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職場,進入「工作紀元」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然,多數人往往終日汲汲營營於此,卻又總戲謔自己是為五斗米折腰,工作看似人生極為重要的元素,卻又帶點市儈的不得不然,正因為如此,「不工作的世界」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也讓人好奇作者丹尼爾.薩斯金在《不工作的世界:AI時代戰勝失業與不平等的新經濟解方》(A World Without Work: Technology, Automation, and How We Should Respond)中「申論」了些什麼?
或許在翻開書頁前,你正想著,這內容必然是和經濟學息息相關的「硬學問」。但若你循序的從「人工智慧的脈絡」聚焦關於被誤解的自動化焦慮,思考勞動時代,探索實用主義者的革命,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低估機器能力對於工作的多元影響,工作環境的今昔與就業市場的未來,從來都不是單向唯一的發展脈絡,有種穿梭在人類生產模式中觀古望今的即視感。書中提到工作世界中有害的取代與有益的互補,其實就是種世界的巧妙平衡,從蒸汽機的劃時代發明讓工作的步調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突飛猛進到現今的AI時代,人們一方面享受技術光速發展的優勢與便利,一邊又擔心著人之於工作的技術轉瞬間即被取代,下一分秒自己的「五斗米」是否會成了競爭中隨時可棄的過時。
別急,丹尼爾.薩斯金在《不工作的世界》中,從科技進步的威脅角度,分論任務侵占、摩擦型科技性失業、結構型科技性失業和科技與不平等,帶讀者思考這些因素對於工作世界的轉型,或許該說,在變動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與其擔心失業,不如想想在現況中,勞動力的價值是否定於一尊,就與經驗是累積的一樣,不要忘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是職場新鮮人,都是從零開始,技術的轉變,人的跟隨速度雖不必然同時或同向,但是即便技術的發展讓工作的數量減少,是否失業必然緊隨而出,丹尼爾.薩斯金從教育的限制、政府的作為、科技的領航和人生意義與目的來思考因應之道。
我發現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當你開始擔心工作中的你被取代,這時候會是你最用心思考工作意義的時候,當你真實面對工作意義不只是經濟價值時,這時候會是你最容易看見自己的時候,原來《不工作的世界:AI時代戰勝失業與不平等的新經濟解方》是暫緩焦慮回望己心,定心凝神再出發,就可能發現死結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