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從經濟大蕭條到冷戰,軍工複合體的誕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軍工複合體的誕生,
從原子彈到核能發電,從太空設備到網際網路,
「大科學」的追尋成就了科學?還是毀壞了科學?
普立茲獎記者揭露一段政治與科學交織的歷史。
這是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從原子彈到登月計劃,從探測太陽系外的宇宙,到深入微觀尺度的原子,這些都是「大科學」的產物,至今引導著產官學界的合作。
「大」,不是一個誇張的形容詞,而是特指一九三○年代開始,科學界從人員編制、經費投入、儀器尺寸等各方面,皆往鉅型化發展的趨勢。
居禮夫人時代的科學,往往由一位科學家,搭配兩、三位助理進行,到一九三○年代之後,一個實驗室可能包括數十名科學家,甚至成長為上千名專家的社群;實驗設備從小到可以放在「掌上」或「腿上」,大型化到好幾棟建築物才能容納得下,甚至巨大到變成「地景」的一部分;經費也不再是一所大學能夠承擔,而是需要傾國家之力,再加上工、商業界的巨頭。
是誰創造了新的合作模式?是誰開始追求「大」儀器?答案是,厄尼斯特・勞倫斯(Ernest Lawrence)。
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也是迴旋加速器的最初奠基者。他顛覆了科學家的傳統形象,發展出經營管理者的領導才能,還不拘領域,廣納技術人員。他在經濟大蕭條時代贏得資源,更讓「大科學」在二次世界大戰(加入曼哈頓計劃),以及戰後隨之而來的韓戰和冷戰裡,成為科學界、政治界和文化界的新典範。
在「大科學」新典範下,政府(特別是軍事單位)成為經費最大來源,工商業也逐漸影響學術界。科學家如何反省自身角色的改變?科學還是單純追求自然界真相嗎?還是科學界也需要從商業競爭當中,謀取自身利益?對「大科學」的追尋,究竟成就了科學,還是毀壞了科學?科學家如何成為政治裡的科學家?政治圈又如何因為科學社群的介入而改變?
無論是褒是貶,勞倫斯創造了我們身處的世界,大科學是我們的進行式。

厄尼斯特・勞倫斯的時代

厄尼斯特・勞倫斯能夠在經濟大蕭條時代,說服研究基金會(例如:洛克斐勒基金會)投入鉅資,也能夠招募各方而來的人員,打破學科界線,打造勞倫斯風格的實驗室,不論是工程師或技術人員,只要有才能,都能在他的實驗室找到一席之地。最後,這樣的實驗團隊,還在世界各地複製,從美東到歐洲,都可以看到勞倫斯將迴旋加速器帶到世界各地的影子。他認為,與其視科學儀器為機密,不如幫助各實驗室打造迴旋加速器,加速讓高能物理的版圖變成科學界的常規。
勞倫斯啟動的迴旋加速器知識王國,不到二十年,加速器從11英吋進展到184英寸,用巨大的儀器探索微觀粒子的奧秘。在經濟大蕭條的時代,勞倫斯有能力說服金主,投入鉅資。接著在二戰時,勞倫斯加入著名的「曼哈頓計劃」,與各座山頭合作,研發原子彈,打造軍工複合體的雛形。戰後,美蘇和平對峙的冷戰時代,依然能持續獲得軍方贊助,成為軍備賽局裡關鍵性的毀滅力量。

厄尼斯特・勞倫斯的爭議,以及他與歐本海默

核子工業除了引發道德難題,讓世人思考投注武器研發的正當性,核子力量也應用於醫界放射性療法(與他弟弟合作),和工業界的核能發電。究竟「大科學」本身即有為了取得軍方資源,而內建的不道德性?或者,「大科學」因為軍方介入而具備有利的發展條件,當轉移到其他領域,例如:網際網路(Internet),能創造出未來的榮景。
勞倫斯是貢獻卓著的科學家,也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他所開啟的迴旋加速器研究,每次有了新發現,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疑問,而這些疑問又必須有更大、功能更強的機器才能回答。這種不斷掠取更多資源的追尋,讓人質疑:為何不去專注與人類生活更相關的科學研究?
另外,他在冷戰「麥卡錫主義」狂潮侵害美國學術自由的時候,並沒有挺身捍衛。他也因為熟知募款技巧,而在冷戰時期,不斷規劃出更大的計畫;他相信計畫夠大,才夠有吸引力。他還在各方試圖推動「禁核試」的浪潮中,持續追尋核子武器的研發,選擇成為物理學界的少數方。
一般人提到核子工業(原子彈),多會聯想到歐本海默。歐本海默最有名的,是以人道關懷,說出「後悔身為科學家卻製造出殺人武器」的一番話。勞倫斯卻支持核試,他認為,只有繼續核試,人類才有可能有「乾淨」的核彈,不論這個主張是樂觀的天真,或是政治說詞。兩位不同立場的人原先是好友,只是歐本海默為人所知,勞倫斯卻被逐漸遺忘。本書即是為了打開我們的另一隻眼,看見故事的另一半。
歐本海默雖受人敬重,但,是勞倫斯,他所創新的實驗室合作模式,改變了科學的內涵,以及科學和國家、產業界之間的關係。當因爲各界質疑,使得軍方逐漸淡出科學事業,商界和產業界填補了這樣的空間,成為下一波矽谷產業的推手。

