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卡達克古典舞流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在這章大家或許會對一連串「誰是誰的兒子、誰是誰的兄弟、兒子的兒子做了什麼孫子又做了什麼…」感到頭昏眼花,我懂(拍肩)但一定要這樣介紹,因為這個章節重點是Gharana。Gharana / School / 流派,它的字根ghar是「家」。
英國殖民一段時間後,認為印度當地的舞蹈色情、粗俗而過時,因而下令禁舞,這些知識與技藝被少數的樂師與舞者保留下來,人們不能公開推廣,只能偷偷地在家裡傳授,從而發展出了不同的流派。因此對印度的表演藝術來說,特別是仍保留師徒制傳統的,與其說流派,不如說是「家族風格」。
知識的意義在於傳遞-歡迎分享引用,唯請來信告知並註名出處。
在這個章節我們會介紹三個今日主要流行的派別:勒克瑙派、齋浦爾派、以及瓦拉納西派。
勒克瑙派 Lucknow Ghanrana
出身於北方邦阿拉哈巴德的伊許瓦利.普薩德Ishwari Prasad是勒克瑙派公認的創始者。據說某日克里希納出現在他的夢中,命令伊許瓦利以《Bhagawata 薄迦梵往世書》裡的故事來振興卡達克舞蹈。因此伊許瓦利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安達古Adaguji、卡達古Khadaguji、與圖拉朗Tularamji學習卡達克舞蹈,並展示克里希納的神話故事。
伊許瓦利在105歲的時候被毒蛇攻擊身亡,他的妻子隨之自焚殉葬(Sati, 註1),受到這個事故的打擊,圖拉朗從此遠離俗世、卡達古放棄跳舞,只有安達古將這個藝術傳承下去,授予三個兒子:普拉喀什Prakashji、達雅爾Dayalji、哈里羅爾Harilalji。普拉喀什被阿瑟夫德大君(Nawab Asafud Daulah 註2)任命為宮廷舞者,曾作《普拉喀什之書Pothi Prakash》卻不幸被焚毀而失傳。
圖片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af-ud-Daula
普拉喀什有三個兒子:杜爾迦Durga Prasadji、塔庫爾Thakur Prasadji、曼Manji,曼被賜姓為Singh(獅子),但在舞蹈成就上,塔庫爾是其中較有名望的。他所作的Ganesh Paran(Ganesh:象神,paran:以低音雙面鼓的聲音編作較為有力的音節和技巧小段)非常受歡迎,更被指派為瓦吉德阿里夏大君(註3)的舞蹈導師。另外,由杜爾迦的三個兒子:賓達丁Bindadeenji、迦爾卡Kalka Prasadji、百隆Bhairon Prasadji開始,這個家族取得了Maharaj(國王,意為舞蹈之王)的賜姓。
賓達丁的才華出眾,編作超過一千五百首款款深情的敦木里(Thumri)、更將坐姿舞蹈帶入,讓「坐著說書Bhava Batana 註4)」的表演方式從此蔚為風潮。迦爾卡有三個兒子:阿吉薔Achchan Maharaj、拉褚Lachchhu Maharaj、商浦Shambhu Maharaj,當代的勒克瑙傳奇,伯居Birju Maharaj即為阿吉薔的獨子,伯居的舅舅商浦有兩個兒子,克里希納摩汗Krishna Mohan Maharaj與朗姆摩汗Ram Mohan Maharaj,一同繼承家族衣缽。
勒克瑙派在卡達克三大流派中表現卓越,肢體表現豐富,常以富含許多動作技巧的Toda / Tukda小段作為演出,相對而言,腳步的技巧在這些小段中重要性較低。優雅、柔軟、穩定的身體流動是這個流派的主要特色。
常見的表演主題有:
