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七國之亂,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西漢初年,號稱規模最大的內亂,就是漢景帝三年的七國之亂。
這其實是一個過度強調內亂的史觀。

不只是近代,事實上,每個朝代最害怕的,就是內亂。
藩國內亂造成最大最危險的局面,就是七國。

不是這七國,是戰國七雄。
相對來說,七國之亂是一個扼殺戰國時代於搖籃中的美好案例。

在討論戰國時代的時候,曾經說過「民意」這件事。
古代的民意(百姓怨聲載道之類的),跟現代的民意不同。

老百姓的聲音,必須要經過特定的管道,才能被政治領導者聽見看見。

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公開表達意見。
民意的直接性,堪比直選總統。

再早一點,政治人物主要受到「輿論」的影響。
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三國志》王朗傳。

輿指的不是轎子,而是「地區」。

在戰國時代,地區的小領主,向大領主反應地區的意見。
而大領主本身就是朝廷的卿大夫。

民意輿論是這樣傳遞上去的。

小領主的收入利益,跟百姓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他們反應上去的意見真實度,相當之高。

但秦漢對地方派出了行政官員。

行政官員的「考績」當然也跟治理地方相關。
問題是,考績是可以作弊的。
行政官員可以作假報告,收買考核官員,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簡單舉例,同樣要繳五千兩到朝廷。
對小領主來說,領地如果能生產一萬兩,他的收益就直接成長。
對行政官員來說,只要能繳出五千就好了啊,產出一萬繳五千,行政官員也不會多得到一毛錢。

封建制度比較優秀?
看對誰而言。

對於中央集權式的政府來說,郡縣制度才是便於控管的。

讓我們回到七國之亂。
七國,本身是封建藩王。
從這裡反應出來的民意問題,會比郡縣官員反應的更需要重視。

是嗎?

藩王是大領主,不是小領主。
大領主的收益,不像小領主是直接從領地獲取。

大領主的希望,是朝廷少收點,小領主多繳一點。

所以發現了嗎?不管是封建制還是郡縣制,最麻煩,權力也最大的……
一樣都是這個位階的「高級民意代表」。

他們製造了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混亂。
制定了絕大多數有用的規則。

所謂的皇帝,領袖,更多時候只是這些人手中的玩物。
所以他們告訴你:「天子不是正義,代表著百姓聲音的我們,才是真正的正義!」

在亂世上位的天子,通常都懂得這個道理。
但傳承之後就未必了。

一個從小養尊處優,被灌輸自己是無上皇權繼承者的太子,非常容易就犯下錯誤。
誤以為天子擁有的權力,是上天所給予的。

忽略了「百姓即為天」,民意代表即為天之使者。

漢景帝就是這樣一個皇帝。
原本漢惠帝之後,西漢就可能出現這種富二代皇帝。
天幸呂后掌權。

而漢景帝的不幸,就從父親跟阿嬤薄太后的過世開展。
雖然仍有老臣,但誰壓得住這個新天子?

