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權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歷史是如何發生的?追尋權力的動機是什麽?
大多數學者對歷史的態度是這樣的:歷史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集合產物,這些事件的締造者只不過是一群或多或少非理性的普通人類。說它是被設計出來的論點都站不住脚。
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佈熱津斯基對於重大的國際事務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歷史是混沌的產物,與陰謀沒有關係 …… 決策者往往都是被重大事件牽著鼻子走而已。我之所以引述這個人的説法,就是要揭露他背後實際隱藏的諸多陰謀。不過那是後話,就不在本文贅述了。
我想和讀者們分享另一種觀點。同樣作爲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就看到了窮然不同的情景。他指出,在政治中從來就沒有偶然發生的事情,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事先計劃好的。
然而事情并非那麽簡單。比如説,如果一件對公衆或某個群體有害的事情是事先計劃好的,若是該計劃不小心被公衆知曉,他們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其發生。而人民必然認爲最有能力阻止壞事發生的力量就是政府。如果這件事最後依然發生了,那就説明政府未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能。那麽,政府爲什麽會失敗呢?我認爲應該有兩種可能性:
  1. 政府沒有足夠的資源或能力阻止該事件發生;
  2. 政府對該事件的發生未加干預。
第一種情況我很難理解,因爲單從良知的角度來看,政府應該會盡全力動用盡可能多的資源去阻止自己的公民受到傷害。即使能力不夠,也可以把傷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我們來看第二種情況,政府對該事件未加干預。可是爲什麽呢?很有可能是政府并未察覺有人正在計劃實施邪惡或非法的事件。我能否把這些躲在暗處的計劃者稱爲“陰謀者”呢?當然可以!這些陰謀者非但要躲在暗處,更要小心謹慎的不使他們的計劃被曝光出來。這就是我要講的重點,任何一個陰謀的首要任務,就是讓人們相信,陰謀并不存在。如果沒人相信它的存在,怎麽可能會曝光呢?這種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遠的有二戰時逃出集中營的猶太人向世界哭訴,近的有知情者曝光中共在蘇家屯醫院活摘法輪功信衆的器官。在那些歷史時刻,整個世界都選擇不相信。
然而陰謀畢竟是陰暗之處的東西,總有把它置於陽光下的機會。我知道的就有三種。
  1. 參與陰謀的人幡然悔悟,站出來説出自己在其中的經歷。他們承受的是非人的壓力,每一個這樣的人都是永恆的英雄。但這樣的人在歷史上鳳毛麟角;
  2. 有些人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無意中參與了某個陰謀的計劃,他們在後來的某個時間點忽然意識到了這一切。其中的一些人決定站出來揭露自己所作的事情。和第一種情況一樣,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絕非普通人可以想象;
  3. 每個時代都有研究歷史的學者。他們中的一些人擁有真正的科學家的特質:無畏和探索。沒有什麽能阻止他們探究歷史的真相。
所以我的觀點很明確,陰謀在歷史上真實存在,而且已經長成了一棵無比巨大的參天巨樹,它的根深深扎在每一代人的身上,用人類的鮮血和痛苦來供養。它是戰爭、是蕭條、是通貨膨脹,也是各種各樣的革命。它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摧毀人類的文明和宗教,打碎一切能夠為人類謀福利的政治和政府制度,以及人類所有傳統(或是有神論)的知識體系,然後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很抱歉我使用了這樣一個目前流行的詞匯,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對其進行定義。
如前所述,這樣一個陰謀體系是絕對不能被承認的。如果是這樣,我們又是如何管中窺豹的呢?中國有句俗話: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在上面三種揭露陰謀的人群中,大部分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時無心的一句説話為人類做出了多大的貢獻。瓦尔特·拉特瑙(Walter Rathenau)是德國前外交部長,他在1909年時是德國通用電力公司的掌舵人。他説過一句話,歐洲的經濟命脈其實掌握在一個由300人組成的小圈子裏,他們之間的聯係錯綜複雜,其繼承人也只在這個小圈子裏產生。類似的話約瑟夫·肯尼迪(Joseph Kennedy)也説過,是的,他就是後來的肯尼迪總統的父親。他説,實際掌控美國的只有50個人,不會超過這個數字。