借用塔布拉鼓音節所作的Toda(常見音節Ta thei tat)、借用低音雙面鼓音節所作的Paran(常見音節Dhatak Thunga、Kitatak Thun thun natitata),借用風雨雷水、蟲鳴鳥叫等自然界聲音的Parmelu(常見音節Dhilang, Thri, Jhanak...)等,是勒克瑙派舞者經常用以創作技巧性舞蹈的音節。
在慢速中表演的優雅站姿That、令觀眾感受到極具亮場效果而技巧性豐富的Gat Nikas、及具故事性的Gat Bhava;至於透過詩詞帶入情緒的技巧小段Kavita,在今日的勒克瑙派已不復見,多以同樣揉合故事情感與肢體技巧的敦木里Thumri取代。
以浪漫故事為主軸、邊唱邊演的敦木里短劇Thumri Bhav在賓達丁的手中獲得闡揚,這樣的表演方式,可說是唯勒克瑙派只此一家的獨門功夫。

註1:在印度神話中,薩蒂Sati是濕婆的第一個妻子,因不甘丈夫為自己的父親Daksh所辱而投身於火中自盡,她的靈魂轉世為Parvati雪山女神後與濕婆再度結為連理,這段故事被當作女子貞潔的象徵,並在民間演變成為死去丈夫自焚殉身的社會習俗。
註2:勒克瑙印度之珠的美名,要歸功於阿瑟夫德大君(Nawab Asafud Daulah,1775-1797),奧德邦國的第四任統治者,他將邦國首都從法札巴德Faizabad遷至勒克瑙,興建許多輝煌的紀念碑、花園、階井、運河與迷宮等等在當時被譽為奇蹟的建築,留存至今,是讓勒克瑙成為建築、藝術與詩歌文化中心的重要推手。
註3:瓦吉德阿里夏Nawab Wajid Ali Shah是第十一任大君。他大力推動卡達克舞蹈的深化,更身體力行,形塑出今日卡達克舞蹈的形式與面貌。
註4:Bhava(或Bhav)是一個梵文詞彙,意指一種狀態;它可能是一個存有、可能是一個習慣,可能是一種性格、一個意圖,也可能是一種感受與展現方式;在《劇論》的論述脈絡裡可以將bhava理解為「情感」。Batana則是「說」,一種敘事陳述式的說話,語言是batana,眼神是batana,手勢肢體等也可以是batana。坐姿舞蹈Bhava Batana只能用手勢和表情表演,因此,舞者說書指事的學養、生命經驗的累積都會影響到這項表演的說服力。即興說書Baithak是坐姿舞蹈的即興形式,只有經驗豐富的舞者能夠依據當下聽到的詞句作出符合情境的回應。



齋浦爾派 Jaipur Gharana
齋浦爾是卡達克舞蹈中最古老的流派,因此不像一脈單傳的勒克瑙派,齋浦爾派裡有許多來自不同家族的代表人物,以及他們背後的風格與傳奇。
傳說中,巴努Bhanuji是從聖人的手中習得陽剛舞蹈(Tandava 註1)而創立了齋浦爾派。他的兒子瑪汝Maluji習得父親的技藝並傳承予第三代羅汝Laluji和堪胡Kanhuji,堪胡自維達萬聖城(Vridavan註2)帶回了克里希納詩歌(Natwari Nritya 註3),他的兩個兒子:吉塔Geedhaji掌握了陽剛舞蹈的精隨,而薛賈Shejaji則擅長陰柔風格(Lasya)。吉塔有五個孩子,其中杜哈Dulhaji最為出色,無論陽剛、陰柔都能演繹至善,他後來搬遷至齋浦爾,作為長居之地。
他的兩個孩子,哈里Hari Prasad與哈努曼Hanuman Prasad更被指派至齋浦爾宮廷的藝術司(Gunjian Khana)任職,同一時期的勒克瑙宮廷,賓達丁也正大放異彩。這對兄弟被當時的人們盛譽,擁有神靈之美(Dev Pari)。這份殊榮由哈努曼的三個兒子繼承,摩汗朗爾MohanLalji、吉蘭杰朗爾Chiranjilalji、以及納蘭揚普薩德Narayan Prasadji。納蘭揚被認為是此時期的代表者。他的兩個兒子,被暱稱為「月亮Chand」的洽蘭Charan Girdhar、以及被暱稱為「印度聖羅勒Tulsi」的泰吉普喀許Tejprakash承繼父輩衣缽,移居至藝術薈萃的德里。
