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士師記6-8

研經感想:士師記6-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第六章則是重要英雄基甸登場,這時以色列人被米甸人宰制,原因很簡單,因為以色列人又背離上帝了,於是只能四處躲藏,而基甸在醡酒池打麥子(打麥子需要在空曠有風的地方才有效率,躲在往下挖的池子裡顯然是怕被看到),直到天使來找他。

對了,跟現代印象不同,聖經裡的天使幾乎都沒翅膀的,當然也沒光圈,而是看起來就跟一般人一樣而已。翅膀跟光圈基本上是後世藝術家的想像,結果反倒成為現代人對天使的刻板印象。

天使先用很傳統的招呼方式跟基甸打招呼(就是祝福人家,類似現在基督徒見面都會說「平安」),但基甸就一副憤青的樣子,開始抱怨「傳說中的上帝」,基本上他覺得古時候的傳說根本在騙人--或者說,這時以色列的宗教教育已經貧乏到只剩律法,沒有與上帝的親近--這也是現代教會非常需要警戒的,雖然現在大家理解摩西律法很多不合時宜,卻依然有很多其他扭曲的律法在宰制信徒--然後再來抱怨信徒流失。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扭曲的性別教育,例如錯誤的守貞觀念與對同志的歧視與迫害。

總之基甸嘴碎之後,請注意一下說話的對象換了,原本是「上主的天使」跟基甸講話,這時變成上帝本人了。
或者說,天使只是上主取用的Avatar,一個形象而已,意識隨時可以切換的。
上帝告訴基甸,要他去拯救以色列人。
基甸的反應很直白:「騙人。」
因為他只是小支派裡的小家族裡最肉腳的,出來講話人家只會當放屁,還想帶領大家打贏敵人?

於是在半信半疑之中,他依然款待了陌生人(雖然自稱家裡沒什麼錢,拿出來的東西其實非常豐盛了--十斤麵跟一隻羊,這可以給一群人吃了),但陌生人不是用嘴吃,而是出手用高溫火焰燒掉,這是神蹟,也讓基甸知道跟他講話的是上帝的天使(但祂不知這這神本人,那個年代的看法,面見神是會立即死亡的,因為會幕裡的約櫃就是連看都不能看的)。
接著,上帝要他拆掉異教祭壇,然後築一座上帝的新壇,還要在上面獻祭。於是他半夜偷偷跑去幹(還帶十個僕人,再次證明其實他們家境也不算太糟糕),想不到還是被人家查出來了,威脅要殺掉他。
這時他老爸的辯辭還滿有趣的:「你不會叫那個神自己來找他算帳喔?」

有趣的是,拆掉巴力的神壇,砍掉亞舍拉的木柱,這些當然信徒會不爽,但築上帝的新壇他們反倒沒什麼意見--顯然他們大概覺得神這種東西多多益善--但其實這種心態才是最糟糕不潔的,這才是貨真價實的犯姦淫。
這時,有敵軍結集,擺明要進攻,基甸受到聖靈感動,吹號召集戰士……這裡有點有趣,因為上帝感動的人顯然不會只有基甸,不然他的吹號不會有人理會。當然,或許可以解釋為他該會巴力神壇與為耶和華建立新壇的作法,讓他在某些依然對上帝忠心的子民受到感動,所以他吹號的時候這些人呼應了。
但就算這樣,基甸還是憂心忡忡,硬要上帝施行神蹟證明,而且還不只一次,而是兩次。
上帝耐著性子接連兩天給他看神蹟,他終於相信了,同意帶兵,但想不到上帝給他新的難題--要他不要帶太多人出征……
哪有人嫌兵少的,但上帝就是這樣打算,因為他要人家知道,真正打贏靠的是上帝,於是經過篩選,最後剩下三百人。

後世稱為基甸的勇士的這三百人,可以比美斯巴達人在溫泉關的戰役,三百位不怯戰,而且在營中依然保持警戒(用手捧水喝,趴下去就看不到周圍了)的精兵,成為耶和華之矛,在欺敵計謀之下,成功讓敵方誤以為大軍來襲,在黑夜中自相殘殺,接著基甸又號召周圍部族聯合攻擊,成功幹掉敵軍。

接下來發生有趣的事情,就是以法連人抱怨要打仗沒糾他們。

要解釋一下,以法連人當初的地業正好在比較中央的地方,比較沒有敵人環繞,換句話說,可以穩定成長,所以比較繁榮一點,但看人家打勝仗還是會眼紅就是了……
之就基甸繼續追擊敵軍,沿路兩座城袖手旁觀,惹基甸不爽,後來也都被順手滅了……
所以其實在這時,以色列人又變侵略者了啊……

總之基甸幹掉了米甸人,也報了血仇,顯然另有私人恩怨,他有兄弟被殺,這或許也解釋了開頭他為何要躲著打麥子,他自己可能本來就是懸賞對象。
立了這樣的戰功,他大可稱王,不過基甸拒絕了,因為上帝才是真正的王,就這一點他算滿有概念的,可惜他把戰利品集中起來,做了一尊芻像……後芻像變成偶像……

這是有順序的,本來祂做這個芻像(雖然聖經翻譯做偶像,但我還是做一下意義上的區別)可能只是作為紀念,因為他很清楚上帝才是王,也因此知道基甸真實想法的上帝並沒有因此責罰(還記得亞倫跟那個金牛嗎?),聖經文具也載明了,是後來有人把這玩意當偶像拜才出問題。
所以真的要想清楚「不要拜偶像」這句話的真實意義到底是什麼,不然,光「誤解」本身就是一種偶像,也會成為罪惡的網羅了。

基甸死後,以色列人開始拜巴力•比利土,這神名的意思是立約之主--再次注意,若只看名稱,這「名號」用來稱呼耶和華本身一點問題也沒有,換句話說,偏差的是其他東西--比方說忘卻過往歷史,「遂行己意」之類的。

raw-image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3會員
990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