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 @ 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tonyoursler.kmfa.gov.tw/online-gallery.php)
難以確切形容看展時的暈眩感,也分不清是過長時間看太多部影像作品疲憊而昏眩,或是作品本身過於勾魂懾魄而帶來恍惚微醺的茫暈。看展兩次,兩個下午,仍無法看清所有展出作品的全貌。
在高美館「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簡介手冊裡,標示出大廳與101-103展覽室共12件Tony Oursler的作品,然而,現場展出作品數遠遠超過12件,比如在101及102展覽室外的長廊上,至少6件作品未見於簡介手冊。

實驗影片播放中

Tony Oursler是一位錄像裝置藝術家,此次「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展出作品自1977迄今跨距達40年,依製作及展示的方式,大致可以分別為3類:第一類,拍製一段影片並播放,有時會搭配裝置藝術、燈光甚至氣味,如《Son of Oil》1983、《Imponderable》2015、《Le Volcan》2015、《Lapsed C》1977-2017,《Spacemen R my Friended》2016。
《Imponderabl5》2017,號稱是一部5D影片。
(圖片來源:https://tonyoursler.kmfa.gov.tw/)
完整看完這類的作品並不容易,每個作品時間長度至少12分鐘起跳,《Imponderable》是其中最長的一部影片,全長86分鐘,配合特殊聲光、煙霧和氣味,號稱5D影片,是此次「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重點作品之一,探討神祕學、魔術與詐騙彼此間的曖昧關係。但我個人偏愛《Lapsed C》,是Tony Oursler紀念好友Mike Kelley的作品,集結Tony Oursler與Mike Kelley共同拍攝的照片及影片而成。Mike Kelley於2012年自殺。
《Lapsed C》1977-2017,胚胎與骷髗頭相對,作為白幕的牆面塗布螢光劑,捕捉投影的殘像。
(圖片來源:https://tonyoursler.com/black-box)
《Lapsed C》由影片及空間裝置共同構成,展於103展覽室靠近大廳的位置。展示間左右是兩人共同設計的刺青圖案,分別是骷髗頭與胚胎,高度相同,位置相當,生死相對、相望且相依的意象昭然若揭。依照當初的設計,這兩個圖案預計分別刺於胸前及背上,投影心臟所在的位置。
兩人拍攝的影片投影於展覽空間的正前方,看似空無一物白色的牆面上,塗有一層螢光劑,播放的影片或照片斷斷續續,螢光劑捕捉每段影片最後畫面,像是兩人過往時光的迴光返照,亦是Mike Kelley死後所留下生前的一抹殘影。

投影立體裝置上

第二類作品,投影在雕塑、繪畫或空間裝置上,這類作品又可以大別為兩類:把臉或五官投影在球狀、橢圓球或各式不規則立體雕塑上,例如《Judy》1997、《Blue Phased MPD (25 Heads)》1999、《Caricatures》2002、《Obscura》2011,另一種則是將一段影片投影於裝置藝術或空間裡的樹、建築物上,如《LOCK 2,4,6》2009。
《Obscura》2011,每一顆眼珠,都緊盯著發光的螢幕。(圖片來源:https://tonyoursler.kmfa.gov.tw/)
這類作品是Tony Oursler主要的創作類型,一般人對Tony Oursler的初步印象,也多基於這類作品,比如《Obscura》就是此次「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海報的主視覺。參觀者看到的是一顆顆懸空的球體,反射投影成為一顆顆眼珠,然而Tony Oursler看到的是每顆眼珠上反射的光亮、視覺追逐的螢幕畫面。
《Judy》也是這次的重點展示作品,忠實呈現解離性人格疾患(舊稱「多重人格障礙」)患者發病時的病徵,相對軟弱的人格會躲起來(把頭埋進沙發下),而強悍激烈、性感狂放等人格則隨需要展現。最成熟的人格躲在最深處冷靜沉默地看著一切,一如牆角的電視畫面,正俯視著高美館大廳,影像直播。沒有任何人注意到大廳埋藏針孔鏡頭。另一作品《Blue Phased MPD (25 Heads)》亦是探討解離性人格疾患,不同人格有相同的臉卻有全然不同的表情與態度,看似彼此對話卻牛頭不對馬嘴。
《FuzzyU》2019,藍色半透明水滴狀凸起位置巧妙。
(圖片來源:https://www.lehmannmaupin.com/)
這一類型也是此次展覽中我最喜歡的作品類型,我可以坐在地板上靠著牆,一整著下午就只看著投影畫面反覆播放在雕塑上、一次又一次。私心最喜愛的作品是簡介手冊上沒有的《FuzzyU》2019,展示在101及102展覽室外的長廊上,橢圓球狀雕塑上有藍色透明水滴狀凸起物,投影時,藍色水滴正好在眼睛下緣的位置,猶如垂掛於眼睛下的淚珠。當投影的人臉神色悲悽,即是泫然欲泣珠淚垂,當投影的人臉嘴角上揚,可能是喜極而泣,也或許是強顏歡笑。