受到了哈里與哈努曼兩兄弟進入宮廷服務的殊榮影響,他們的許多親戚都加入了這個行列,讓齋浦爾的卡達克舞蹈在此地更加蓬勃發展、開枝散葉。
同輩的家族舞者,如尚姆朗爾Shyamlal、朱尼朗爾Chunnilal Prasad、杜爾迦普薩德Durga Prasad、以及古瓦譚朗爾Govardhanlalji。
朱尼朗爾的兩個兒子齋朗爾Jailalji與蘇德普薩德Sunder Prasadji是相當出色的舞者,特別的是,除了接受本派訓練外,他們更曾向勒克瑙派的賓達丁取經,豐富自己的舞學涵養。齋朗爾有一位兒子,朗姆古帕爾Ram Gopalji與一位以日常練習(Taiyari 註4)與旋轉著稱的女兒:齋庫瑪里Jaikumari(註5)。
宮廷舞者兄弟之一.哈努曼的兒子納蘭揚,有兩位叔叔庫丹朗爾Pt. Kundanlal與蘇德朗爾Sunder Lal。庫丹朗爾在德里的國立卡達克學院擔任敘事性舞蹈的導師,他有兩個兒子:法塔辛Fateh Singh與後來成為齋浦爾派傳奇的-羅杰德拉.甘迦尼Pt. Rajendra Gangani。在這個家族中,蘇德朗爾在古吉拉特邦第二大城巴羅達的M.S.大學教授卡達克舞蹈超過四十年,在他的五個兒子中,哈里許Harish Gangani和賈格帝許Jagadish Gangani是練習得比較好的。
齋浦爾派卡達克舞蹈,圍繞著傳統印度教的主題展演。由於拉賈斯坦邦的統治者信奉印度教、加上大多數的舞者都與宮廷一系有所關連,這便是何以卡達克舞蹈裡最古老、傳統的作品能被完整地保存在這個流派的原因
齋浦爾派的師祖們偏好將肢體訓練推向極快的速度,讓他們的展演看起來十分激昂。對於節奏感的訓練也特別注重,即便是低音雙面鼓的常見節奏中比較困難的幾種,如:十四拍Dhamar、十二拍Choutal、十一拍Rudra、二十八拍Brahma、十八拍Lakshmi、以及二十二拍Ashta Mangal…等,齋浦爾派的舞者們都必須能夠輕易掌握。
比起肢體動作的美感與呈現,齋浦爾派更重視腳步技巧的準確。在敘事性舞蹈中他們較常表演的項目是詩詞小段Kavita、借自低音雙面鼓的技巧小段Paran,喜歡編作特別狡猾而有趣的精彩節奏;偏好展現虔誠的表情與情感,因此比起浪漫的敦木里Thumri,齋浦爾派舞者多選擇與宗教相關的讚歌Bhajan來演出。


註1:在上一章我們解釋過Tandava / Tandav 的原意為活力、陽性以及神聖舞蹈,這個名詞首度在文獻出現的記錄是在《劇論 Natya Shatra》中提及濕婆之舞的時候,然而由於Tandav演出的主題不只是讚頌濕婆、也可能是其他的男性神祇,因此統一翻譯為陽剛舞蹈,或也可理解為陽剛讚歌。
註2:傳說中,克里希納出生於馬圖拉Mathura(位於北方邦,距離阿格拉約55公里),而童年則在11公里外的維達萬聖城所在區域度過,
註3:Krishna有Natwar的別稱,舞蹈中的Natwari一詞指涉與克里希納相關的各個小段和主題。這種舞蹈大多有著輕巧清脆的腳步與鈴聲(常用音節kran以編寫的舞訣就是克里希納主題的經典代表)。對整體的印度樂舞文化來說,濕婆是舞蹈之神,但與卡達克最為相關的神祇卻是擅長以優美的笛聲迷醉眾神與眾生、身邊圍繞著許多浪漫傳奇的克里希納;勒克瑙派的塔庫爾,瓦吉德阿里夏的舞蹈師父,曾將他教的舞蹈稱為Kathak Natwari Nritya。
註4:各種能夠增進舞蹈技巧、增進體力的練習,都稱為Tiyari。
註5:請參考這個網站https://nadsadhna.com/indian-music/dance-forms/biography-of-indian-dancers/ 對於齋庫瑪里、以及部份史上留名的舞者有簡單清楚的介紹。


