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頭頂垃圾桶的參選人:2021 年英國地區選舉小事

下一個星期四(5月6日),英國將會舉行地方選舉,這次選舉原定於去年5月7日舉行(一樣是星期四),不過因為疫情嚴痠而延後了一年。今次地方選舉會選出全國 145 個地方議會約 5,000 個議席、13 個英格蘭市長、39 個警務及治安專員,另外還有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國會選舉,及 25 名倫敦議會成員。
看到以上一大堆數字和生硬的職位名,大概會讓人頭昏腦漲吧。所以大部分人都著重自己選區的候選人。對於住在倫敦的我來說,今次選舉最有看頭的不外是倫敦市長和蘇格蘭國會選舉(因為有傳言今次蘇獨派會成為大贏家,SNP 大勝,即第二次蘇獨公投指日可待)。
首先想講的是,英國的選舉制度很有趣,不只英國國民,來自合乎資格的英聯邦國家、又在英國合法居留的人士都可以投票。BNO 持有人並非英聯邦成員,但作為 British National 一員,只要證明在英國合法居留,一樣可以登記成為選民,而且不只地方選舉,連國會大選和公投都可以參加。
這就難免出現了不少無䅲而又不公平的個案了,因為這些來自英聯邦的國民,未必在英國久居,有一些甚至只拿學生簽來唸幾個月書的,借用林奠的話,他們絕對不是英國的 stakeholders,卻手握對英國國政具影響力的一票。最近期的例子就是脫歐公投,脫歐一事本來對在英歐人或在歐英人的生活影響最大,但他們不可投票(英國公民在外地生活 15 年或以上者不能投票),反而不少來自紐西蘭澳洲馬來西亞香港的短期居留者可以,不論怎麼想都不可能合理。
以下是實際發生過的事,我認識一個日本人在這裡開日文班,公投過後的第一堂,班上一個男生很開心地說:「脫歐成功了,我很開心。」日本老師問為什麼,他就說:「因為英磅大跌,我賺了一筆。」同一個班上一個來自歐洲的女學生登時嘩的一聲撲在枱上大哭起來,日本老師很尷尬。果然是繼承了遠東一金融中心的優良傳統的後代,任何事都可以拿來投機一番,這位小男生很快就畢業拍拍屁肢回家去了。
根據 2016 年 5 月 BBC 一份報導,估計當時有約 100 萬英聯邦成員國公民會在公投中投票,當然脫留兩邊都有人支持,不少人更指望只要歐洲人不可以再在英國自出自入,移民政策就會更偏向他們,這種事當然不可能發生,後來如果不是那份「歷史文件」出事,香港人也不會受到最惠待遇。
關於以上一點,有不少 KOLs 或移英 YouTubers 總是會忍不住貶一貶歐洲人,因為一、英國少了他們所以需要我們;二、我們帶錢來,我們勤力,所以比歐洲人更有貢獻;三、那些東歐人,他們不合法,他們偷呃拐騙⋯⋯等等。我覺得這種人好討厭好討厭好討厭(要說三次),首先,說人家不合法本身就錯了,再者,別人是別人,你是你,大家進入主人家的渠道不同,實在無必要踩底別人來 justify 自己的存在。
說起英國選舉制度到底公不公平,還有英國那種 first past the post 及 winner takes all 的選法,也很為人究病。但不管如何,有得選總比沒得選好,所以我每搬一個新地址,一定會重新向當地的 Council 登記,而且我一定選擇郵寄選票(Postal Vote)。
今年收到的 ballot papers
一份郵寄選票通常包含兩個信封( A & B )、Voting Statement、和選票本身。先在選票上用 X 畫出你心水的候選人,然後放入信封 A 封好,再在 Voting Statement 上簽名(會用來跟你登記成為選民時的簽名對照),連同信封 A 一起放入已附有回郵地址的信封 B 內,在截止日期前投進郵箱就成了。
自從上年 11 月美國大選之後,很多人對郵寄選票很有意見,我本人覺得郵寄選票完全沒有問題,香港很小而交通四通八達,要親身去投票不難,但去了外國就是另一回事,除了距離遠之外,也有因為身有疾病不易外出的人、年老體弱的人、因工作而在票站開門時間趕不到去的人、當然也包括純粹想貪方便的阿宅(我)。今年疫情又未完結,不少候選人一早就呼籲大家用郵寄的方式投票,以免選民一窩蜂湧到投票中心陡增感染風險。
除了 Postal Vote 之外,你還可以選擇 Voting by Proxy,即是如果你無論如何都去不到票站又不能郵寄,例如你剛好那段時間要外出工幹,你可以指定一個人(必需是已登記之英國選民)代你投票。2019 年 12 月的英大選我就是用了這個方法請一位舊同事幫我去投,Voting by Proxy 一定要親身去票站,還真是苦了那位不開車的舊同事,第一程路還被我老點去錯了票站呢,至於被委託的人會不會照著你的心意投票,就要看你有多相信他了。
又或者,如果你覺得一個地方的選舉制度原來已經崩壞到無可救藥,那不論是親身、郵寄或找人代投,結果對你來說都是一樣的。
2021年倫敦市長選票
倫敦市長這個職位其實權力很有限,處理的都是地方行政、城市規劃、交通、警務、文化設施等等。打開今年的選票,嘩,這麼多人出來選?一些名字當然耳熟能詳,有幾個獨立候選人,真是聽都未聽過。雖然一早就決定要會選誰,但還是盡一盡選民責任把所有人都細看一下,有幾個人特別有趣。
