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試圖走向極簡主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年的台灣,困在家裡的人們試著調整突如其來的生活變動,且覺悟到:這些臨時的應變,或許將會成為再也回不去的新常態。
我也是,所以著手整理自己的家、著手整理有嚴重囤積症的自己。而就在這個節骨眼,我認真搜尋了極簡主義的相關資訊,結果一邊嚮往、又一邊懷疑。
我要先澄清:我不是極簡主義者。歐!應該說:我「還不是」,也許未來就會是?也或許永遠都不會是?就看這一路摸索下來我會朝向哪邊走吧!?畢竟疫情嚴重、百業蕭條的生活條件下,極簡主義面對的質疑與挑戰變大,所以我寧願先試著往「微簡主義」努力看看。
為何只能先試著「微簡」?因為雖疫情以前的極簡主義看起來超級合理、浪漫而美好,生活縱有些微不便也總能靠別人來協助或代勞。但是當疫情嚴重,移動禁止,人們就不適合再在各民宿間遊牧、不適合再搭大眾交通工具、不適合再頻繁外出購物及外食、也不適合再以租代買許多事物,這時就會發現:一些物資的囤積(例如口罩、糧食)、一些長期蝸居該具備的工具、家具、或其他生活物件等,就不能再以家徒四壁、兩袖清風、只靠外援的瀟灑態度來解決。
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要簡化生活的。畢竟囤積太多東西算是個病症,就趁著不得不當阿宅救台灣的好時機,來整理一下堆滿一整屋的東西。但首當其衝我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來了:清出來的東西要丟到哪裡去?
送人?家戶之間實體的走動已經是能避就避了!透過線上找願意承接的親友?溝通往往耗時又沒效率、寄送又是個大問題。若送去跳蚤市場順便賺點錢呢?三級防疫的情況下二手實體店面幾乎都關了!而把東西放到二手交易平台上去販售呢?那些整理、上架、接單、收款、寄送等流程都超級吃時間精力,也不是我目前有辦法做到的。最後,乾脆心一橫、直接丟垃圾車?這又非常違反自己的環保意識、和惜物儲蓄節儉的傳統美德。
我不想給地球製造太多垃圾,想讓那些明明好好的東西能夠再被利用,我也覺得生活物件不該極簡到只講「實用性」而無視人類情感需求的「紀念性」。而且我不敢天真的認為不需未雨綢繆準備未來、當下輕省活著就好,反正出事或匱乏時有外界支援,支援不了就是命數到了就要認命認賠。
我想到小時候外出不小心擦破皮了,媽媽就會從包包中掏出OK繃。扣子掉了她的包包就會變出別針。她隨身帶了很多有備無患的「多餘之物」是因為愛,所以她出門的隨身所攜,顯然無法走極簡主義風。
我想到小姑姑去日本打工換宿、回台灣也住了好多地方,租屋處臨時被房東收回時也是被老爸接回我們家,那棟爸爸辛苦賺錢買下的老房子。老爸投資理財並不是利慾薰心、一味追求財富,他是為了給家人有個安定的避風港而工作、加班、儲蓄、保險。所以他顯然也不會是只活在當下、不積蓄不理財的極簡主義者。
講了這麼多,不是要替自己的囤積症找藉口。該整理的還是要去著手處理!但是原則如何拿捏?要斷捨離到六親不認嗎?分寸拿捏有待我慢慢去嘗試與努力。所以,挽起袖子、打開衣櫃、備好紙箱,開始理性與感性的拉扯吧!

★【本文准許讀者分享網址連結,但文章內容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 】
12會員
4內容數
送走新冠肺炎登場的2020年、期待新年會更好時,未料等著我的2021在台灣發生更嚴重的疫情,甚至進入三級警戒宅居生活。我是兩千多萬台灣人中平凡的一個,卻過上了一個我這輩子最不平常的劇變生活。窩在家工作之餘,休閒時不能像往日般常常往外跑,而追劇玩遊戲又太空虛、朋友們又只能聽到聲音看到頭像,那就透過文字來自娛娛人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疫情期間,在哪吃飯都是問題。星期四,先生告訴我,唉呀,告訴你一件今天發生的慘事,他說,一早我跟你說,臺北醫學院的院長,請我一起吃便當順便開會,也許是院長秘書小姐。沒有吩咐清楚。沒想到這個會,一開就是三個多小時,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只好在便利商店買一些簡單的食物,想找個地方坐下來吃,礙於防禦規定不可在戶外用餐。 晚上有葉言都教授
Thumbnail
avatar
任任
2021-08-01
疫情期間的親子互動,正向聚焦的運用~陳志恆今早有機會上了一堂一小時的陳志恆心理師的課程;這課程是有關正向聚焦,幫助我們看到我們說話的方式是如何應對,這部分我覺得超級重要。 重視過程,別重視結果。許多時候,我們可能看到是表現,淡忘了其實有很多優點的。老師舉例來說:視訊課愛上不上的,但依然坐在點腦桌前,就要正向的態度;孩子有坐在電腦桌前了!或
Thumbnail
avatar
貼近自己
2021-06-15
在疫情期間我希望能幫忙到大家的方法我想要分享克服「強迫思考」的這想法及動作上的克制方法。 其實這段疫情嚴峻的期間,我這幾天也因看太多令人憂心忡忡的報導而自己變得神經質,洗手次數變得有點誇張。
Thumbnail
avatar
佳愛
2021-06-04
疫情期間,服務業商家如何渡過難關?數位轉型切入點又在哪?隨著台灣疫情蔓延,從 5 月中升級到三級警戒後,越來越少人出門消費,對比餐飲業還能做外帶生意, 經營美業、運動產業、密室逃脫或是婚慶產業的服務業者來說,只能趁現在養精蓄銳,期待疫情後的消費力!然而,在沒有消費者出門的疫情期間,雖然暫時無業績收入,但疫情會有結束的一天,經營者更不可以停下腳步,仍須持
Thumbnail
avatar
Haoyi Fan
2021-05-24
在疫情期間的最最前線——消防人員,他們的鐵漢柔情消防人員以前總是給我英勇的印象,不管是著全身裝備衝入火場,或者是拯救民眾於災難之中,一直都是硬漢的感覺,直到在外傷工作,常常遇到出救災任務的他們,才發現,原來他們也有柔情的一面(圖片來自:火神的眼淚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TearsonFire/)
Thumbnail
avatar
外傷重症說書人
2021-01-19
內向創業者防疫期間待在家,推薦看的三本書?為什麼防疫期間待在家不能耍廢?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發燒,這周因為出差,北上到了台北,每個人口罩都不離身,讓原本就很冷漠的台北,更矇上一層灰灰的烏雲,舉凡捷運站、火車站都瀰漫著空城的氣息,讓人快要窒息......
Thumbnail
avatar
腦科學的May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