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音樂,我就不會成為這樣的大人

如果沒有音樂,我就不會成為這樣的大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音樂大概是我五歲就開始接觸的一個才能。大概小學開始,就得早起去合唱聲樂部練習。

那時候很特別,老師要你跟隨著鋼琴的聲音,激發出你絕對音感的本能。再從絕對音感變成厚實的腹部發聲,再到與其他部的合聲。

我訓練了快五年的聲樂課程,除了絕對音感和真假音轉換,到拍子的準確,和肺活量的激增,我並沒有往歌手的方向邁進,那純粹只是興趣,而興趣就是一個能繼續碰音樂的理由。

我沒有想過,我十五歲因為音樂的掌握和拍子的準確,我,在一點基礎下,用與生具來的本能學會了現代編舞,所稱為hiphop和爵士類的舞蹈,我對於卡點,那是百分百準確的,因為音樂,我成了有自信的大人,也成為一個隨時能肯定自己的大人。

至少在失落的時候,我還有音樂陪著我。

高難度的力道和拍子,都需要對音樂的理解和掌控,變成屬於自己特色的舞蹈。

理解音樂,變成了我對舞蹈的詮釋和動作的力度掌控。我覺得韓國的音樂很棒,kpop雖然可能在西方文化不是那麼突出,但音樂的齊舞和編舞,是我一直能夠自我療癒的良藥。

學音樂的孩子我不知道會不會變壞或好,肯定的是,他會因為節奏而律動,忘卻煩惱,自我增進,那便是最大的感動了。

avatar-img
jenny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enn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些年,我們告別青春簡訊年代 無名小站一直算是在facebook和line之前的一種能抒發自己內心故事的小網站,當然裡面的故事很多,大概有那不成熟的友情之爭,還有那怦然心動的初戀小情事都記錄在那已經遺失在記憶裡的那些年。 能夠還記得的是,喜歡的人幾乎每天都會閱讀你的文章。這種不經意的小浪漫,可能只有
自從三級防疫後,出去出門的次數也減少了。除了是各種學齡童的放假折磨和本人我自我高估的暗黑料理,我才發現其實,宅在家的日子卻是從本來的小歡喜到開始無趣到最近麻木地看見確診數依然是兩百多的無奈。 其實我超喜歡跳舞的,只能說宅在家,目前因為疫情沒有辦法找工作的自己,偶爾運動順便回到當初愛跳舞的自己。 因為
在這輕狂的歲月中,擁抱最真實的自己 十七歲的故事很簡單,世界只有友誼的喧鬧、上下課的鬧鐘、我喜歡你你喜歡她的初戀、還又那調皮搗蛋或是努力用功的自己。 十七歲的欲望很少,常常只是傳個紙條,就彷彿有了全世界,青春是該這樣的,揮灑好多的汗水和和大家一起完成的團體競賽,一起奮戰前線為自己未知的未來鋪一條邁
那些年,我們告別青春簡訊年代 無名小站一直算是在facebook和line之前的一種能抒發自己內心故事的小網站,當然裡面的故事很多,大概有那不成熟的友情之爭,還有那怦然心動的初戀小情事都記錄在那已經遺失在記憶裡的那些年。 能夠還記得的是,喜歡的人幾乎每天都會閱讀你的文章。這種不經意的小浪漫,可能只有
自從三級防疫後,出去出門的次數也減少了。除了是各種學齡童的放假折磨和本人我自我高估的暗黑料理,我才發現其實,宅在家的日子卻是從本來的小歡喜到開始無趣到最近麻木地看見確診數依然是兩百多的無奈。 其實我超喜歡跳舞的,只能說宅在家,目前因為疫情沒有辦法找工作的自己,偶爾運動順便回到當初愛跳舞的自己。 因為
在這輕狂的歲月中,擁抱最真實的自己 十七歲的故事很簡單,世界只有友誼的喧鬧、上下課的鬧鐘、我喜歡你你喜歡她的初戀、還又那調皮搗蛋或是努力用功的自己。 十七歲的欲望很少,常常只是傳個紙條,就彷彿有了全世界,青春是該這樣的,揮灑好多的汗水和和大家一起完成的團體競賽,一起奮戰前線為自己未知的未來鋪一條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