你如果有閑情雅致的話,可以去讀一讀一本名爲《悲劇與希望》(Tragedy and Hope)的書,是歷史學家卡罗尔·奎格利博士(Carroll Quiqley)1966年出版的。他講出了一個當時就已經存在了超過一代人的歐美精英小圈子,其運作方式竟然與共產國際很類似。這些所謂的資本主義實力派人物一點都不排斥和共產主義陣營進行合作,只要在利益上可以共贏,而且他們經常真的有合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奎格利博士對其進行了20多年的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對這個小圈子擧雙手支持。他説,我對他們的觀點和手段并無反對意見,雖然我對他們過去和當前的一些政策有所保留。經過這麽多年的研究,我和他們最相左的意見是,他們認爲自己應該永久性的對身份保密,而我則認爲他們應該光天化日的實施其計劃。
怎麽樣,這是不是和你所知道的二戰之後的冷戰格局有很大出入?你不妨對我的觀點大膽存疑,然後自己去小心的求證。但至少,你現在對歷史產生了一絲疑問。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陰謀論調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們這麽做是爲了什么?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而且它是一個多維度的問題,也會有多維度的不同答案。在本文中,我將把一切都留在這個人類社會的物質空間。所以我的答案就是,他們這麽做的終極目的是——權力。我所説的權力超越了物質享受的層次,是超越,不是跨越,也就是説物質享受當然是他們想要的,這是人性,但在物質享受之上,還有更多更多的誘惑。
既然有陰謀,當然就有參與其中的陰謀者。我不説你也會知道,就是世界各國那些掌握了財富的傑出人士。可是爲什麽呢?男人有錢就變壞嗎?恰恰相反,是男人變壞就有錢。你可能沒想過這個問題,這些傑出的精英們正是由於身處這個陰謀漩渦的中心,才能夠在財富的海洋中如魚得水。然後當你積纍出好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時,你接下來的想要什麽?權力!這是人性的邏輯。當然,成爲陰謀參與者的前提是你本身就具有超越一般人的能力,才有機會主動或被動的被吸納進入那個圈子。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做過一個有意思的論述,他説,對人類影響至深的欲望有兩種,一種是權力,另一種是財富。如果你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其結果將殘酷至極。你一定聽過阿克頓男爵那句響徹人間的名言: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這是真理。追尋權力的人必然會被其腐蝕,他們將泯滅自己的良心,可以在人類社會製造經濟衰退甚至暴力革命,以此來獲得或鞏固權力。普羅大衆對此是很難理解的,因爲就像毒品,如果不親身體驗權力的滋味,人類不可能知道自己的道德力量對它完全無法抵擋。換句話説,普通人很難相信真的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爲了權力不惜對自己的同類實施各種令人髮指的傷害。
米哈伊尔·巴枯宁(Bakunin)是俄國社會主義者和最有影響力的無政府主義者之一。他就是我所説的其中一個熱衷權力的人。他甚至認爲,那些以保護自由和弱者為己任的理想主義者也不可能對權力的腐蝕絕緣。他説,即使對自由解放事業完全投入的人一旦獲得權力,也會被轉化成一個獨裁者。
爲了讓我的觀點看起來更有説服力,我還是用名人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吧。約瑟夫·肯尼迪(Joseph Kennedy)曾經説過,
懂得權力的都知道,權力就是最終的渴望和快樂。還有什麽事能比純粹的控制他人更讓人快樂呢?你在一個發號施令的人身上將看不到其它任何渴望。
我想,這就是人們追尋權力的原因了——控制。
歡迎轉載,敬請注明出處,不勝感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會員
    46內容數
    當前在全世界的曆史教科書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唯物主義史觀。我想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一下人類曆史的來龍去脈。只是一種研究的可能性,歡迎不同觀點,但謝絕謾罵侮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有時候需要提出正確的論述以抵抗、反擊情報操作者的攻擊。 前陣子適逢二二八,謝雪紅再被提起。 依我以前個人調查的看法,謝雪紅只是成事不足的共產黨員,因國民黨和共產黨不同宣傳角度的需要而被較多提到。 依我目前的推理,二二八事件當中,權力最大的共諜是陳儀,而許多人因為思考的盲點及種種原因未提到他。
    摘錄 現代讀者千萬不要落入到這樣窠臼,雖然這是99.999%的人所走的方向,可是如果我們要看到真相,就應該自覺地去避免。 首先如蘇聯學者柯恩(Igor S. Kon)說的一段話,很可以拿來做為閱讀的心態和詮釋方法上的一個提醒,他說: 一知半解的讀者閱讀古代希臘悲劇,天真地以為古代希臘人的思想和
    Thumbnail
