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便」才激發出應萬變的生存之道

    去年台灣成為抗疫模範生,很多人說因為台灣經歷過2003年的SARS,這個寶貴的經驗保護了我們,今年模範生跌了一跤,很多人說我們的抗疫經驗不夠,所以手忙腳亂,為什麼同樣是經驗,但卻完全不同?經驗不是時間的流逝,經驗不只要有價值,而且還要不斷地增值。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是三級警戒滿一個月的日子,是高三姪女的畢業典禮,對這屆的高中(職)生來說,生於2003年的她們,恰好遇上SARS,那年的此刻,大家也都是要戴口罩量體溫,但沒有強制保持距離,那年台灣生產口罩的都賺很多錢,SARS結束後,口罩市場縮水了,台灣口罩生產線慢慢的外移,甚至有七八成的口罩是進口的。
    2003年出生的孩子們在跨入成人的階段,台灣受到冠狀病毒的衝擊,去年,台灣口罩在十多年的沈寂後,瞬間華麗轉身成了國家代表隊,台灣瞬間成了國際模範生,度過平行時空的一年,一轉眼,這些滿18歲的孩子畢業了,要邁向人生下一階段,卻因為三級警戒,只能穿著制服開著視訊和同學們慶祝畢業,沒有我們當年畢業做的瘋狂事,諸如蓋布袋、簽名簽在制服上、丟學士帽,有的會丟水球、大把的捧花、瘋狂的拍照或是抱頭痛哭等。
    2003年出生的他們,大概註定了與眾不同,五年十年後,他們會怎麼說起這場視訊畢業典禮。而已經居家工作或者是被迫轉換工作模式的朋友們,以後又會怎麼說著這段人生過往?是慘澹不堪還是創造奇蹟?很多人說去年台灣躲過第一波衝擊,是因為經歷過2003年的風暴,所以我們有經驗,因此在第一時間,就隔開風險,今年模範生跌了一大跤,有人開始說,因為我們在抗疫的經驗不足,同樣是「經驗」,怎麼過了一年,差這麼多呢?
    經驗不只要有價值,而且還要不停地增值。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台灣可以快速產生國家代表隊?除了對岸之外,幾乎沒有別的國家可以從原料到最終端產品這樣的產業鏈,甚至,口罩中間最重要的過濾層,台灣過去都仰賴進口日本機器製造,而完整的產線則是從歐洲進口,這條產業鏈沉寂了十多年,在最緊急的時刻,在過往的基礎上,才能快速的重新連接起來,這些經驗值在去年為這些相關產業帶來實質收益,但當市場供需平衡,口罩從防護成了花俏的配備,環境的快速轉變,讓這些擴產的製造商,想辦法維持利潤,沒有人想過要在口罩上變化花樣,現在更多製造商開始想辦法要讓口罩戴起來更舒適,製造過濾布的廠商,想提高過濾布的效能,讓應用更廣泛,這些雖然都是站在商業利益出發,但我想多數廠商都知道,十多年前的經驗值已經不夠用,現在要固守現有利益甚至創造更多利益,就不是待在原地等救援就會發生,而是要不停在原有的經驗值基礎上加值,提高更多價值。
    這一波的網路工作以及學習,讓原本就熟悉網路工具的人更凸顯經驗值,而跑得更快的人,則是善用這些經驗值,在最快速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工具分析比較,變成廣為流傳的乾貨知識,這就是經驗值再增值。
    不是每個人遇上環境的變化,就能快速讓自己具有的經驗值可以快速提升,要能夠馬上提升價值仰賴於平時邏輯思考的訓練,你無法期待遇到的每個狀況都能找到完美的答案,但必須了解問題與解決方案間的邏輯,這樣才能再遇到未知時,找出脈絡,透過以往的經驗找出解決方向;山不轉路轉,當環境改變時,以往熟悉的經驗操作不見得能適用,所以經驗也要跟隨著轉化。
    快速的增值來自於邏輯的訓練。
    A公司的某個重要製程對產品的品質有40%的影響程度,就因為製程相當重要,所以A公司這個製程堅決不外包,選擇花大成本購進機器來完成這個製程,但經過十多年下來,這個製程的良率雖然有提升,但沒有預期的好,設備明明更新了,製程的流程也修正多次,技術部份也調整過,經驗值也比以往進步許多,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個製程以往都憑藉老師傅的經驗,來解決改善過程中的瑕疵,後來A公司藉由設備的更新,開始將許多流程數據化,因此可以清楚地掌握該有的溫度、濕度以及壓力等等,但這些數據沒有被系統化分類,所以操作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的設定數據,只知道照往例操作,因此當加工物件不是常規品時,現場操作人員就不知所錯,也問不出所以然,只能憑直覺操作,他們知道數據庫中的每一筆資料都可能是解答,卻不知道那個才是正確答案,因為他們沒有去想過,為什麼這個問題是對應那個答案,這其中的邏輯在哪裡,如果改變一個變數,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應變。
    當然不是每個狀況都能保證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在找尋答案或者是因應對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出脈絡,這樣才能快速掌握方向,才能從經驗值中提取可用的方法。
    山不轉路轉,經驗也要跟著轉。
    在台灣即使開車開了二十年(可以稱為老司機),但不代表就能駕馭雪地開車,先前合歡上飄雪時,就是自信太過的人讓自己進退不得,同樣是開車,但環境不同,就不可以單憑以往的經驗操作,而不去做適度的調整。
    從去年走到今年,疫情改變太多的事,很多都是我們原本熟悉的操作,卻不得不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將原本習慣的方式做改變。做業務超過二十年,深信不疑業績是「跑」出來的,從來沒想過有一天,不是因為退休跑不動業績,而是老天爺不讓我跑了,以往商務拜訪佔業務活動40%,但這部分空掉了,要怎麼去因應?優化網站、投注廣告、增加好的客戶體驗、找尋不同區域的合作夥伴、視訊開會等,這些我們以前都做過,但不能依照以往的形式去做,因為環境不同,情境不同,現在必須改變操作方式,才能發揮更大效益。
    現在出現很多視訊的教學,已經從工具的使用,開始出現不同的面貌,諸如:遠距互動的說話方式、遠距教學的操作、如何陪伴孩子共學等,這些都是經驗隨著環境轉化出來的生存範例。
    警戒滿一個月的這天,除了被改變的生活,被改變的你是否也開始轉變了?
    我看著去年此時客戶往來信件中,提及他們的封城狀況,至今仍是我無法想像的情境,他們也是在風風雨雨,焦慮不安中走過,然而多數人都知道,走過風雨,有很多事情其實是回不去的,但會有很多沒想過的新契機出現。
    有句話說:「不變應萬變。」套用在現在的情境下,就是因為警戒下的「不便」激發了我們有更多因應萬變的生存之道。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經驗篇
    #經驗值要不停增值不便才激發足以應萬變的意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