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到高雄,只能選一個停留點。

這回在辦正事前,特別選了在重新再開的〈高雄市立美術館〉觀看了「黑盒—幻魅於形 : 湯尼.奧斯勒」展覽,因為想要放空且輕鬆地看展覽,所以沒有預先做功課,準備用感官正面迎擊號稱錄像藝術鬼才TONY OURSLER的錄像藝術與錄像裝置帶來的感官刺激。



這是美國錄像藝術大師首次在臺灣也是在亞洲的大型個展,跳脫過去錄像藝術好像僅存於螢幕黑盒子裡的印象,而是運用許多投影技術與不規則的投射物體,像是布偶的人臉、或是球體或是不規則的各種形狀,還有著不同場景的設計,之所以覺得震憾抑或是啟發,或許就是在於藝術總是能夠跳脫我們原本想像的窠巢,擺脫絕對的好壞與對錯,讓我們透過觀賞產生的觀感衝撞,聆聽內心所發出的聲音。

TONY OURSLER的作品有我最喜歡的怪誕、荒謬又帶點詭異的影像表現,越是看不懂或感受不符合邏輯卻越是趣味橫生(雖然現實生活裡也總有這類事情發生)。就猶如被壓在沙發下面一直murmur的那件《Judy》,讓人好奇地蹲低下來看看究竟在呢喃呻吟些什麼?也因此產生了觀者與作品對話的契機。
倘若認真想深入了解的話,也會發現作品裡不只是看似許多無法用常理解釋的語彙而已,而是更藉由作品透露出不同時代的議題,藝術家以作品對話當代,像是來自日本電子寵物的靈感、演算法的運用,到最近期的人臉辨識人工智慧,還有VR與一段5D影片現場播放,作品創作年代的跨度更是跨越了數十年,因為困惑,所以也打開不同的感官思考。

高雄市立美術館這次也很用心製作了很多有關線上導覽的資訊影片與展覽網站,即便無法立馬南奔沈浸體驗,對於這位從七〇年代開始就活躍於當代藝術的大師,也能有個初步性或概略性地了解;當然親臨從這個TONY OURSLER親自來台佈展的展場空間裡,更是不容錯過現地體驗。

◎「黑盒—幻魅於形 : 湯尼.奧斯勒」
展期至5.16 @ 高雄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