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天堂在瑞典: 超狂的育兒制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瑞典父母有放不完的育嬰假,小孩的醫療及學費還全免
Image from Pexels
許多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問我瑞典的育兒福利聽說很好,於是決定來寫一篇介紹一下瑞典的育嬰制度。以前旅居日本時聽到同事們談到懷孕,都先是一陣歡喜但是又擔心育嬰假放完後是否會影響媽媽們的職涯發展,甚至是丟了工作,然後還要煩惱沒有幼兒園可以讀(日本幼兒園一位難求還要抽籤)。回過來看台灣的情況,在工作過於忙碌,高房價及生活成本壓力影響下,生育率屢創新低。走在瑞典的街上常常都可以看到年輕爸媽帶著小孩出門,有時還是好幾位小孩!能夠成為北歐育兒天堂,瑞典靠得是超狂的一套育兒社會制度。

480天的育嬰假(föräldraledighet) ,夫妻共享也促進育兒平等

當父母的都希望能騰出時間多陪陪小孩,瑞典的社會保險局就有夫妻共享的480天育嬰假,從小孩滿8個月開始可以用到他們滿12歲。在瑞典要請育嬰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瑞典人認為育兒及家庭第一,只要你跟公司提出育嬰假需求,只要不是太臨時,沒人能夠拒絕你請假。這480天中有180天(夫妻各有90天)是不能夠轉給配偶使用的,如此可見育兒上相當平等,鼓勵丈夫參與育兒,因為爸爸若沒用他的90天育嬰假等於放棄。
480天的育嬰假中有90天,社會保險局會會補助每天180 SEK(瑞典克朗),其餘則是補助80%的薪資,然後看各個公司的方針,再支付一部分薪水給員工,所以育嬰假中領全薪的瑞典爸媽們還是不少。480天育嬰假是單胞胎的情況,四聲帶小姐因為有一對雙胞胎,所以育嬰假則是從480天變成660天(怎麼不是直接變兩倍??)
Image from Pexels

可以視育兒需求,自由調整工作時數

除了480天的育嬰假之外,瑞典爸媽們還可以向公司申請減少工作時數,至多到25%。這是屬於育兒上的權利而不是社會補助,所以工作時數直接反映在薪資上,但還是有不少瑞典人會為了小孩減少工作時數。想起以前旅居日本時的媽媽同事們也有不少人會這樣減少工作時數,但畢竟沒有明確的政府配套,大多還是自行跟公司討論,多為個人案例,較無保障。

從出生一路領到16歲的兒童津貼,學費還免費

在瑞典的兒童們真的太幸福,只要是在瑞典有社會保險的兒童,從一出生到他們滿16歲都可以領到兒童津貼,每個月是1250 SEK。還有,從小孩滿6歲至19歲的期間上學還全部免費,也享有學校免費午餐。看到這是不是超級羨慕?!這世上竟還有這種夢幻的地方?
Image from Pexels

小孩看醫生看牙齒全部免費?

