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日

    今天焦點─台灣的戒嚴與白色恐怖
    1949年 台灣第3任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誠,根據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公布的「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宣布台灣從20日午夜零時開始實施戒嚴,確保注定失去中國大陸江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撤退到台灣後的最後根據地不致淪陷,台灣開始陷入長達38年的白色恐怖統治漫漫長夜,創下20世紀以來全球空前絕後記錄,也寫下台灣歷史最黑暗的一頁。
    台灣白色恐怖的名詞起源,民間的說法是,執行戒嚴令的警備總部,由戴著白色頭盔的警察陪同,以戒嚴名義展開壓迫整肅行動全面清除匪諜,再依嚴刑峻罰的軍事審判法製造無數冤獄因而得名,在本質上與紅色恐怖,對人民自由的剝奪和心靈的禁錮並沒有兩樣。
    「戒字第1號」戒嚴令,自5月20日零時起,基隆和高雄兩大港口實施宵禁,全省劃分5個戒嚴區,戒嚴司令全部都是軍人出身,探取「寧可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人」的血腥鐵腕政策,有些案件只因在牆壁塗鴉寫幾個字,便被監禁3年或5年,還有被槍斃者僅是10幾歲的青少年,荒謬與血腥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台灣戒嚴令持續實施至1987年7月15日才由獨裁統治台灣的總統蔣經國,在即將告別人世前宣布自零時起解除戒嚴。根據解除戒嚴後行政院法務部的資料顯示,白色恐怖威權統治時代軍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有2萬9,407件,遭到搜捕、整肅、監禁、殺害人數約有14萬人,民間估計的數字更高,政治案件達7萬件,受害人數超過20萬人,其中3~4千人遭到處決,被羅織罪名慘遭打壓的受難人,不分省籍或族群全面遭殃,是台灣當代最深痛的集體黑色記憶之一。(延伸閱讀1:近代中國命運的起伏~國共內戰~1949年Ⅰ~Ⅵ);(延伸閱讀2:血腥台灣~戒嚴與白色恐怖);(延伸閱讀3:血腥台灣~戒嚴時期10大代表性政治冤案);(延伸閱讀4:血腥台灣~6大政治性紀懸案)
    ◆戒嚴令禁錮台灣人身和心靈自由長達38年(圖/TandY翻攝)
    ◆戒嚴令禁錮台灣人身和心靈自由長達38年(圖/TandY翻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