不是,他至少還有媽媽竇太后吧?
可惜竇太后的人生太戲劇性了……漢文帝還在的時候,竇皇后就瞎了。

雙目失明長居深宮的太后,對少年皇帝的鉗制力非常有限。

再加上晁錯得寵。
漢景帝甚至為了晁錯,氣死了父親留下的丞相申屠嘉。

晁錯是個非常有聰明才智的人,也非常懂得諸侯王對於皇室的威脅。
在漢文帝時期,他就不斷建議應該進行削藩,鞏固皇權。

但漢文帝知道得更深,知道這不是可以貿然行事的動作。

漢景帝則完全相信了自己是天命所歸。
接連半試探的收回趙國、膠西國、楚國的領土。

越是沒有人敢反抗,漢景帝跟晁錯的動作也就越來越大。
終於,在朝議討論收回吳國的鹽鐵雙郡,弱吳強漢的時刻,年老的吳王劉濞搶先翻了桌子。

劉濞不敢獨力起事,首先找了剛倒楣沒多久,號稱諸齊第一(暴躁沒腦子)的膠西王合謀。
雙方訂定了「誅晁錯,平天下,雙方均分」的策略。

如果沒看諸呂之亂,你很難理解這兩個人為什麼會這樣盤算。

當年齊王劉襄就是打了消滅呂氏奸臣的招牌起兵。
朝廷大臣紛紛響應,進而罷免天子。

只是劉襄被灌嬰欺騙阻擋,才導致新郎不是他。

這次雙管齊下,朝廷頂多有一個灌嬰再世,不會有兩個吧?
膠西王負責搞定諸齊五國。
吳王則負責連繫楚國淮南、衡山盧江。還找了一個故長沙王子。

一東一南,傳說中的七國之亂,這時是十一國外帶一個組成的「討晁聯軍」。

然而,諸齊舉兵的時候,齊王反悔自殺,濟北王則被皇宮郎中令抓了起來。
這邊少了兩國,但北方趙王聽到風聲,幹,當然要算我一份啊。

於是北方+1,東方-2。東北聯軍共五國。

別以為膠西王不給力,其實南方的響應狀況更糟。
淮南王想出兵,結果被淮南國相騙去了兵權。淮南國加入失敗。
衡山盧江王更是一臉:先生你哪位?

所以到了最後,南方只有吳楚動起來。
合為七國之亂。

淮南衡山盧江這三國,其實原本是同一個國家。
都是劉邦第七子劉長的淮南國。

漢文帝初年,劉長曾經掀起叛亂。
文帝不忍殺害兄弟,僅廢其王,劉長自己絕食而死。

幾年後,朝廷有削藩之議,諸王不安。
漢文帝索性恢復淮南國,但劉長的子嗣年紀太小,就封給了劉章的兒子「喜」。

後來又把劉喜調回去劉章的故地,接著乾脆讓劉長還在世的三個兒子都封王,把一個淮南國分成了三國。

所以原本能領「大」淮南的劉安,對漢朝最不爽。
禮法上完全沒資格繼承的另外兩個衡山盧江王,意外得到王國,那還不是一個漢朝好棒棒,文帝頂呱呱?

這就是南方聯盟崩潰的前因了。

總之,七國分三個方向攻往長安。
比起劉濞一開始的算計,兵力或許少了,但威勢更盛。

漢文帝臨終前曾囑咐劉啟:「發生戰爭,一定要相信周亞夫。」

周亞夫身為太尉,乃當時漢朝第一武官。
「臣以為,賊分三路,我亦應分三路平之,各個擊破,不可使其會合。」

「趙軍勢孤,必聯合匈奴,需儘早擊破。曲周侯酈寄行事謹慎迅速,可領一軍。」

酈寄就是諸呂之亂中,在父親被挾持的情況下,不慌不忙騙了呂祿兵權的大功臣。
其父酈商更是北地作戰的一名好手。

跟周亞夫同輩,系出名門的酈寄,確實是北伐上佳人選。

「膠西王悍猛,諸齊聯軍又眾,需持重善謀之將方能應之。將軍欒布深得高祖賞識,足以當此大任。」

欒布本是彭越手下,在河南之地打游擊的經驗豐富。
彭越被殺後,他也靠著自己的口才,讓劉邦為之重用。

文帝時,欒布更為燕相,支援代地對抗匈奴,戰功彪炳,升為將軍。

讓一個老成持重,洞視利害的將軍,對付悍猛而未必能齊心的聯合軍,也是再適合不過。

「吳王首謀,若能搶先摧之,必能重挫叛軍聲勢。臣,自請破敵。」

吳楚兵將悍猛不下東齊,這一路,許勝不許敗。
只能快不能拖。

周亞夫早就想好,這裡,除了他自己,實在想不到還有誰可以信任。

景帝劉啟聽完周亞夫的建議,連連點頭,「好,很好,就這麼辦。」

「但是……」
周亞夫對景帝一禮,久久未起身,一句「但是」也沒有半點下文。

景帝覺得奇怪,問道:「愛卿還有什麼問題嗎?」

周亞夫就等皇帝自己發問。
「兵凶戰危。將再良,兵再精,也無必勝之役……臣以為,尚缺一名能夠保護皇上,統領關中諸軍的『大將軍』。」

當年如果沒有灌嬰坐鎮滎陽,齊王之亂的結果,還很難說。
今不比昔,叛軍分三路而來,不能再像灌嬰那樣嚴陣以待。

周亞夫選擇主動出擊,絕對是正確的。
但,誰能夠補上這個守衛京畿的重要任務?