只要有瑞典的社會保險,小孩從出生到他們滿20歲不管是看醫生、看牙齒、拿藥甚至住院都免費,國家幫你出錢!我的小孩曾在瑞典住院幾天過,也依處方簽拿藥過,真的一毛錢都不用出。住院期間小孩的餐點、奶粉、甚至尿布全部免費提供,然後因為人手不夠,所以我每天只好把另一位小孩一起帶去醫院,結果另一位小孩的餐點尿布等醫院也全包了!(驚呆)看到這裡爸媽們是不是差點準備要買機票搬到瑞典了?!
在瑞典育兒的這段期間,四聲帶小姐實際體驗了瑞典超狂的育兒福利,內心覺得很幸運可以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與先生及小孩居住在瑞典。關於更詳細的瑞典育兒制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瑞典社會保險局的網站:https://www.forsakringskassan.s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上一篇海苔醬分享的文章【當媽這件事】第一天幼兒園上學趣!有提到可以用育兒津貼五千元稍微補貼一下私立幼兒園的學費。有朋友剛好問到關於育兒津貼的細節,想說可以簡單整理手邊蒐集的資料,畢竟自己也是等到小孩準備上幼兒園時才認真做功課搞懂這些規則(笑)!
Thumbnail
養兒不易,所以導致許多人都不敢生小孩,為了鼓勵大家生育,各個地方政府都有一系列關於0-6歲Baby的生育補助,也能幫家庭減輕一些負擔,本篇整理了一些育兒津貼的申請資格、如何申請、補助金額,一次讓你知道。
Thumbnail
少子化的議題日益嚴重,政府不斷釋出利多,鼓勵國人勇敢婚勇敢生,但對於女性來說,走入家庭結婚生子,也意味著個人職涯有可能受到改變。 根據勞動部統計,儘管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件數已經創下新高,平均每4位申請者就有1位是男性,但男女的占比仍然相差懸殊,有2.89倍的差距,顯示在照顧幼兒時,多數家庭
Thumbnail
小安跟小睿喜迎蜜月寶寶,出月子中心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寶寶3個小時要喝一次奶、好不容易花了一小時餵奶又吐光,加上寶寶作息日夜顛倒,小安嚴重睡眠不足,算一算剩一個月娩假就結束了,也無後援可以幫忙照顧寶寶,跟先生小睿商量後,決定在娩假後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小睿印象中有聽過同事說過申請育嬰只能父母一方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同卵雙生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不經意地被照顧者分成一個好的一個壞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照顧者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關注,並明白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個性。即使是擁有兩個主要照顧者的家庭,也可能出現資源不均的問題。在面對類似情況時,照顧者需要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
Thumbnail
你的夢想會讓你擁有真正的幸福感嗎? 在可以自由探索並且不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與自信,這是人生中很大的財富。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在一段關係中迷失自己,沒有真正的自信,容易隨波逐流,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今年有則新聞是關於托育補助的,我抓了一個標題「全職媽媽哭了:難道我不如保母?2024北市托育補助,最高可獲1萬8000元,在家帶孩的媽媽卻只有5000元,整整差3.6倍」。 全職媽媽比較辛苦還是職場媽媽比較辛苦這話題見人見智,但就從財政補助的角度來看,在資本社會確實只能做到起點的平等,而不能要求齊
Thumbnail
在上一篇海苔醬分享的文章【當媽這件事】第一天幼兒園上學趣!有提到可以用育兒津貼五千元稍微補貼一下私立幼兒園的學費。有朋友剛好問到關於育兒津貼的細節,想說可以簡單整理手邊蒐集的資料,畢竟自己也是等到小孩準備上幼兒園時才認真做功課搞懂這些規則(笑)!
Thumbnail
養兒不易,所以導致許多人都不敢生小孩,為了鼓勵大家生育,各個地方政府都有一系列關於0-6歲Baby的生育補助,也能幫家庭減輕一些負擔,本篇整理了一些育兒津貼的申請資格、如何申請、補助金額,一次讓你知道。
Thumbnail
少子化的議題日益嚴重,政府不斷釋出利多,鼓勵國人勇敢婚勇敢生,但對於女性來說,走入家庭結婚生子,也意味著個人職涯有可能受到改變。 根據勞動部統計,儘管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件數已經創下新高,平均每4位申請者就有1位是男性,但男女的占比仍然相差懸殊,有2.89倍的差距,顯示在照顧幼兒時,多數家庭
Thumbnail
小安跟小睿喜迎蜜月寶寶,出月子中心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寶寶3個小時要喝一次奶、好不容易花了一小時餵奶又吐光,加上寶寶作息日夜顛倒,小安嚴重睡眠不足,算一算剩一個月娩假就結束了,也無後援可以幫忙照顧寶寶,跟先生小睿商量後,決定在娩假後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小睿印象中有聽過同事說過申請育嬰只能父母一方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同卵雙生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不經意地被照顧者分成一個好的一個壞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照顧者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關注,並明白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個性。即使是擁有兩個主要照顧者的家庭,也可能出現資源不均的問題。在面對類似情況時,照顧者需要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
Thumbnail
你的夢想會讓你擁有真正的幸福感嗎? 在可以自由探索並且不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與自信,這是人生中很大的財富。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在一段關係中迷失自己,沒有真正的自信,容易隨波逐流,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今年有則新聞是關於托育補助的,我抓了一個標題「全職媽媽哭了:難道我不如保母?2024北市托育補助,最高可獲1萬8000元,在家帶孩的媽媽卻只有5000元,整整差3.6倍」。 全職媽媽比較辛苦還是職場媽媽比較辛苦這話題見人見智,但就從財政補助的角度來看,在資本社會確實只能做到起點的平等,而不能要求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