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電影】當男人戀愛時 Man in Love

我實在沒辦法被這部片打動,甚至還有點……反感?本來以為,我是對異性戀的愛情無感,但不對,我也是有過被男女愛情逼哭的時刻,像是韓劇《芝加哥打字機》、英劇《終極後人生》都是;仔細想想,除了黑道幫派的元素很難讓我有好感之外,可能跟「愛情觀」也有關係。
愛情基本上是一種滿私密的事情吧?如果別人的戀愛能感動我們,其中勢必會有我們能投射自身經驗之處;而別人故事的愛情觀能否與我們自身的愛情觀相容,我認為很關鍵。這部片裡面那種被我姑且稱為「傳統直男單向追求式」的愛情觀,剛好很不是我的菜。《芝加哥打字機》劇中,先不論前世,劉亞仁和林秀晶在今生看見了彼此的孤獨之處,那是一種「我懂你、你也懂我」的心照不宣;但《當男人戀愛時》裡面的許瑋甯情感很單薄,甚至還有一種「被迫如此」的感覺,讓我很難進去這樣的故事。
當然這不是在說「單方面追求」的故事都不該存在,甚至可以說,一定有很多人都是信奉這種愛情觀(看看驚人的票房),也一定有不少人的對象就是追求來的;但我總覺得,這種故事真的夠多了,大家可以給其他愛情觀一點機會。而且這個世界需要對傳統價值以外的東西多一點想像,才不會動不動就把別人當作標新立異或不正常。
然後一個男女愛情的故事以「當男人戀愛時」為片名,這種把所有男性拉下水、強迫代言的感覺也不太好;一方面是男人的戀愛有很多種樣貌,另一方面是男人也可以愛上男人,怎麼看都沒必要用地圖炮式的名字(我知道韓國原版也是這樣,所以我是對兩者都很有意見)。
至於片子引發的爭議嘛,跟《消失的情人節》不盡相同,但主要都發生在電影以外,而且都跟導演的言行有關。關於那些議題的討論,大家應該都看過很多,我這邊也就不多談。我只想說,這些事情之所以是議題,就是因為關於「性」的不當言行,那條界線在社會上還不算很有共識;今天有人在看過電影之後,把他感受到的不舒服說出來,我們好好聽他說就可以了,怎麼會有很多死忠粉絲跳出來否定人家的感受?你的喜歡跟別人的不舒服又沒有衝突。還有人會指著這些所謂「性別話語霸權」的鼻子,罵他們在打壓電影人的創作自由;我就想問,否定別人的感受、認為意見不同者就是在找碴,這樣的言論有比較懂自由?
我自己也有不太能接受相反意見的時刻,所以我不斷在反省。人類似乎天生不喜歡看到不同意見,而這樣的情緒需要找個出口;但我覺得這樣的迴圈是可以跳脫的,至少在下次看到令人反感的意見時,阻止自己膝反射式的筆戰,先告訴自己「我的感受跟對方的感受都是真實的」、沒必要用主觀感受互相對決,然後再想想,是不是什麼經歷造成對方有那種感受,或許就比較有機會接受兩種矛盾感受可以並存的事實。
人生的成就感,不必靠輸贏。而那些不畏流言、努力接住受傷心靈的人,才是真正的偉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收錄我的電影觀後文,分為劇情片和紀錄片兩個類別。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