束手無策的漢景帝,靜靜的轉頭看向父親留給他的另一項重要「遺產」……

外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七國之亂,以吳為首。 跟其他原本在楚漢相爭中大鳴大放的諸侯國不同,一開始吳國並不存在。 吳這個地方,原本只是項羽的楚國一部分。 後歸於韓信。 但韓信當了沒多久楚王,就被劉邦抓走了。 在這個楚漢相爭結束還沒多久的時候,劉邦哪敢把王國分封給自己那些十歲都未滿的兒子們?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唐.王維〈觀獵詩〉 細柳營,或作柳營,是後代軍營的代稱。 這個名稱始於漢代將軍周亞夫,屯兵於細柳時,由於治軍嚴謹,連皇帝也一視同仁,讓細柳之營成為了中國軍營的模範表率。
單于,是匈奴大頭領的名稱,可以當成皇帝看。 冒頓就是那個把單于打造成皇帝的男人。 也是造成漢朝初年最大困擾的「蠻族」領袖。 據說,匈奴是夏朝的一個分支後裔。 是夏桀的兒子「淳維」逃亡後建立的部族。 在堯舜時期,北方就有許多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 他們小時候就會騎羊,並訓練射箭的本領。
漢文帝劉恆,是一個把群臣管制跟百姓治理都做得很好的皇帝。二十三年的任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也足夠改變一個國家了。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劉邦,不是一個懂得治國的皇帝,但有貴人蕭何相助。 呂雉,不是一個擅長待人的領導者,但有貴人陳平相助。 誰?幫助漢文帝開啟了治世?
漢文帝劉恆,出生於楚漢相爭最激烈的時期。 他的母親薄氏,原本是吳人。 外祖父在秦朝時,跟故魏國宗室成親,生下了薄姬。 後來秦末大亂,魏國復立,劉恆的外婆就把女兒送入魏國宮中。 當時的魏王已經是魏豹。 魏豹聽說有相士為薄姬斷命,是個會生天子的國母之相。馬上就決定自立:「老子可是真命天子的爸爸啊。」
都說常山真定出英雄,最是知名趙子龍。 不過今天不講三國,說的是秦末漢初的故事。 一樣是常山真定人。 一樣姓趙。 常山在戰國末年,本來就是趙國的領土。 這個趙國王孫,絕對是比趙雲更傳奇的人物。 我們叫他趙佗。
七國之亂,以吳為首。 跟其他原本在楚漢相爭中大鳴大放的諸侯國不同,一開始吳國並不存在。 吳這個地方,原本只是項羽的楚國一部分。 後歸於韓信。 但韓信當了沒多久楚王,就被劉邦抓走了。 在這個楚漢相爭結束還沒多久的時候,劉邦哪敢把王國分封給自己那些十歲都未滿的兒子們?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唐.王維〈觀獵詩〉 細柳營,或作柳營,是後代軍營的代稱。 這個名稱始於漢代將軍周亞夫,屯兵於細柳時,由於治軍嚴謹,連皇帝也一視同仁,讓細柳之營成為了中國軍營的模範表率。
單于,是匈奴大頭領的名稱,可以當成皇帝看。 冒頓就是那個把單于打造成皇帝的男人。 也是造成漢朝初年最大困擾的「蠻族」領袖。 據說,匈奴是夏朝的一個分支後裔。 是夏桀的兒子「淳維」逃亡後建立的部族。 在堯舜時期,北方就有許多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 他們小時候就會騎羊,並訓練射箭的本領。
漢文帝劉恆,是一個把群臣管制跟百姓治理都做得很好的皇帝。二十三年的任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也足夠改變一個國家了。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劉邦,不是一個懂得治國的皇帝,但有貴人蕭何相助。 呂雉,不是一個擅長待人的領導者,但有貴人陳平相助。 誰?幫助漢文帝開啟了治世?
漢文帝劉恆,出生於楚漢相爭最激烈的時期。 他的母親薄氏,原本是吳人。 外祖父在秦朝時,跟故魏國宗室成親,生下了薄姬。 後來秦末大亂,魏國復立,劉恆的外婆就把女兒送入魏國宮中。 當時的魏王已經是魏豹。 魏豹聽說有相士為薄姬斷命,是個會生天子的國母之相。馬上就決定自立:「老子可是真命天子的爸爸啊。」
