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目前沒辦法打新冠疫苗/一個長期臨床受試者的murmur

新冠肺炎疫苗的議題近日甚囂塵上,關於:疫苗的原理?分幾個類型?製作方式?試驗流程?雙盲結果?保存運送方式?有效程度?副作用?致死率?政治干擾?施打順序?施打場所?宇美町注射法?......其中一個聳動的標題叫做「把全台灣人民當作白老鼠」。

我當白老鼠很久了!不但自願、還在申請半年多終獲准之後深深感激。
目前我每個月打一針凍晶注射藥劑,一針就要花掉健保局六萬多元!而我則只要付掛號費。施打過程也很磨人:每次要先回去門診讓主治醫生看看我是不是還活著?檢查當日是否頭好壯壯?OK,看診完領藥又要經過比一般領藥更繁瑣的程序(簽名簽到想要帶印章去蓋!畢竟小小一袋就要六萬多,不是可以隨便領走的)。
領到藥品走到注射室報到的路比平常更漫長。教學醫院本就很大、從領藥處走上樓去注射室途中都會怕一個不小心被人撞到、或自己手殘藥沒拿好,砸破小小金貴的玻璃藥瓶。到了注射室報到處,交給護士之後還要再量體溫、簽名,然後繼續等一個多小時等剛從冰箱冷凍櫃取出的藥品解凍、解凍後再讓護士把藥油倒出來做後續溶解處理,搞半天到針戳進去時,通常已經是在我踏進醫院的兩三個小時之後。然後這一針也要打超久、比一般打針更痛,打完還要觀察一段時間確認沒有立即產生不良影響才放行。
雖然申請的條件嚴苛、手續繁瑣、施打過程超花時間,而且去當白老鼠還要有「萬一有強烈副作用、後遺症」的心理準備,但我還是乖乖照醫生規定的時間去,即使疫情嚴重到根本不想出門,這一趟到醫院打針的行程卻是不敢取消。為什麼呢?難道我不害怕?

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有時候明明很怕一件事,卻仍然去做,是因為:不去做的話,會發生更不願意見到的後果。
所以我雖很怕去醫院讓我被傳染的風險增加、很怕打這種試驗性的針劑會有副作用,但不去的話可能疾病會繼續惡化!冷靜聽進醫生的分析,讓我的理性思維可以緩減感性的焦慮:「新藥研發到可以做臨床試驗的程度,當然是因為有比舊藥有更優良的預期效果,且經過動物試驗有基本的安全條件,才敢拿出來做人體試驗。而藥廠精打細算,也不會是醫死人大不了賠錢的傻子。以前這種昂貴藥品是權貴、有錢人的專利,現在有健保局提供給付後,一般平民老百姓也都可以享受到新藥。」(醫生應該是被醫院耽誤的購物台人氣主播)
至於疫情期間還要去高風險的醫院,怎麼應對?想想醫護人員們天天上班、長時間待在醫院,大部份都沒有因此染疫啊!只要防護措施做好,大多數的醫護病患還是在醫院動線嚴格分流管制的保護下全身而退。所以我總不能因為看到開車上路的車禍事故機率就不再開車,是吧?
同理,要不要去當白老鼠接受國產的高端疫苗?其實,高端疫苗的二期試驗結果出爐,數據很漂亮(疲倦發燒疼痛等副作用比AZ、莫德納、輝瑞、嬌生要低很多、有效產生抗體的量也夠高),雙盲結果顯示足夠安全,且現在因為台灣確診人數增加,樣本數也足夠做第三期試驗了!之前有人批評台灣政府在二期試驗後就急著要緊急授權使用,那是因為買不到足量疫苗又有急用,才做出的權宜之計。風險當然有,但施打率低越久、全民免疫效果越延遲,就越可能擋不住印度疫情煉獄慘狀的爆發風險。(先聲明我不是小英迷、時鐘迷、綠吱吱,沒有要美化遮掩台灣政府防疫的缺失,單純就事論事)
若第三期試驗結果出來也安全有效,那我就不懂為何有人一定要非莫德納不打呢?我跟我的一些醫生朋友持同樣的看法:只要是通過政府核可的,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疫苗,別挑。越早打越早達成群體免疫、越快降低全台大復發的風險。
只是,高端疫苗就算解鎖三期試驗,我應該還是不能打新冠疫苗,因為我目前接受的新藥試驗過程中還無法加入疫苗的變因,等試驗期程結束,還要經醫生評估,看看兩者會不會產生交互作用,再來決定能否接受疫苗施打。就像很多癌症患者、自體免疫患者、孕婦、兒童一樣,在還無法打疫苗的狀況下,期待台灣已經早早進入群體免疫階段。換言之,我們這些存活條件居於弱勢的族群,需要可施打者提供的保護環境,還請大家多多愛護動物(無誤)。

回過頭來聊聊我這隻白老鼠的經歷、並且揭曉新藥試驗到目前的結果。
我覺得我的主治醫生蠻懂患者心理學,他不但成功說服我簽下參與新藥試驗的同意書,還告訴我「大多數人參加後都沒有什麼副作用」。
他沒有說謊,即使我知道這是他安慰人的話術。
怎麼說呢?就像莫德納疫苗,即使實驗出來是所有疫苗中發燒機率最高的一支:15.5%,但是這不也代表其實84.5%的人打完真是不會發燒的?就像我的醫生說的:「大多數人不會有副作用」。如果我們的注意力一直聚焦在那些相對少數的發燒比例,則預期的心因性反應很可能就會讓人真的發燒。正如同台灣高端疫苗的雙盲二期試驗結果顯示:那些只是注射生理食鹽水安慰劑的對照組,還會有0.4%發燒、29.7%感到疲勞、20.0%感到頭痛。(究竟什麼生理食鹽水這麼毒??!真是個令人頭痛的好問題~)
醫生的話術引導我去思想那些「大多數沒後遺症的人」,不去定睛在「萬一我註死就是有副作用」,然後所謂的「心想事成」、「相由心生」,改個哲學家尼采的詞叫做:「我思故我是」,當我覺得不會有事,果然我就一點事都沒!(雖然打針是很痛沒錯,但是我長大了!不哭不哭~)
最後要揭曉我參與新藥施打人體試驗的結果:症狀大幅改善!常規的口服藥已經減量剩1/4,日常生活作息都接近正常人。感謝政府的德政,感恩臺灣的健保制度!那就讓我繼續安心宅居、安心就醫,然後趁難得必須出門的機會,欣賞空曠的街景吧!

★【本文准許讀者分享網址連結,但文章內容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