瓦拉納西派 Benaras Gharana
最後一個較少為人知的,是瓦拉納西派,又稱賈納吉普薩德派Janaki Prasad Gharana。賈納吉是土生土長的瓦拉納西人,有許多學者推測,賈納吉的兄弟很可能是創立了瓦拉納西派塔布拉鼓打擊風格的鼓手.朗姆薩亞Pt. Ramsahaya。
朱尼朗爾Chunnilal(註:與齋浦爾派的朱尼朗爾同名不同姓)與父親從拉加斯坦移居至瓦拉納西,他原先是一位傑出的民俗舞蹈舞者,時常穿著女裝表演,這引起了賈納吉的注意。朱尼朗爾拜入賈納吉的門下,接受了十五年更有組織性、系統化的古典舞訓練,回到拉加斯坦後即被指派為比卡內爾Bikaner的宮廷舞者。
自朱尼朗爾一脈傳下來,都是當代相當傑出的舞蹈家,包含:他的兄弟杜哈朗姆Dulharamji,而杜哈朗姆則授予徒弟迦納許Ganesh Prasadji以及自己的三個兒子:畢哈里Biharilalji、希拉Heeralalji、普朗Puranlalji。迦納許的三個兒子:哈努曼Hanuman Prasadji(註:與齋浦爾派的哈努曼同名同姓,不同人)、詩瓦Shivalalji(註1)、果帕Pt. Gopalji。
果帕的兒子,克里希納庫馬Maharaj Krishna Kumar是近代的卡達克佼佼者之一,去世後更被追封蓮花士Padma Shree稱號(Maharaj的姓氏 / 稱號是宮廷賜與並可傳襲,Padma shree則是印度政府於1954年設立,特為對印度作出傑出貢獻的公民所頒發)。克里希納庫馬的兒子阿修克Ashok與其家人定居於德里。
克里希納庫馬Maharaj Krishna Kumar的珍貴影片記錄:
瓦拉納西派著重純技巧舞蹈、並偏好強烈情緒的表演(Satvika Bhava 註2)。他們特別注意每個音節能否確實表現,例如在「Tigdha digdig」的舞訣中,其他的舞者踩出四步,而瓦拉納西派的舞者會踩出六步以求如實重現每一個音。他們比別人使用更多的腳跟、以各種方法展現特別困難的腳功。(註3)
瓦拉納西派的瓦修克里希納Vishal Krishna展現腳步技巧:
註1:蘇克達Sukhdev是詩瓦Shivlalji的三位兒子中排行最大的,蘇克達的女兒悉達羅Sitara Devi獲獎無數,更曾赴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悉達羅的孫子瓦修克里希納Vishal Krishna是當前年輕世代最受矚目的舞者之一。
註2:《劇論》將bhava情感分為三大類,其中Satvika是透過生理表現傳達的強烈情緒,包含下列八種生理現象:sthamba僵住、sveda滲汗、romancha驚恐、svarabheda變聲、vepathu顫抖、vaivarnya臉色青白、asru哭泣與pralaya昏厥。
註3:印度人認為瓦拉納西是濕婆所造的城市,在這裡死去並化於恆河,能擺脫輪迴、獲得救贖,因而將此地奉為聖城。勒克瑙派的舞者披上蒙兀兒的面紗、齋浦爾派的舞者有印度教王公的風華、當代瓦拉納西派的舞者,便將濕婆作為自己的文化象徵。
讀本系列原為我們古典舞學生的訓練之一,然而我們希望更多人瞭解北印度樂舞文化因此公開分享,歡迎引用,唯請來信告知並註明出處。本系列架構大綱與主要內容來自 Puru Dadheech的Kathak Syllabi,唯因成書較早,些許內容在請示師父 Mahua Shankar 後略有調整,若有不足之處望請海涵並來信指正,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這章我們將簡單地介紹印度的幾種古典舞:卡達克、婆羅多、卡達卡利、曼尼普利。
