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石峰寺-神情幽默的五百羅漢

石峰寺 2020.8.31攝影
石峰寺 2020.8.31攝影
瓦上刻有寺名
1713年(正德3)黃蘗宗大本山第6世住持千呆創建立石峯寺,1772-1781(安永到天明年間)住持密山修大和畫師伊藤若沖共同完成五百羅漢石像,花費數十年時光,若沖並在同期間完成「石峯寺圖」全山的展望圖,當時多達千尊,如今保存四百多尊石像。
踏入寺中只見草木舒張、任意自然,又有幾分即將入秋的幽冷蕭條,後山便是若沖墓所及五百羅漢。
龍宮門
往前走是五百羅石像,禁止攝影
若沖晚年隱居石峯寺賣畫換米維生,號「斗米菴(とべいあん),筆勢豪邁繪製羅漢草圖進行雕刻,釋迦誕生到涅槃一生為主的題材,圍繞的弟子每尊神情各異,帶有若沖一貫的幽默,特意選擇會風化的石頭雕刻佛像,便是想體現世道無常。
遍佈竹林的羅漢不少爬滿青苔歲月滄桑痕跡,瞧著無人看管的方式不禁捏把冷汗。
五百羅漢現在全面禁止寫生攝影,除了近年遇上人為損毀破壞,2012年更有自稱攝影師的傢伙帶一群人闖入給羅漢戴帽子點蠟燭拍照,寺方當時勃然大怒,從此規定禁止攝影,這種白目明明一定要跟羅漢一起風吹雨打罰站三天才長記性然後永世禁止進入啊,遺害後人的傢伙。
2005年攝影的五百羅漢可參考別的網頁:≪伊藤若冲の石仏、五百羅漢、石峰寺≫
若沖之墓
江戶時代的奇想畫師伊藤若沖,對雞情有獨鍾,喜好與眾不同,他出身的錦市場,「桝源」下貨蔬果生鮮食物業者,別具一格畫風經常以動植物為題。
晚年心境畫風轉折,從彩色畫作轉為水墨居多,畫作數量大減,原因是1772年(安永元)奉行勒令錦市場停業面臨存亡危機,『京都錦小路青物市場紀錄』他為挽救錦市場四處奔走,聯合商家農民百姓請願,成功的挽救錦市場。
好不容易挽救市場危機,偏偏厄運又碰上天明大火,自家付之一炬,若沖經濟困窮,只能前往大阪投靠友人,1791年(寬政2)輾轉前往石峯寺隱居。
70歲後若沖終於卸下家業肩世俗重擔,他本就生性無欲無求不以清貧為苦,以畫換米而號稱「斗米菴(とべいあん)」有世外隱居高人的悠然自得,著手創作不少展現童心的幽默題材。
1800(寬政12)9月10日,若沖在85歲高齡病逝,遺髮分葬菩提寺寶藏寺和相國寺,遺骸葬於石峯寺,直到近年名氣大響,弔唁人潮絡繹不絕。
除了畫作獨樹一格,更喜歡若沖的為人,常人只道他宅,對酒色財氣完全沒興趣、終生未娶,整天只知道埋頭畫畫,沒想到遇到事時會挺身而出,在錦市場面臨危機時奔走交涉兩年,深具責任感及號召民眾的人品魄力,要是沒有他,也就沒有今天熱鬧的錦市場了。
前往錦市場時,總會想起這位奇才畫師,若沖感嘆「千載具眼の徒を俟つ」千年後才會有人懂自己的畫,他還是高估後人了。
如同藝術家森村泰昌所說:「若沖因後繼無人,還真國內埋沒多年,導致許多作品流落國外,這就是他的畫沒有受到日本人重視的證明。

近期才被重新評估價值,可說是二十一世紀時代追著若沖身後也不為過,近年展出才打上『極色彩的先驅藝術家』宣傳營銷一波的大流行。

我懷著自省的心情這麼說吧!你們該先去若沖墳前致歉,說聲對不起後再去鑑賞作品,並非隨宣傳起舞,對藝術必需抱有良心。」

若沖性情就是不去攀附權貴,也不跟狩野派爭鬥憑實力做事,要是知道死後被這麼操作,心情上大約無比複雜,所以批評說到心坎上。
我一邊在若沖墳前合掌致歉,一邊反覆沉吟著「對藝術必需抱有良心。」這句話的重量。
伊藤若沖相關系列:
石峯寺官網:https://www.sekihoji.com/
參拜時間:9:00-16:00
費用:300日圓
交通:京阪電車「龍谷大前深草駅」下車、徒步約5分
JR奈良線「稲荷駅」下車、徒步約10
*寺院神社莊嚴之地,務必遵守參拜禮儀,嚴禁喧嘩及飲食,卡位以及拉扯摘取花木*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翻譯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出處及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京都的底蘊不只是有文化美學,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以文人視角走訪神社寺院,在歷史、文學、小說中與古都的靈魂問答。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