  • 書名:《大科學:從經濟大蕭條到冷戰,軍工複合體的誕生》
  • 作者:麥可.西爾吉克Michael Hiltzik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21/06/23

作者簡介

麥可.西爾吉克Michael Hiltzik
記者,專長為財經、商業、公共政策領域,曾榮獲普立茲新聞獎、羅布傑出商業財經新聞獎(Gerald Loeb Award)。出版過的書籍,與胡佛水壩、新政、美國鐵路建設等主題相關,例如:《Colossus : Hoover Dam and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century》、《The New Deal: A Modern History》、《Iron Empires: Robber Barons, Railroad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America》。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左岸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進入21世紀網路時代,世界處於劇變之中。「資訊焦慮」這新的名辭一出現,便引起巨大共鳴。不只虛擬與真實,混淆不清;真與假、對與錯、是與非、甚至黑與白、天與地,都錯亂成一團。人們陷於資訊焦慮,看不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21世紀,我們早已知道科學不代表真理,科學從來就不是中立的,科學研究過程中參雜太多人為影響,尤其是政治。不過科學仍是追求自然世界知識最好的工具;重點在於人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除了科學家的角色、權力的角色,也包括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
進入21世紀網路時代,世界處於劇變之中。「資訊焦慮」這新的名辭一出現,便引起巨大共鳴。不只虛擬與真實,混淆不清;真與假、對與錯、是與非、甚至黑與白、天與地,都錯亂成一團。人們陷於資訊焦慮,看不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21世紀,我們早已知道科學不代表真理,科學從來就不是中立的,科學研究過程中參雜太多人為影響,尤其是政治。不過科學仍是追求自然世界知識最好的工具;重點在於人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除了科學家的角色、權力的角色,也包括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近日,一部關於「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電影引發了廣泛討論。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在二戰期間領導了曼哈頓計劃,開發出了改變世界格局的核武器。然而,當他目睹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後,卻感到深深的懊悔和自責。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也面臨著類似的道德困境? 讓我們把時間快進到
Thumbnail
介紹一下「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Ernest Rutherford (歐尼斯特‧拉瑟福) 。 他是紐西蘭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牛頓是物理學家,對人類文明演進有重要影響。然而,牛頓晚年竟然是破產。投資南海泡沫,牛頓失去了大量財富。這段經歷告訴我們,投資不僅是數學與科學,更像是心理學跟哲學,甚至蘊含著藝術的成分。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艾倫·麥席森·圖靈,OBE,FRS是英國電腦科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密碼分析學家和理論生物學家,他被譽為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Hut 8」小組,負責德國海軍密碼分析。 期間他設計了一些加速破譯德國密碼的技術,包括改進波蘭戰前研製的機器Bombe,一種可以找到恩尼格瑪密碼機設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特斯拉因其科學與技術知識而聞名。特斯拉的許多發明和實驗都被陰謀集團抑制,但這些技術可能對未來產生巨大影響。
這本書是華爾街日報記者-約翰.卡瑞魯(John Carreyrou)延伸他的報導寫成的書,講述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所創立的Theranos從白手起家,成長到估值3000億美金的矽谷獨角獸,最後卻在2015年卡瑞魯的報導後,如同被揭穿的龐氏騙局,在六個月內快速崩解。用一
近日,一部關於「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電影引發了廣泛討論。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在二戰期間領導了曼哈頓計劃,開發出了改變世界格局的核武器。然而,當他目睹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後,卻感到深深的懊悔和自責。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也面臨著類似的道德困境? 讓我們把時間快進到
Thumbnail
介紹一下「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Ernest Rutherford (歐尼斯特‧拉瑟福) 。 他是紐西蘭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牛頓是物理學家,對人類文明演進有重要影響。然而,牛頓晚年竟然是破產。投資南海泡沫,牛頓失去了大量財富。這段經歷告訴我們,投資不僅是數學與科學,更像是心理學跟哲學,甚至蘊含著藝術的成分。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艾倫·麥席森·圖靈,OBE,FRS是英國電腦科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密碼分析學家和理論生物學家,他被譽為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Hut 8」小組,負責德國海軍密碼分析。 期間他設計了一些加速破譯德國密碼的技術,包括改進波蘭戰前研製的機器Bombe,一種可以找到恩尼格瑪密碼機設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特斯拉因其科學與技術知識而聞名。特斯拉的許多發明和實驗都被陰謀集團抑制,但這些技術可能對未來產生巨大影響。
這本書是華爾街日報記者-約翰.卡瑞魯(John Carreyrou)延伸他的報導寫成的書,講述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所創立的Theranos從白手起家,成長到估值3000億美金的矽谷獨角獸,最後卻在2015年卡瑞魯的報導後,如同被揭穿的龐氏騙局,在六個月內快速崩解。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