都說常山真定出英雄,最是知名趙子龍。 不過今天不講三國,說的是秦末漢初的故事。 一樣是常山真定人。 一樣姓趙。 常山在戰國末年,本來就是趙國的領土。 這個趙國王孫,絕對是比趙雲更傳奇的人物。 我們叫他趙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第四十五戰:189年漢末崩塌(6)靈帝駕崩山雨來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19-12-16 22:30 公元185年九月,韓遂、邊章帶著隊伍殺下了隴山,張溫率領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在美陽讓人家西涼軍迎頭痛擊了。 羌兵悍猛,給政府軍上來就弄得很沒面子,總司令張溫比較憂愁,心急如焚,董卓則比較淡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公元7年到公元14年,不到八年的時間裡,王莽在貨幣上動了四次大手術,其中前三次幣改全部都是要人命的大動作。 王莽這個胡說八道的庸醫不負責任的在「天下」這個人身上進行著各種崩潰療法。 一次又一次的胡來嚴重的擾亂了社會和市場的結構與秩序。 政府的信用徹底破產,社會上人心惶惶,怨氣衝天! 土地國
Thumbnail
「豪族」的興起,頭一個張嘴罵街的就是皇帝,因為「豪族」極大地限制了皇權的威力。 人口,土地,財政,在這個零和博弈的「權、利」大餅中,「豪族」占得份額越多,皇權占得份額就越少。 王莽同志自從換了成分,就叛變革命了。 另一個階層,你可能會意外,是「儒家」的這幫知識分子們。 並非這幫知識分子看誰都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繼諸呂之亂後,時隔90年,西漢王朝再次迎來了政變。 上一次的政變,西漢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聯手干滅了呂家不成器的後生。 在說這一戰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古代政變的優先級。 還記得古代政變的優先級排序嗎? 武器>截斷政令>政令中樞>軍隊。 第一,最重要的,是武庫。 無論用哪種方式,合法或不合
晚明因為邊疆戰事屢戰屢敗,財政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屢次請求天啟皇帝掏出私房錢應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第四十五戰:189年漢末崩塌(6)靈帝駕崩山雨來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19-12-16 22:30 公元185年九月,韓遂、邊章帶著隊伍殺下了隴山,張溫率領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在美陽讓人家西涼軍迎頭痛擊了。 羌兵悍猛,給政府軍上來就弄得很沒面子,總司令張溫比較憂愁,心急如焚,董卓則比較淡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公元7年到公元14年,不到八年的時間裡,王莽在貨幣上動了四次大手術,其中前三次幣改全部都是要人命的大動作。 王莽這個胡說八道的庸醫不負責任的在「天下」這個人身上進行著各種崩潰療法。 一次又一次的胡來嚴重的擾亂了社會和市場的結構與秩序。 政府的信用徹底破產,社會上人心惶惶,怨氣衝天! 土地國
Thumbnail
「豪族」的興起,頭一個張嘴罵街的就是皇帝,因為「豪族」極大地限制了皇權的威力。 人口,土地,財政,在這個零和博弈的「權、利」大餅中,「豪族」占得份額越多,皇權占得份額就越少。 王莽同志自從換了成分,就叛變革命了。 另一個階層,你可能會意外,是「儒家」的這幫知識分子們。 並非這幫知識分子看誰都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繼諸呂之亂後,時隔90年,西漢王朝再次迎來了政變。 上一次的政變,西漢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聯手干滅了呂家不成器的後生。 在說這一戰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古代政變的優先級。 還記得古代政變的優先級排序嗎? 武器>截斷政令>政令中樞>軍隊。 第一,最重要的,是武庫。 無論用哪種方式,合法或不合
晚明因為邊疆戰事屢戰屢敗,財政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屢次請求天啟皇帝掏出私房錢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