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鏡映舞姿Abhinaya Darpana》,將脖頸部位的姿態分成四類:橫移型Sundari、蛇行型Tiraschina、弦月型Parivarita、鴿鳥型Prakampita。
Sundari 橫移型:
手掌與耳朵平行,初學時與耳朵距離五公分左右即可,嘗試將整個頭部平移至靠近手掌,看起來像是左側耳朵靠近左手、右側耳朵靠近右手即可。通常用在讚賞某人的美貌、嫌惡、或表達心中的愉悅等情境。(註1)
Tiraschina 蛇行型:
使用頭部橫移的技巧,進一步加上方向做出蛇行般的運動,向左前或右前移去。蛇行用於表達使劍時的鍛鍊、蛇的滑行、尋找等情境。
Parivarita 弦月型:
想像以下巴從左側至右側,畫一個下弦月的形狀。時常用於陰柔風格的舞蹈(Lasya,在第一章與第三章有提到)、親吻愛人的雙頰、詮釋害羞的情境等等。(註2)
Prakampita 鴿鳥型:
臀腰背至肩頭保持直立,鼻子與下巴一起往頭部前方推進、後退、再推進、後退,保持這樣的運動在水平面上執行。想像頭部上下方皆有一個水平面,因此執行鴿鳥型時須避免低頭、仰頭、或側彎。這個技巧通常在演出鳥類、孔雀的小段時使用。
註1:Sundar原意即為美麗,是口語經常聽到的詞彙。橫移型最常用在讚嘆美麗的情境。
註2:弦月型有許多不同的詮釋方法,有人如書中所示做下弦月型、有人則帶橫移技巧往頭部前方畫一半圓、也有人將頭部左右分為兩邊,前方至左側做一弦月型,前方至右側另做一弦月型。或許與婆羅多舞者的師承風格有關,後兩種在卡達克舞蹈中鮮少見到,介紹與示範時以第一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