知識的意義在於傳遞——歡迎分享引用,唯請來信告知、並註明出處。 印度的古典藝術學者將「Sangeet」分為聲樂、樂器、與舞蹈。Sangeet的原意為「音樂」,實務上我們可以將之當作表演藝術的總稱來理解。它們既可以被當作獨立個體來運作,三者之間又還是互有關連。
在這章我們將簡單地介紹印度的幾種古典舞:卡達克、婆羅多、卡達卡利、曼尼普利。
知識的意義在於傳遞——歡迎分享引用,唯請來信告知、並註明出處。 印度的古典藝術學者將「Sangeet」分為聲樂、樂器、與舞蹈。Sangeet的原意為「音樂」,實務上我們可以將之當作表演藝術的總稱來理解。它們既可以被當作獨立個體來運作,三者之間又還是互有關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七層紗之舞 (Dance of Seven Veils) 是王爾德劇本中,莎樂美跳給繼父希律王看的脫衣舞。對,你沒看錯,就是脫衣舞。🫦
Thumbnail
《花頸鴿》的作者達恩·默克奇(Dhan Gopal mukerji),出生於1890年印度加爾各答,他的家族世代都有人擔任神廟的祭司。19歲時達恩·默克奇留學美國,就讀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之後他與美國妻子結婚,就此常住美國,忙於寫作和演講。    
Thumbnail
帕卡爾王(K'inich Jannab Pakal)為古典馬雅帕連克王國的統治者。帕卡爾的母親為Muwaan Mat,在帕卡爾王小時候,是帕連克的統治者。 繼位 西元615年7月26日,Muwaan Mat王后將統治者的位子,傳承給他的兒子K'inich Janaab Pakal,也就是帕卡爾王
Thumbnail
印度的種姓制度經歷了多次重大事件,包括阿育王統治時期的積極推動佛教的傳播,巴克蒂運動對印度社會的深遠影響,印度獨立運動領袖致力於消除種姓歧視,印度憲法禁止基於種姓的歧視,曼德爾委員會報告的保留制政策,以及Una事件等,都是印度種姓制度變革的重要事件。
Thumbnail
那個勵志的故事背景 慕塔芝·瑪哈出生在一個波斯家庭,曾祖父因為很早就過世,導致家道中落,眼看著波斯是待不下去了,為了謀求生存祖父米爾札·基亞斯,所以就家帶眷一路南下到印度發展,沒想到靠著米爾札·基亞斯的超強經商貿易,從乞丐到丐幫幫主,又從幫主升級到鎮長,又過不久城鎮幾乎都發大財,蒙兀兒王朝第三任皇
Thumbnail
印度史詩戰爭 這就是要講述印度神話中,一個在打無雙開過頭的事情 這是在陰間的阿修羅又開始搗亂,經閻摩反映到由於刪減陰間經費 導致防護設施長年又失修了,其中一名阿修羅名叫羅乞多毗闍 率領一群不滿的阿修羅又越獄來到人間大亂,這時天上天神又大亂 羅乞多毗闍本來就很強大,以前又經過梵天的加持祝福,
Thumbnail
藏傳佛教的八關齋戒稱為「紐涅」儀軌,緣自帕莫比丘尼之千手千眼閉關而得,一脈相傳至今。帕莫比丘尼出身高貴,相傳是世親菩薩的妹妹。 由於業力緣故,帕莫比丘尼感染痲瘋病,當時這種傳染性惡疾流行於印度西藏,是人人聞之色變的。因此帕莫比丘尼被眾人驅逐,遠離寺院僧團而獨居。 此時忠心的侍者想隨行伺候,帕莫比
Thumbnail
經過與西方多年的接觸,歐美地區聽眾對東方音樂的認知似乎仍停留在表面,儘管現今資源豐富,但多數西方世界與印度音樂的關係仍僅限於在電影中閃現一過,對於西塔琴和塔布拉鼓等傳統樂器的奇特音調和音色似乎都感到陌生,但對拉維·香卡(Ravi Shankar )來說,無論向東還是向西,音樂演奏都是非常直覺和自
Thumbnail
