時還嚇了一跳,想說「欸!中華商場欸!!」,隨即想起自己之所以看這部片的初衷不由得好笑起來。
「生意囝仔的唬爛,塑造文字魔術師」 對場所的回應,與爸媽兄弟姊妹擠在狹小閣樓的生活,下午過後一側有光、另一側有蔭的捉迷藏走廊,就連走廊下的老李都好像出現在陰影之外,於是那浮光掠影的影像與文字記錄組成了我對中華商場的印象,童年紀事與家屋日夢也構築了搖籃式的懷念。
「什麼是九十九樓?我的第三地」關於99樓,其實一開始我很不滿意劇組丟出這個關鍵字,然後每一集都用不同意義去定義他,搞得九十九樓既像天堂、又像地獄,說是哈利波特裡的萬有應室嗎?也不必然...
「忠於原著的形式與精神,什麼叫做改編?」在菲林與稿紙的場合上,作家與導演暢談起了改編這回事,談論不同媒體表現手法的特性,他們都同意文學轉譯之不易,尤其是那些被作者藏在字裡行間,若有似無、不說透的隱諱與留白。      
Oh-oh-oh-oh-oh-oh-oh-oh-oh-oh-oh一曲Tarzan Boy開啟【ep3水晶球】商場青少年的戀愛序章,鏡頭從三小男孩轉到商場四帥身上,其中最突出的就屬費洛蒙滿棚的阿派,一個原著裡不存在的角色,即將演譯小說裡沒有出現水晶球的一集。
【天橋ep1.2】時間之河的隱喻持續穿插在影集之中,有人說一到九集是第十集的小不點重返過去的回憶,消失的都還存在,帶著觀眾走一趟兼併失去與拾獲的日夢。接下來就是對於每一集的絮絮叨叨,細微如羽序飄飛,但也是細細品嘗的觀後感。
「電影人的浪漫,致敬戀戀風塵」要不是想知道《天橋》到底有多致敬經典,還真不會翻出來看,看著看著早就被九份的生活給吸進去,突然出現中華商場字樣時還嚇了一跳,想說「欸!中華商場欸!!」,隨即想起自己之所以看這部片的初衷不由得好笑起來。
「生意囝仔的唬爛,塑造文字魔術師」 對場所的回應,與爸媽兄弟姊妹擠在狹小閣樓的生活,下午過後一側有光、另一側有蔭的捉迷藏走廊,就連走廊下的老李都好像出現在陰影之外,於是那浮光掠影的影像與文字記錄組成了我對中華商場的印象,童年紀事與家屋日夢也構築了搖籃式的懷念。
「什麼是九十九樓?我的第三地」關於99樓,其實一開始我很不滿意劇組丟出這個關鍵字,然後每一集都用不同意義去定義他,搞得九十九樓既像天堂、又像地獄,說是哈利波特裡的萬有應室嗎?也不必然...
「忠於原著的形式與精神,什麼叫做改編?」在菲林與稿紙的場合上,作家與導演暢談起了改編這回事,談論不同媒體表現手法的特性,他們都同意文學轉譯之不易,尤其是那些被作者藏在字裡行間,若有似無、不說透的隱諱與留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帶領讀者走進法拉盛唐人街的古董店,描繪道格與歌蒂在尋找兔腳古董店的過程中,喚醒了道格對過去的回憶。故事中穿插了電影《小精靈》、《時空之旅》等元素,探討了記憶、情感與文化交融的意義。隨著奇幻之旅情節的展開,角色們的對話與互動也揭示了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繫。讓讀者體會到面對過去的勇氣與希望。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陸陸續續把《飛氈》看完了。 開始看得像飛起來的毯子那樣輕快,後來就慢下來了。 以為會像是一千零一夜那樣天馬行空的飛毯,後來才發現真正談到飛氈的部分,不到10%。大部分都是肥土鎮的故事,像部史詩,或者說,是則魔幻寫實童話。 也像是一幅可以慢慢攤開賞閱的清明上河圖,用飛毯輕盈的姿態,鉅細靡遺的描寫老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中壢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還不滿五歲,所以自然是沒有印象的,畢竟當時我可是住在天母,一個軍事管制區域。 偏偏我老爸可是超級黨外,家裡多得是黨外雜誌跟禁書阿! 所以我是事後才逐漸知道這件事情的。 其實那個年代還是很恐怖的,老蔣剛死沒多久,KGB受訓、特務出身的蔣經國職掌大權,全國風聲鶴唳,馬英九也在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21年的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欲重現19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的榮景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看完一章就休息,是適合看這本書的節奏 有關於中華商場,這個某一世代的臺灣人都知道、甚至去過的地方 作者寫了他對中華商場的回憶,有人,有物,有景,有情 說是虛幻嘛,有真實的地和人啊 若說是真實,好多情節也太不可思議了 魔術師是要角,串連起每一章節,如果沒有魔術師,就沒有這本書 所以,因為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帶領讀者走進法拉盛唐人街的古董店,描繪道格與歌蒂在尋找兔腳古董店的過程中,喚醒了道格對過去的回憶。故事中穿插了電影《小精靈》、《時空之旅》等元素,探討了記憶、情感與文化交融的意義。隨著奇幻之旅情節的展開,角色們的對話與互動也揭示了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繫。讓讀者體會到面對過去的勇氣與希望。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陸陸續續把《飛氈》看完了。 開始看得像飛起來的毯子那樣輕快,後來就慢下來了。 以為會像是一千零一夜那樣天馬行空的飛毯,後來才發現真正談到飛氈的部分,不到10%。大部分都是肥土鎮的故事,像部史詩,或者說,是則魔幻寫實童話。 也像是一幅可以慢慢攤開賞閱的清明上河圖,用飛毯輕盈的姿態,鉅細靡遺的描寫老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中壢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還不滿五歲,所以自然是沒有印象的,畢竟當時我可是住在天母,一個軍事管制區域。 偏偏我老爸可是超級黨外,家裡多得是黨外雜誌跟禁書阿! 所以我是事後才逐漸知道這件事情的。 其實那個年代還是很恐怖的,老蔣剛死沒多久,KGB受訓、特務出身的蔣經國職掌大權,全國風聲鶴唳,馬英九也在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21年的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欲重現19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的榮景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看完一章就休息,是適合看這本書的節奏 有關於中華商場,這個某一世代的臺灣人都知道、甚至去過的地方 作者寫了他對中華商場的回憶,有人,有物,有景,有情 說是虛幻嘛,有真實的地和人啊 若說是真實,好多情節也太不可思議了 魔術師是要角,串連起每一章節,如果沒有魔術師,就沒有這本書 所以,因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