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當男人戀愛時 Man in Love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實在沒辦法被這部片打動,甚至還有點……反感?本來以為,我是對異性戀的愛情無感,但不對,我也是有過被男女愛情逼哭的時刻,像是韓劇《芝加哥打字機》、英劇《終極後人生》都是;仔細想想,除了黑道幫派的元素很難讓我有好感之外,可能跟「愛情觀」也有關係。
愛情基本上是一種滿私密的事情吧?如果別人的戀愛能感動我們,其中勢必會有我們能投射自身經驗之處;而別人故事的愛情觀能否與我們自身的愛情觀相容,我認為很關鍵。這部片裡面那種被我姑且稱為「傳統直男單向追求式」的愛情觀,剛好很不是我的菜。《芝加哥打字機》劇中,先不論前世,劉亞仁和林秀晶在今生看見了彼此的孤獨之處,那是一種「我懂你、你也懂我」的心照不宣;但《當男人戀愛時》裡面的許瑋甯情感很單薄,甚至還有一種「被迫如此」的感覺,讓我很難進去這樣的故事。
當然這不是在說「單方面追求」的故事都不該存在,甚至可以說,一定有很多人都是信奉這種愛情觀(看看驚人的票房),也一定有不少人的對象就是追求來的;但我總覺得,這種故事真的夠多了,大家可以給其他愛情觀一點機會。而且這個世界需要對傳統價值以外的東西多一點想像,才不會動不動就把別人當作標新立異或不正常。
然後一個男女愛情的故事以「當男人戀愛時」為片名,這種把所有男性拉下水、強迫代言的感覺也不太好;一方面是男人的戀愛有很多種樣貌,另一方面是男人也可以愛上男人,怎麼看都沒必要用地圖炮式的名字(我知道韓國原版也是這樣,所以我是對兩者都很有意見)。
至於片子引發的爭議嘛,跟《消失的情人節》不盡相同,但主要都發生在電影以外,而且都跟導演的言行有關。關於那些議題的討論,大家應該都看過很多,我這邊也就不多談。我只想說,這些事情之所以是議題,就是因為關於「性」的不當言行,那條界線在社會上還不算很有共識;今天有人在看過電影之後,把他感受到的不舒服說出來,我們好好聽他說就可以了,怎麼會有很多死忠粉絲跳出來否定人家的感受?你的喜歡跟別人的不舒服又沒有衝突。還有人會指著這些所謂「性別話語霸權」的鼻子,罵他們在打壓電影人的創作自由;我就想問,否定別人的感受、認為意見不同者就是在找碴,這樣的言論有比較懂自由?
我自己也有不太能接受相反意見的時刻,所以我不斷在反省。人類似乎天生不喜歡看到不同意見,而這樣的情緒需要找個出口;但我覺得這樣的迴圈是可以跳脫的,至少在下次看到令人反感的意見時,阻止自己膝反射式的筆戰,先告訴自己「我的感受跟對方的感受都是真實的」、沒必要用主觀感受互相對決,然後再想想,是不是什麼經歷造成對方有那種感受,或許就比較有機會接受兩種矛盾感受可以並存的事實。
人生的成就感,不必靠輸贏。而那些不畏流言、努力接住受傷心靈的人,才是真正的偉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完《天能》,我沒那麼喜歡。
疫情的隱喻,還有滿滿的亞仁。
這部 Netflix 發行的電影,是《另類神父》導演、波蘭的 Jan Komasa 執導的新作,主角因故加入名為公關、實則在網路上帶風向的網軍公司,協助保守派陣營去打擊自由派的市長候選人。
看完之後,比起感動,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平靜」。
我看完《藍色恐懼》之後接著看這部,今敏的動畫手法依然令人眼花撩亂。
我對這集印象不深,因為這次重映是我第二次看而已。這次我連三週看完三集,可以理解為何很多人對這三集的評價是2>1>3。3在比較之下,顯得暗淡許多,眾多角色和故事線分散了重心。但這不表示3沒有做得好的地方。
看完《天能》,我沒那麼喜歡。
疫情的隱喻,還有滿滿的亞仁。
這部 Netflix 發行的電影,是《另類神父》導演、波蘭的 Jan Komasa 執導的新作,主角因故加入名為公關、實則在網路上帶風向的網軍公司,協助保守派陣營去打擊自由派的市長候選人。
看完之後,比起感動,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平靜」。