Piers Corbyn,口號是「Let London Live」。怎樣 Live?就是把 Covid-19 拋諸腦後,為什麼?因為所謂的病毒是假的(Bill Gates, George Soros, 5G 塔之類)、疫苗有害,等等。過去一年幾乎每一次反封城示威都會見到他的名字,而且常常被捕,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當時英國疫情嚴峻,他跟出來鼓勵大家互相擁抱,順帶一提,他是前工黨黨魁 Jeremy Corbyn 的哥哥。
Peter Gammons,英國獨立黨(UKIP)人,反歐、排外、極右,唯恐天下不亂的 Nigel Farage 就是前 UKIP 黨魁。UKIP 選倫敦市長不奇,但這位人兄竟然姓 Gammons!第一眼還以為自己看錯了。Gammon 是烤火腿,英國菜式之一,因為它烤熟後那粉紅透嫩的顏色,近年有人用這字來形容英國本土 racists/brexiters(取自他們發表政見或排外言論時,一下子就氣得滿面通紅的臉色),這詞當然超級政治不正確,好孩子不要用。但 UKIP 找一個叫 Gammons 的人出來選,還在網頁上放 banner 大方地叫人「Vote GAMMONS for London Mayor」,真是會拿全英國最擁護多元文化的倫敦人開玩笑呀。
2021年倫敦市長選票
再看下去,咦,這個 icon 是什麼?垃圾桶?不不不,不是劉江華,而是 Count Binface。
Count Binface 由搞笑藝人 Jon Harvey 扮演。Harvey 之前也扮過在英國有 30 多年歷史的 Lord Buckethead,於 2017 年大選對戰 May 姐,後來因為 Lord Buckethead 這名字有版權問題,Harvey 不準再用,而改成現在的 Count Binface。
這種無厘頭又可愛的陪跑角色是英國選舉的傳統,以上是 2019 年 12 月英國大選 Boris Johnson 選區的開票片段,裡面有 Count Binface、由另一個藝人飾演的 Lord Buckethead 和 Elmo。
參加者志不在當選(得票奇低,根本無可能),不過他們的政綱有時會刺中現有政客的盲點,諷刺大黨的虛偽,說出一般人的心聲,所以他們是 protest candidates,同時也可以感受到英式民主的胸襟。
例如今次倫敦市長選舉政綱,Count Binface 主張什麼呢?以下只列出幾點:
  • Finish Crossrail (這東西建了十多年都未起好還不斷超支)
  • Speaker phones on public transport to be banned. Offenders to be forced to watch the movie version of Cats every day for a year.(香港好像也有在車廂裡大聲播音樂大聲講話的人,真的很討厭,一次在大阪巴士上碰到幾個高談闊論的港人,全車只有他們的立體聲,真是很羞人)
  • All government ministers’ pay, including the mayor’s, to be tied to that of nurses for the next 100 years.(疫情期間,英國醫護做到反白眼,可是只加薪 1%,英國醫護沒有香港的那麼高薪,有年輕護士苦笑一星期多 £6 人工還不夠他泊車)
  • Piers Corbyn to be banished to the Phantom Zone.(就是上面那個叫人在疫情期間擁躍擁抱的人)
  • Traitors’ Gate to be reopened for business, and to welcome Dido Harding on Day One.(Dido Harding 是誰?保守黨下議院議員 John Penrose 的老婆,前首相 David Cameron 的好友,獲政府委任帶領武肺的 test-and-trace programme,撥款 220 億磅,請了 2500 個貴到不得了的私人僱問,每位平均日薪 £1,100,最貴那一位日薪愈 £6,624,結果大部分病人都 trace 不到,被媒體及一些議員追究,但結果還是不用問責)
這種跑出來純粹想讓人笑一笑的 protest characters 其實也不是沒有危險性,電視劇《黑鏡》第二季第三集〈The Waldo Moment〉就是講一個因為不怕說「真話」、「俗話」所以越來越火紅的卡通人物走入政治主流的可怕未來,你以為那人物為你出了一啖氣,但當一個人物開始有利用價值,背後的權貴自然會有方法將它給納過去,即使演 Waldo 的人宣佈不演,不要緊,不過是一隻扯線公仔罷了,他們可以安排另一個人上位。
所以 protest vote 不是問題,最重要的還是選民知不知道自己在投什麼。
寄出我們的選票了
我可以說是一個百分百的 swing voter,在這裡投了四次票,有三次都選不同的政黨,可惜每一次我選的人都落選(淚)⋯⋯至於今次倫敦市長我選誰呢?不公開,也不替任何人拉票,Count Binface 只是好笑,我不是叫你去投他喔。保守黨的候選人近日頻頻抽香港人的水,但我一定不會投他一票的。
應該說,假如這個世界上只剩下 Tory 和 Count Binface,我寧願㨂 Count Binface,都不要 Tor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