金剛舞是甚深大法,起源於8世紀中葉,金剛舞是在八百年前創立,在藏王 赤松德贊迎請 蓮花生大士入藏,並倡建藏族歷史第一座佛、法、僧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時,受到邪魔鬼神障礙連連。蓮師便修持金剛舞對邪魔鬼神做調伏,以順利建成桑耶寺。​歡迎登記 大黑天金剛舞回遮除障法會「消災除煞祿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七層紗之舞 (Dance of Seven Veils) 是王爾德劇本中,莎樂美跳給繼父希律王看的脫衣舞。對,你沒看錯,就是脫衣舞。🫦
Thumbnail
《花頸鴿》的作者達恩·默克奇(Dhan Gopal mukerji),出生於1890年印度加爾各答,他的家族世代都有人擔任神廟的祭司。19歲時達恩·默克奇留學美國,就讀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之後他與美國妻子結婚,就此常住美國,忙於寫作和演講。    
Thumbnail
帕卡爾王(K'inich Jannab Pakal)為古典馬雅帕連克王國的統治者。帕卡爾的母親為Muwaan Mat,在帕卡爾王小時候,是帕連克的統治者。 繼位 西元615年7月26日,Muwaan Mat王后將統治者的位子,傳承給他的兒子K'inich Janaab Pakal,也就是帕卡爾王
Thumbnail
印度的種姓制度經歷了多次重大事件,包括阿育王統治時期的積極推動佛教的傳播,巴克蒂運動對印度社會的深遠影響,印度獨立運動領袖致力於消除種姓歧視,印度憲法禁止基於種姓的歧視,曼德爾委員會報告的保留制政策,以及Una事件等,都是印度種姓制度變革的重要事件。
Thumbnail
那個勵志的故事背景 慕塔芝·瑪哈出生在一個波斯家庭,曾祖父因為很早就過世,導致家道中落,眼看著波斯是待不下去了,為了謀求生存祖父米爾札·基亞斯,所以就家帶眷一路南下到印度發展,沒想到靠著米爾札·基亞斯的超強經商貿易,從乞丐到丐幫幫主,又從幫主升級到鎮長,又過不久城鎮幾乎都發大財,蒙兀兒王朝第三任皇
Thumbnail
印度史詩戰爭 這就是要講述印度神話中,一個在打無雙開過頭的事情 這是在陰間的阿修羅又開始搗亂,經閻摩反映到由於刪減陰間經費 導致防護設施長年又失修了,其中一名阿修羅名叫羅乞多毗闍 率領一群不滿的阿修羅又越獄來到人間大亂,這時天上天神又大亂 羅乞多毗闍本來就很強大,以前又經過梵天的加持祝福,
Thumbnail
藏傳佛教的八關齋戒稱為「紐涅」儀軌,緣自帕莫比丘尼之千手千眼閉關而得,一脈相傳至今。帕莫比丘尼出身高貴,相傳是世親菩薩的妹妹。 由於業力緣故,帕莫比丘尼感染痲瘋病,當時這種傳染性惡疾流行於印度西藏,是人人聞之色變的。因此帕莫比丘尼被眾人驅逐,遠離寺院僧團而獨居。 此時忠心的侍者想隨行伺候,帕莫比
Thumbnail
經過與西方多年的接觸,歐美地區聽眾對東方音樂的認知似乎仍停留在表面,儘管現今資源豐富,但多數西方世界與印度音樂的關係仍僅限於在電影中閃現一過,對於西塔琴和塔布拉鼓等傳統樂器的奇特音調和音色似乎都感到陌生,但對拉維·香卡(Ravi Shankar )來說,無論向東還是向西,音樂演奏都是非常直覺和自
Thumbnail
金剛舞是甚深大法,起源於8世紀中葉,金剛舞是在八百年前創立,在藏王 赤松德贊迎請 蓮花生大士入藏,並倡建藏族歷史第一座佛、法、僧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時,受到邪魔鬼神障礙連連。蓮師便修持金剛舞對邪魔鬼神做調伏,以順利建成桑耶寺。​歡迎登記 大黑天金剛舞回遮除障法會「消災除煞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