我看完《藍色恐懼》之後接著看這部,今敏的動畫手法依然令人眼花撩亂。
我對這集印象不深,因為這次重映是我第二次看而已。這次我連三週看完三集,可以理解為何很多人對這三集的評價是2>1>3。3在比較之下,顯得暗淡許多,眾多角色和故事線分散了重心。但這不表示3沒有做得好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愛的噩夢剛上映沒多久,就跟朋友去電影院看這部由林柏宏跟謝欣穎主演《愛的噩夢》,看完後覺得超有感觸,根本就是現代愛情縮影,看完電影後也思考很多,假設自己是男子(林柏宏飾)會如何去選擇,先以女性視角去看三位女性角色,最後以劇情來做選擇題,來看變成男子的你會如何選擇結局?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最近台灣有兩部討論愛的電影,《破浪男女》和《愛的噩夢》蔚為話題,前者熱映中,後者7/12上映。 這兩部電影的視覺呈現、色彩都很有特色,可以說是拍得很美的作品。不過如果從劇情方面來看,我真的認為這是兩部TA(受眾)截然不同的電影。我試著詳述一下自身觀影感到的大概差異,希望可以提供有需要的人參考,選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現在對談戀愛、男女愛情真的提不起興趣 很久以前最大的渴求就是從愛情中解脫 沒想到其實從來沒有什麼從中解脫過,再有意識到的時候,看都看不上眼了,無聊又無趣的東西。 但我還是能談戀愛的情況,可是和過往不一樣了,我可能還是會很喜歡一個人、會心動,可是掉不下去那種愛情境界,我可以徜徉在其中
Thumbnail
青春男女的愛情故事,以及走完整段感情的兩部電影。兩部電影分別是《真愛每一天》和《樂來越愛你》。這是一個關於愛情、夢想和分手的故事。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這部電影美好地保留了這段男男間誠摯的情感,讓紀念陳俊志的這部電影多了更多情感的層次,不單只是討論「喜歡同性到底可不可以!」而是再去探究男男間的情感,也是會有女性之間那樣的手帕交,那樣遠大於愛情的友誼!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愛的噩夢剛上映沒多久,就跟朋友去電影院看這部由林柏宏跟謝欣穎主演《愛的噩夢》,看完後覺得超有感觸,根本就是現代愛情縮影,看完電影後也思考很多,假設自己是男子(林柏宏飾)會如何去選擇,先以女性視角去看三位女性角色,最後以劇情來做選擇題,來看變成男子的你會如何選擇結局?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最近台灣有兩部討論愛的電影,《破浪男女》和《愛的噩夢》蔚為話題,前者熱映中,後者7/12上映。 這兩部電影的視覺呈現、色彩都很有特色,可以說是拍得很美的作品。不過如果從劇情方面來看,我真的認為這是兩部TA(受眾)截然不同的電影。我試著詳述一下自身觀影感到的大概差異,希望可以提供有需要的人參考,選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現在對談戀愛、男女愛情真的提不起興趣 很久以前最大的渴求就是從愛情中解脫 沒想到其實從來沒有什麼從中解脫過,再有意識到的時候,看都看不上眼了,無聊又無趣的東西。 但我還是能談戀愛的情況,可是和過往不一樣了,我可能還是會很喜歡一個人、會心動,可是掉不下去那種愛情境界,我可以徜徉在其中
Thumbnail
青春男女的愛情故事,以及走完整段感情的兩部電影。兩部電影分別是《真愛每一天》和《樂來越愛你》。這是一個關於愛情、夢想和分手的故事。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這部電影美好地保留了這段男男間誠摯的情感,讓紀念陳俊志的這部電影多了更多情感的層次,不單只是討論「喜歡同性到底可不可以!」而是再去探究男男間的情感,也是會有女性之間那樣的手帕交,那樣遠大於愛情的友誼!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