開竅洩露靈魂深處

第三類作品,在裝置或是繪畫作品上開孔,安裝LED螢幕,輪播照片或影片,例如展示於大廳的《GeN》2020,另有些作品展示於101及102展覽室外的長廊上,或與102展覽室最內側與《Dolls and Dummles》穿插展示,皆未列於簡介手冊上,如《Blot Vox》2019、《s~iO》2017、《Obo.54》2018......等,屬於比較近期的作品。
一進大廳即可見到《GeN》2020,其中最右側的亞裔童顏是自臺灣徵件中挑選而出。
(圖片來源:https://tonyoursler.com/black-box)
此一類型的重點作品就屬唯一被列在簡介手冊中的《GeN》了,三幅巨大人臉上,分別挖空了嘴與一隻眼睛,下方襯底螢幕不斷更換不同的眼睛與嘴。同樣的臉型、只是眼睛和嘴型略有不同,還是同一個人嗎?或只是表情變化?人臉上標示格線與錨點,明白指涉人臉辨識技術。這樣的技術到底是保護當事人的權益,證明當事人無辜無罪,或是侵害人權?
《Blot Vox》2019,模仿墨漬測驗的彩色圖卡。
(圖片來源:https://www.artsy.net/)
這一類型作品中,我個人最喜歡展示於101及102展覽室外的長廊上的《Blot Vox》,看似心理衡鑑使用的墨漬測驗圖卡。真正的墨漬測驗係羅夏克墨漬測驗的簡稱,一套圖卡共10張,5張黑白、2張紅黑白、3張彩色。《Blot Vox》底圖模仿墨漬測驗的彩色圖卡,某些位置挖空了,下方襯底的LED螢幕播放著人體性徵、各式撩人姿態,甚至是性行為。墨跡測驗是挖掘受試者潛意識世界的經典工具,那些不宜在檯面上公開討論的性與原慾,於墨跡圖卡間隙悄悄透露出來,妙極了。

光影切開皮相,展示赤裸內在

作為高雄市立美術館本館重開館特展的「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特展,Tony Oursler不但參與策展,布展時亦親臨高美館進行細部微調。依參觀動線,我們依序接觸《GeN》《LOCK 2,4,6》《Judy》《Blue Phased MPD (25 Heads)》《Caricatures》《Son of Oil》《Dolls and Dummles》《Obscura》《Imponderable》《Le Volcan》《Lapsed C》《Spacemen R my Friended》,從面部皮相而始,進入心理世界(LOCK 2,4,6是心理衡鑑中聯想測驗的一種),終於神祕學(外星人是神祕學的新興型態)。以直觀具像的錄像藝術作品,探問飄渺無形的心靈世界與虛實難辨的神祕學領域。參觀「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的我們,像是侵入Tony Oursler大腦遊歷一遭。Tony Oursler真是怪異有趣的妙人兒!
----------
展期|2021.1.23–2021.5.16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官網|https://tonyoursler.kmfa.gov.tw/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Tony Oursler Studio
策畫執行|館長:李玉玲,展覽部主任:曾芳玲,協同策展人:柯念璞,助理策展人:崔綵珊、蘇郁雯
協力單位|LUMA Foundation(瑞士蘇黎世)、立木畫廊﹙美國紐約、中國香港、韓國首爾﹚、里森畫廊﹙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中國上海﹚、Bernier/Eliades Gallery﹙希臘雅典﹚、Galería Moisés Pérez de Albéniz﹙西班牙馬德里﹚、Galerie Mitterrand﹙法國巴黎﹚、Baldwin Gallery﹙美國科羅拉多州亞斯本﹚、Galerie Hans Mayer﹙德國杜塞道夫﹚、Dep Art Gallery﹙義大利米蘭﹚、Fox Jensen Gallery﹙紐西蘭奧克蘭 & 澳洲雪梨﹚、Galleria In Arco﹙義大利杜林﹚
主力贊助|台新銀行
贊助單位|上揚國際建築團隊、薩摩亞商信源全球有限公司、美術館之友聯誼會
廣告贊助|清景麟建築團隊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4會員
212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對今敏作品《藍色恐懼》的觀後感想,討論了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和角色解離的象徵意義。同時,通過劇情細節的回顧,引出了對於主角尋找自我的深刻思考。文章中更深挖了影片中的隱喻和符號意義,為讀者帶來了更豐富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TON618》由黃麗蓉、邱鉦淯製演,再次於台南不存在劇場演出,演出簡介首句寫道:「TON618是目前宇宙所知最大黑洞的名字」,一齣以日常切片談論孤獨、情緒的戲,它營造讓觀者進出黑洞的迴圈路徑,會被吞噬,但在停止之後,你還可以逃脫,卻也還是存在下一次的吞噬。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今天有一個虛構的狀況劇:你需要徹頭徹尾的改變一個人,對他進行"再教育"、"洗腦",並且是用慘無人道的手法,你會把他用束帶綁在鐵椅上面,用鐵鉗撐住他的眼皮,逼他在黑暗的密閉空間裡只看著前方的影像,用意是先擊潰他的心智,那這部"影像",就是《東尼瀧谷》。 東尼瀧谷的由來 『東尼瀧谷的本名真的就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對今敏作品《藍色恐懼》的觀後感想,討論了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和角色解離的象徵意義。同時,通過劇情細節的回顧,引出了對於主角尋找自我的深刻思考。文章中更深挖了影片中的隱喻和符號意義,為讀者帶來了更豐富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TON618》由黃麗蓉、邱鉦淯製演,再次於台南不存在劇場演出,演出簡介首句寫道:「TON618是目前宇宙所知最大黑洞的名字」,一齣以日常切片談論孤獨、情緒的戲,它營造讓觀者進出黑洞的迴圈路徑,會被吞噬,但在停止之後,你還可以逃脫,卻也還是存在下一次的吞噬。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今天有一個虛構的狀況劇:你需要徹頭徹尾的改變一個人,對他進行"再教育"、"洗腦",並且是用慘無人道的手法,你會把他用束帶綁在鐵椅上面,用鐵鉗撐住他的眼皮,逼他在黑暗的密閉空間裡只看著前方的影像,用意是先擊潰他的心智,那這部"影像",就是《東尼瀧谷》。 東尼瀧谷的由來 『東尼瀧谷的本名真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