    最近有很多網友都會在文章訊息欄留下一些問題,當然我看到都會回覆,有很多不錯的提問內容,我把這些內容整理出來成為一篇文章,給大家在閱讀時可以更方便,我覺得這樣的交流蠻好的,因為就我說的,可能這位朋友想問的問題有可能也是其他人想問的,當他逛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就因此解答了他的疑惑,這樣也挺好的。
    Thumbnail
    《芭比》固然是不折不扣的商業片,但若是能有意識地觀賞,還可以從中帶走一些正能量,甚或是思考自身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
    Thumbnail
    先前在《肌力 or 肌肥大?》的文章中,有提及肌力訓練是透過有規律及計畫的練習,以提升肌力達到增加生活品質與運動表現的目的,本文就針對此主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但本人觀點可能有所不足,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Thumbnail
    要秉持自己的價值觀行事,還是向權力靠攏,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事長久以來的考驗,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政壇亦是如此,台灣很少出現孫運璿、李國鼎、李光耀等等傑出的政治家,從踏入政壇至末期始終保持著初心,為人民服務,使台灣、新加坡國力迅速成長。但有多少踏入政壇的人士忘記了初心,因為現實的權力而迷惑?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台灣國際藝術節《戰爭之王》線上特映版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目前人們所面的的這個時代是由多個權力中心所組合而成的世界,這些權力中心透過現代科技和交通訊息廣泛的將各個地緣經濟和政治吸納進入,使得資本及秩序由權力的中心點向外輻射至權力(武力)的邊緣。
    Thumbnail
    這集楊双子《臺灣漫遊錄》的書評因為資訊密度太高,我們不小心就錄超過一小時~ 其中醬汁與真黃的這段對話蠻有趣的,或許身為男性的你們,內心是否也藏著這樣的疑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有時候需要提出正確的論述以抵抗、反擊情報操作者的攻擊。 前陣子適逢二二八,謝雪紅再被提起。 依我以前個人調查的看法,謝雪紅只是成事不足的共產黨員,因國民黨和共產黨不同宣傳角度的需要而被較多提到。 依我目前的推理,二二八事件當中,權力最大的共諜是陳儀,而許多人因為思考的盲點及種種原因未提到他。
    摘錄 現代讀者千萬不要落入到這樣窠臼,雖然這是99.999%的人所走的方向,可是如果我們要看到真相,就應該自覺地去避免。 首先如蘇聯學者柯恩(Igor S. Kon)說的一段話,很可以拿來做為閱讀的心態和詮釋方法上的一個提醒,他說: 一知半解的讀者閱讀古代希臘悲劇,天真地以為古代希臘人的思想和
    Thumbnail
    最近有很多網友都會在文章訊息欄留下一些問題,當然我看到都會回覆,有很多不錯的提問內容,我把這些內容整理出來成為一篇文章,給大家在閱讀時可以更方便,我覺得這樣的交流蠻好的,因為就我說的,可能這位朋友想問的問題有可能也是其他人想問的,當他逛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就因此解答了他的疑惑,這樣也挺好的。
    Thumbnail
    《芭比》固然是不折不扣的商業片,但若是能有意識地觀賞,還可以從中帶走一些正能量,甚或是思考自身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
    Thumbnail
    先前在《肌力 or 肌肥大?》的文章中,有提及肌力訓練是透過有規律及計畫的練習,以提升肌力達到增加生活品質與運動表現的目的,本文就針對此主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但本人觀點可能有所不足,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Thumbnail
    要秉持自己的價值觀行事,還是向權力靠攏,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事長久以來的考驗,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政壇亦是如此,台灣很少出現孫運璿、李國鼎、李光耀等等傑出的政治家,從踏入政壇至末期始終保持著初心,為人民服務,使台灣、新加坡國力迅速成長。但有多少踏入政壇的人士忘記了初心,因為現實的權力而迷惑?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台灣國際藝術節《戰爭之王》線上特映版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目前人們所面的的這個時代是由多個權力中心所組合而成的世界,這些權力中心透過現代科技和交通訊息廣泛的將各個地緣經濟和政治吸納進入,使得資本及秩序由權力的中心點向外輻射至權力(武力)的邊緣。
    Thumbnail
    這集楊双子《臺灣漫遊錄》的書評因為資訊密度太高,我們不小心就錄超過一小時~ 其中醬汁與真黃的這段對話蠻有趣的,或許身為男性的你們,內心是否也藏著這樣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